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永不凋谢的扁豆花(董爱玲)

增加 18,292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永不凋谢的扁豆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永不凋谢的扁豆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551976/pexels-photo-1855197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永不凋谢的扁豆花》'''是[[中国]]当代作家董爱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永不凋谢的扁豆花===

1

母亲在一片空地上撒下了几粒扁豆种子,又在种下扁豆的地方随意放上几根张牙舞爪的树枝和一台旧书桌,没几天,曾经光秃秃的裂着干纹的地上长满了一层翠绿的小芽儿,不过几天的功夫,树枝和旧书桌上面已经一片葱绿,葱绿的上面又覆盖上一片紫色的小花儿,蜜蜂“嗡嗡”地围着花儿飞来飞去,那完全是一块[[漂亮]]的画布,画布上面布满了紫色、绿色,嫩黄色。

母亲栽种扁豆的习惯一年一年从我记事看到现在,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时,辣椒炒扁豆就是一家人最好的菜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蔬菜品种也多起来,在我们家,蔬菜再多也代替不了母亲的扁豆,我们都不去想象如果母亲不种扁豆了那种感觉。

有人对我说:母亲种扁豆是为了纪念一个人。

2

1965年3月,位于山东半岛东北地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子来了一队插队知青。

黎一博与吴英姿是一对恋人。他们都是,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把根扎的号召,插队来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子。他们自小生长在上海,南北气候差别太大,连续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要插队的山东平原的东北乡,县政府为他们开了迎接大会,负责接待的县武装部张部长对知青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到了这里,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的骨头也要烂在这里。”一起来的女生们有的哭出了声,大家激动地喊着口号:“这里就是我第二个[[故乡]],知青万岁。”一百多位知青被分散,县里分到各个公社,再由公社分到大队。

英姿与一博和其他六位知青分到了我们村。大队文书宋来喜开着拖拉机拉着他们在凸凹不平的羊肠小道上颠簸了一路,英姿跟另外一位女知青吴三妹在拖拉机的车厢里当时就吐下了,面色蜡黄。

八个知青住宿安顿在废弃的小学,关于他们的吃饭问题,大队书记宋春明特意召开了村民大会,以十分民主的方式,让村民自动报名叫知青们去家里吃饭,还[[特别]]强调了:“知青们有粮票,知青在谁家吃饭,上级就直接把粮票交给谁家,但是丑话早说到前头,不能让知青吃亏,人家知青自己有粮票供应,看起来是去你家吃饭,其实人家吃的是自己的,而且粮票细粮多,粗粮少,到了你家,你可别给知青吃粗粮自己吃细粮,那样的话咱们可要换一家,那你可就啥也得不到了,既没有工分,也没有粮票,队里还要罚你,不仅队里罚你,而且让全村人都知道你家里人品不行。”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最后定出方案说轮流吧,八个人分开一人去一家,全村88户人家一家管一天。这时候一博站起来说:“我跟我未婚妻不能分开,不管轮到谁家里,我们俩都是一起去。”一听这话,村民一下子像炸了锅,有人说:那样怎么行?说好的一家轮一天,他一下子来两个人还怎么轮?就在大家纷纷扰扰难以决定的时候,我父亲站了起来,对着全村老少爷们说:“大家都别为难了,就让这两位知青一起去我家吃饭吧。”

我父亲原来在农场跟着一位老中医学过几年医,后来回村干起了乡村医生。全村88户人家没有一家不生病的,既然生病就得找医生,那就得找全村唯一的医生——我的[[父亲]]。不过我几次听到别人说我父亲在村子里威信比大队书记还高,并不是因为他攥着为全村人看病解忧的看病技术,而是父亲看病可以赊欠,不仅可以赊欠一次两次,还可以是很多次。父亲在村民大会说出那番话,宋春明带头鼓起掌。父亲接着又说:“这两个人去我家吃饭不用和其他家轮流了,可以一直在我家吃下去,他们的粗粮和细粮我也会为他们搭配好,当然,如果他俩在我家吃着不[[习惯]],他们可以再另外去一家。”一博十分严肃地走到我父亲面前,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可能想到自己不是军人,随即又对着父亲行了一个弯腰礼。宋春明宣布其他人轮流去村民家吃饭,一家管一天,周而复始轮流下去。黎一博与吴英姿一起去董大夫家吃饭,散会。

