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这方水土叫杨集(龙秀)

增加 7,873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这方水土叫杨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这方水土叫杨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7798135/pexels-photo-2779813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这方水土叫杨集》'''是[[中国]]当代作家龙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这方水土叫杨集===

一曲悠扬的钢琴曲,从楼下儿子的房间里传来,亦如一汪跳动的清溪,涓涓涌向我的耳畔。仿佛是我[[思念]]中的故乡的小河水,潺潺流进心间,滋润了我的心田。

故乡的小河,逶迤着从我的家后流过,自由自在地在这块土地上奔流了多少个世纪。她南北走向,从古老的小镇穿心而过,直奔大潮河,又一起向东汇入苍茫的大海。是[[清澈]]甘甜的小河水,哺育了一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杨集儿女。

我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总想把心安放在[[故乡]]的这块热土上,而这里早已走散了爱我的家人,我只能隐忍着,让这份乡愁渐变为千年的化石,默默地积压在心底。

网络的一次偶遇,我和邻家弟弟军乐再次重逢,又因文字的力量,让我们越走越近。2018年他策划了[[故乡]]的第一届民间春晚,并把我拉进了刚建的“这方水土叫杨集”的群里。这个群是由参与杨集镇志编撰的,杨集知名人士袁永年大哥建起的。群里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杨集籍各界人士,和居住在杨集的文人雅士,企业家,以及党政干部。

“这方水土叫杨集”的建起,是在一次军乐和周士凭归乡时,袁永年大哥邀请林如海、马占强、张军、周春军一起聚餐,席间他们相聊甚欢,从杨集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聊到从杨集走出去的每一位乡贤。

这方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的大杨集,不由得让他们几个人产生了想法,想用网络把乡贤们凝聚到一起,让漂泊的游子离开家也能找到乡音,乡情。闲暇时来群里聊聊天,怀怀旧,分享一下诗文,共赏一下字画,解一份郁积于心的乡愁,让家乡与远方不再有距离,天涯和海角近如迟尺。

离家几十载,看到群里那些熟悉而又似曾相识的名字,让我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觉]],儿时的场景在眼前闪动:小河边,回荡着他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上学的路上,留下他们蹦蹦跳跳的足印;街头巷尾,穿梭着他们匆忙的身影。自此,让我这随波逐流的浮萍,终于找到了栖息之地。

“这方水土叫杨集”也因此成了地方信息传播群,家乡的陈年旧事,新人新貌,文化娱乐,经常有人在群里展开话题,偶尔我也会参与其中。我每天习惯性地在群里浏览着,希望在群能看到我熟悉的蛛丝马迹,来慰藉一下那颗曾经受伤的心灵。

快到新年时,群里话题最多的就是春晚那些事儿。军乐他们把每届春晚当成头等大事来办,乡贤们都积极参与晚会的赞助,个个慷慨解囊,以接龙的方式,把捐出的款额粘贴在群名单上,没多久就累积出了一笔资金。一场轰轰烈烈的春晚,演绎得胜过一次大型的公益活动,彰显了乡贤们对家乡的那颗赤子之心。

春晚开始的前一天,他们组织走访了杨集镇上的贫困户,以及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温暖。一路走来,给我们留下很多感慨和感动。这些喝着家乡小河水长大的杨集儿女,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即使用最美的词藻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赞扬。

2020庚子新年将至,腊月二十八,阴沉的雨雾侵占了这个即将结束的冬季,正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二届民间春晚的热烈气氛中时,一场劫难悄悄地来临。新型冠状病毒,鬼魅般潜进武汉,并渐渐向四面八方蔓延。

疫情像爆炸的原子弹,震惊了整个世界,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整个的互联网,也淹没了我们“这方水土叫杨集”的小群。

来势汹汹的疫情,蔓延的速度极其疯狂,让2020这个春节家家户户过得不寻常,室内没有热闹的大团圆气氛,户外没有欢腾的人流,也没有玩小鞭炮的孩童,挨家挨户关门闭户,大街小巷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那一批批前往武汉一线疫区的“逆行者”们,在悄悄地行动。年三十之夜他们依依告别家人,毅然向黑暗的夜幕深处走去,没惊动任何人,他们用无言的壮举,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英雄的烙印。

我的家乡,杨集镇政府也在最早时刻,就[[开始]]行动起来,每一个路口,社区,街道,都设立卡口,检查测量每一个过往车辆行人的体温。并告诉老百姓们不要随便外出,病疫不能因为我们的自觉性差而失控。杨集,是属于外流务工人口多的老镇,设立的卡口多,值班人数量大,任务执行起来也比较艰巨。

寒冷的[[季节]],天气随时都有变化,守候在卡口一线的自愿者们,不分白天黑夜巍然挺立在街头路尾。雨中,他们迎着刺骨的萧萧北风,任雨水拍打着他们的衣襟和脸颊。雪中,他们的身影在无人的路边卡口摇曳,任刮脸的雪花在他们的身上和发间飞舞。为了全镇人民的健康,他们没有怨言,不顾安危,日夜在卡口外坚守着。

杨集镇书记以及镇政府的党政干部们,每天随时都会亲临一线,到各个卡口检查慰问,并给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送去所需应急物资。企业老总马占强和杨集镇宣委曹靖,仿若新闻记者,群播报员,他们天天穿梭于每一个卡口之间,并获取最新动态和信息在群里发布。此刻的“这方水土叫杨集”群,绝不亚于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里无形中成了杨集镇防疫一线的工作频道,新闻频道。

乡贤们在群里看着看着就感动了,感动[[感动]]就坐不住,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一千两千,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十万二十万,一张张捐助的汇款单,像抛出的绿色橄榄枝,纷纷落进了群里,一批批捐助物资不时地在群里公布。口罩告急的消息一经在群里发布,乡贤们马上开始联系,而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消息都是缺货,缺货,再缺货。这让政府领导个个心急如焚,沉默了多少天后,终于由上海的一位乡贤从国外购置了一批回来,解了控防一线“一罩多天”的燃眉之急。乡贤们,大到企业,小到个人,人人争相献出了在能力范围内的一份爱。

这一笔笔捐款数字,就是杨集乡贤们一颗颗滚烫的心,这个数字至今还在不停地渐渐上升着。因为有他们这些台前幕后人的大力支持,我的家乡杨集镇成了一方净土,至今无一病例,因为有他们,这场战疫必定会迎来胜利。因为有他们,老百姓不再恐慌,人们都静静地在家等候着,等待这场雾霾随风驱散,等待一场将至的春暖花开。

我的故乡,杨集小镇并不美,没有花园,没有名胜,却留下这一系列的[[故事]]在感动着我们。

我的家乡,这方水土叫杨集,有[[温暖]],小镇里人们的情感有深度。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和她血脉相承。<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龙秀,本名陈福荣,[[江苏]]连云港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5,7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