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90
次編輯
變更
挂剑曲
,《'''挂剑曲'''》是一首明代[[诗歌]],明代诗人在继承传统诗歌风格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例如,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主张拟古应领会精神,不仿形迹,做到达岸舍筏,以有求似。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推动了诗歌的创新发展。此外,明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也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如尝试不同的诗歌体制和形式,倾注了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心血<ref>[https://www.sohu.com/a/415191274_120056681 好书·新书丨跟着诗歌了解明朝那些事儿:明诗三百首 ],搜狐,2020-08-27</ref>。
<center>挂剑曲</center>
{{Cquote|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
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
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明代]李东阳}}
==明代诗词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创新==
明代诗词在继承传统诗歌方面表现出了对古典诗歌形式的尊重和内容的深化。明代初期,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盛行,其诗作主要特点是歌功颂德和对皇帝的阿谀奉承,虽然缺乏真情实感,但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格律声调,这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特点。这种追求格律声调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对唐宋以来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继承。
内容创新
明代诗词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表现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更为深刻的表达。例如,杜诗《阁夜》诗中两联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
形式创新
在形式上,明代诗词也有所创新,如在用韵规则与实际读音的冲突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尽管这种[[改革]]尝试引起了争议,但它们体现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探索和突破。
综上所述,明代诗词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同时,也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既包括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深化和发展,也包括对传统诗歌内容的拓展和丰富。明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当今的诗词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f>[https://www.sohu.com/a/604516055_121124721/ 诗歌的十大要素和六大取向],搜狐,2022-11-11</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