吴英姿与一搏第一次去我家吃饭,母亲为他们做了辣椒炒扁豆,手擀的面条。面条是玉米面跟豆面又加了一点小麦粉三合一擀起来的,英姿跟一博第一次吃这样的三合一面条,两个人刚坐到桌前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吃起来就逐渐放松了,一碗下肚,觉着肚子里还空着,但是一看锅里光剩下汤了,正在尴尬时,[[母亲]]从饭橱里端出一个小盆,对两位知青说:“我不知道你们的饭量,就先给你们一人舀了一碗面,余下的我放到这里了。”其实那是母亲专门为他俩做的这样的饭,家里平时哪里舍得吃顿面条,我家能吃上玉米窝窝头就着咸菜还算条件好的,村子里大部分人家吃的是地瓜面窝窝头。母亲说着直接将盆子放到饭桌上。一盘子辣椒炒扁豆就着面条,两个人吃了个肚儿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菜,还有这么好吃的面条。第一顿饭之后,他们直接把每月的粮票都交给我母亲,两个人从此将我家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家。

英姿与一博两个人十分相爱,这期间,他们多次向队长宋凤熬递交[[结婚]]申请,一直渺无音信。每次去问,宋凤熬用他那色眯眯的独眼看着英姿。独眼原来并不是独眼,听人传说,坏掉的一只眼睛是爬寡妇墙的时候被寡妇家里藏着的彪形大汉用一只铁拳捣坏的,从此只剩了一只眼睛看东西。村里人偷偷骂他:“就剩一只眼还不老实,谁家有个俊闺女他就天天往谁家跑,这样的人能当上队长还不是看在他那个在公社饭店当厨师的舅的面?”

后来,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帮他们两个去找独眼队长,碍于父亲的面子,独眼才将他们的结婚申请交到了乡里。不久,结婚申请批下来了,在知青宿舍里,乡亲们为他俩举行了简陋的婚礼,在亲人座位处,是我的父母,他们以兄嫂的身份帮一对新人主持了这场婚礼。

单身的时候,英姿与一搏各自住在男女知青宿舍里。结婚后,队里把牲口棚子后边那个盛放饲料的草屋子收拾了一下,又用木板做了一个床铺,给他们当了新房。

日子苦累着,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生命的锻炼和修行,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这个简陋的草棚子,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幸福之地,他们丝毫不觉得日子有多苦。每天下工回家,两个人一起在草棚子里做饭,将一锅红薯粥喝得喜笑颜开,屋子里摆放着一搏用泥捏的两个人的塑像,每一个贫瘠的日子,都在有滋有味中度过。不久,英姿有了身孕。母亲时常端着自己舍不得吃的炒扁豆去给英姿送。严重的妊娠反应使英姿的腿脚浮肿得走不动路,独眼队长仿佛就是看英姿不顺眼,故意给她[[安排]]和正常人同样的农活,她哪里还能干得动,每次都是黎一搏干完自己的再把她的干完。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生活条件又很差,不久,黎一搏就得了肝部肿大。

父亲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气愤,直接去找宋春明。并说黎一搏得的是传染病,如果不给他治疗就会传染给村里所有人。那时候英姿的分娩期已经临近,黎一搏不放心英姿一个人,执意不进医院[[接受]]治疗。在父亲承诺会帮他[[照顾]]英姿以后,他才给予父亲信任的神情,坐上大队那辆拖拉机恋恋不舍去了县医院。

黎一搏走后不久英姿就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英子。

3

英子的出生给英姿带来莫大的[[开心]]。母亲每天到饲料棚窄窄的屋里来给她做饭烧水,帮孩子洗尿布,每天很晚才回家。

这一天,母亲忙完,临走特意叮嘱英姿晚上小便也不要出去,她已经帮她把便盆拿进了饲料棚。“我走后你用棍子把门再顶一下。”后来母亲对我说:“不知为什么那天就有些不放心,总感觉心里发慌。”

英姿是个爱干净的人,即便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她也坚持每天用温水擦洗身体,夜半三更也要去房后的树林小茅坑里上厕所。

