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愛因斯沃斯

增加 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瑪麗·愛因斯沃斯''' ({{lang-en|Mary Dinsmore Ainsworth}},1913年12月1日 - 1999年3月21日 ) <ref name="Psychologists and Their Theories for Students">{{cite web|url=http://www.highbeam.com/doc/1G2-3456300011.html|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3101023/http://www.highbeam.com/doc/1G2-3456300011.html|dead-url=yes|archive-date=2015-03-23|title=Ainsworth, Mary D. Salter|work=Psychologists and Their Theories for Students|date=2005}}</ref>是一位加拿大籍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格倫代爾市,逝于[[維吉尼亞州]]的[[夏律第鎮]]。<ref name=“知乎">{{cite web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17590 | title= 依恋理论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知乎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8}}</ref>
* '''在心理學領域,[[約翰·鮑比]]被稱為「 [[依附理論]](又稱 依戀 (附) 理論 」之父,而愛因斯沃斯被後世稱為「依附理論」之母 -- 她發明的許多情境測驗研究提升「依附理論」的立論,是現代「依附理論」的「基石」'''<ref name="NYT">{{cite news|last1=Ravo|first1=Nick|title=Mary Ainsworth, 85, Theorist On Mother-Infant Attachment|url=https://www.nytimes.com/1999/04/07/us/mary-ainsworth-85-theorist-on-mother-infant-attachment.html|work=The New York Times|date=April 7, 1999}}</ref><ref name=“AttachFS">{{cite web |url=http://www.attachfromscratch.com/mary-ainsworth.html | title= Mary Ainsworth: mother of attachment theory | language=en | date=2016-03-28 | publisher=AttachFromScratch | author=Birute Efe | accessdate=2019-08-21}}</ref>
* '''發明「陌生情境測驗」-- 被後世視為是愛因斯沃斯最傑出的貢獻'''<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 = https://kknews.cc/baby/pgxv6qj.html | title =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 date = 2018-06-26 | accessdate = 2019-08-19 }}</ref>
== 婚姻雖短暫,卻造就許多成果 ==
 
愛因斯沃斯與多倫多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倫納德·安斯沃思]]在1950年結婚,他們的婚姻關係只維持了10年,於1960年離婚。
在他們婚姻關係的10年中,因為安斯沃思的求學及職業生涯的關係,愛因斯沃斯陪伴安斯沃思到不同地方,包括英國倫敦和烏干達。也讓她有機會和許多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見面,其中包括英國很有名的發展心理學家[[ 約翰·鮑比]] 。在認識鮑比後,安斯沃思加入他的研究團隊,一起研究嬰兒與母親分離對嬰兒個性的影響。1954年,為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團隊遠赴非洲[[烏干達]]的[[坎帕拉]],他們共去了烏干達六、七個村莊,愛因斯沃斯更學會當地的語言。在烏干達的這段期間,愛因斯沃斯進行了她的第一次“母嬰”觀察。並因實地觀察及研究,愛因斯沃斯進而發表其第二本著作,《烏干達的嬰兒期》。<ref name=“每日頭條"/><ref name=" Bretherton">Bretherton, I. (2003). Mary Ainsworth: Insightful observer and courageous theoretician. Portraits of pioneers in psychology, 5, 317-331.</ref>
== 學術貢獻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