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次編輯
變更
于漪
,于漪,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已是耄耋之年。于漪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作品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教学风格编辑
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教学特点编辑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用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时时燃烧着自己,也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被誉为师德标兵。
几十年来,于漪老师始终投身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教学风格编辑
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教学特点编辑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用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时时燃烧着自己,也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被誉为师德标兵。
几十年来,于漪老师始终投身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