算着日子,丈夫去医院治疗快两个月了,他走的时候女儿还没出生,现在快过百天了,英姿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丈夫看到女儿后的惊喜神情,情不自禁笑出了声。场院远离村庄,深夜寂静,偶尔能听见几声狗叫,月光像水一样,透过破败的木头窗棂在房间里洒下一片银灰,小房间一片清亮。英姿望了望熟睡中的女儿,起身下了床,屋子里全是女儿身上散发着的奶香,她不忍心用其它味道破坏了这感觉,英姿提着裤子走到门边,她的手还没碰触到顶门的木棒,这时候就听到几声“嘎巴、嘎巴”的声响,英姿顺着动静寻过去,木头窗棂在一片脆弱声音中散落地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英姿惊恐地瞪大了双眼,还未来得及分辨清楚,有一个像猴子一样敏捷的身影已经从被剪断窗棂的洞口中一跃而入,趁着月光,英姿看见了那只没有眼球的眼窝,她脑海中快速闪过他结婚那天独眼龙在人群中偷偷伸向自己胸前的一双毛手。英姿“哇”,大叫一声,让她想不到的是,独眼猛一下子抱起床上睡着的女儿高高举过头顶:“你要是喊一声我就把你闺女摔死在地上。”孩子在头顶放声啼哭,英姿的心突然被人用刀割了一下,她感觉自己的双腿像刚刚走过了千山万水,疲惫不堪的她只能跪在地上才能让自己感到一丝轻松。她知道远离[[村庄]]的场院里空无一人,平时在这里看牲口的王大爷牵着队里唯一的两匹牲口去配对了,今夜只有英姿跟女儿,独眼龙这是瞅准了来的啊。

英姿闭着眼睛,独眼的口水连着一股狐臭味道一股脑包围了她。独眼龙满足地呻吟着,女儿的啼哭声越来越低,英姿知道女儿累了,她也累了,窗棂没有了,月光一下子无遮无拦,外面伸进来的一根树枝,又突然将月光一分为二的切断,英姿在心里恍惚着,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半是痛苦,一半是欢乐,从中间切开,只留下开心和快乐,将所有的灾难与悲伤切下来扔掉,真的能那样该多好啊。可惜,生命只能是一个完整体,要么全部扔掉,要么全部保留,不能切下一半留一半。

吴英姿,上海大学二年级学生插队来到农村,从少女到少妇,整个过程都是在这个偏远的村子里度过的。她的床头最显眼的几本书《茶花女》《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活生生的,她最亲密的友人,时刻陪伴她左右。可是今夜,它们都是死去的怪物,只给她冰冷的目光,耻笑她这个软骨头自动脱去衣衫。她觉着玷污自己的不是独眼龙,而是整个夜晚。她可以放过独眼龙,但却不想放过这个叫天天不应的夜晚。

一切仍像平常,母亲照旧端着一锅熬好的地瓜粥来到英姿房门前。房门虚掩着,孩子在床上熟睡,小脸上哭过的泪痕还依稀可见,小被子已经被孩子蹬开了,露出小小的脚丫。母亲一边将小被子往孩子身上盖着,一边大声喊着英姿,空气沉默的有些可怕,母亲注意到她昨夜临走给英姿放下的便盆里面干燥着,略一沉思,她像突然才想起来,快步跑向了树林的厕所。厕所里空着,母亲急得在地上打转转,突然,她看见孩子身下露出半截纸片,纸片上清楚记载着,昨夜,在这个简陋的草屋里所发生的一切。

4

人们从氨水井里打捞出吴英姿,她脸部已经被氨水化解得看不出人形,整个身体也残缺不全。

黎一搏在县医院接到公社打来的[[电话]],他[[感觉]]那是人们跟他开的一场玩笑。他不相信爱人已经死去。他耳朵里突然飞进去一只苍蝇,苍蝇嗡嗡地吵个不停,让他听不到世界其它的声音了。

英姿活着的时候,多么的追求完美,一层窗户纸也要贴得妥妥当当一丝皱褶也不许有,不然就会撕掉重新贴。可她为什么就想不到氨水会溶解她美丽的面容,你只顾为了生前的完美,却不顾死去的残缺。此刻,不管黎一搏跟她说什么,那具冰凉的躯体已经不会响应了,就那么安静地躺在那里。

黎一搏将铡刀摘下来,手提着刀柄去了独眼家。正看到一群警察押着独眼上了警车,看到黎一搏,独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邪恶的笑容让黎一搏全身颤抖不止……

人们都散去了,黎一搏抱着三个月的女儿,在饲养棚的墙壁上刻下了:“痛失爱人吴英姿”。

后来母亲对我说了一句十分富有哲理的话,她说:“看似一个人死了,实际是死了两个人。”

5

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黎一搏的日记,才明白母亲对我说的这句话来自于哪里。日记中泪迹斑斑,每一个字都让我惊心动魄:“亲爱的女儿,你妈妈走了,临走,她把你留给了我。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我跟你妈妈爱情的见证,灵魂的皈依,从此,我们父女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我白天把你交给村子里有孩子的人一起带,下了工就把你接回来,看着你的一颦一笑,一天的辛苦逃之夭夭。原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我也没打算再结婚,却想不到,就在你一岁那年,上级下达了知青返城的通知,看着身边一起插队的同伴纷纷返回城市安排了工作,最后只剩我一个人带着小小的你住在放饲料的那个草棚里,心里一阵阵难过,绝望,纠结,但我带着你是不可能回得去的。要回去,只有放弃你,你想想我怎么舍得放弃你?我已经失去了我最爱的人,我怎么舍得再失去我心爱的女儿。我每夜每夜抱着你,彻夜难眠。

无数次纠结让我深知我不能失去我心爱的女儿,当我下定决心扎根农村不再返城的时候,却因为一件事,让我被迫作出了决定。

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爷爷,他是一位教授,那时候也刚刚从“牛棚”放回家,但由于身体原因,放回家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你奶奶情急之下得了脑血栓,成了植物人。家中你的姑姑叔叔都在很远的地方插队,并已在插队的地方成家立业,根本不可能再回到城里。能回去照顾的,唯有我。一方是躺在床上的老母亲,一方是不懂事的小女儿。考虑再三,我想出来一个折中办法,先把你寄养给别人,等我一个人回去后再想办法把你带回城。经过反复考虑,了解,最后,我决定把你托付给董大夫。董大夫是村子里的“赤脚医生”,人品好,家里也稍微富裕些,而且,插队五年,他是我在这个地方最好的朋友。就算我再回来接你,我相信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就这样,我一个人回到城里。还记得我肝部问题吗?在一次体检中,我查出了肝炎,会传染的那种,你说那样情况下我能接你回来吗?就在我因病隔离期间,你奶奶去世了。前后加起来就差不多十年过去了,这期间我每年都去看你一次,无论我的情况多么糟糕,我去看你从未间断,想必这件事你肯定有[[记忆]]。我看到你已经完全融入进那个家庭,你的养父养母待你如亲生,给你平静的生活,你跟着我还不知会受多少煎熬。

亲爱的女儿,永远也忘不了最后一次去看你,我感觉你也仿佛知道了什么。我明白那可能是我们父女最后一次见面,虽然内心万般疼痛与不舍,但我不能表现出来,不想给你的生活带来涟漪。”

日记的最后一页豁然写道:“看似一个人死去,其实失去的,是两个人的命。”

泛黄的页面斑驳着水渍痕迹,模糊的字迹,断断续续的文字,就像这许多个断断续续的日月,断断续续带给我,关于我身世的消息。

在我人到中年的今天,我见到这本穿过三十年沧桑岁月的日记,不知是喜,是悲,是欣慰?

夹在日记扉页的一朵紫色的小花,那是一朵扁豆花,扁豆花下面贴着一张黑白照片,从照片的新旧程度能看出来照片中的三个人是经过技术合成了这张全家福。照片中的我四五岁的模样,夹在两个面带[[微笑]]的青年男女中间,他们是那样年轻,我想象不出这样年轻的生命渐渐变老的样子,也无法想象那个在我小时候,经常在扁豆花开时来看我的高个子男人今天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本日记到底是谁邮寄给了我?

一切寻与不寻都不再重要,因为我已明了,在远方,有同样的扁豆花正在盛开,一年一年,从未间断。<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董爱玲,[[山东]]省寿光市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5,7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