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871
次編輯
變更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好地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浙江、江苏、四川等三省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地,三省文化行政部门联合行动,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中国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公元前二世纪与公元前一世纪之间世界上的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基本解释==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中国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从汉代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给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这是中国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ref>[https://www.sohu.com/a/361953812_114859 智慧到底是什么?智慧到底是什么? ],搜狐,2019-12-21 </ref>的结晶。
==背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的丝绸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建议,应尽快将“中国蚕桑丝织”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确立中国蚕桑丝织在世界上的原创地位,并将中国蚕桑丝织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在整体上得到保护。
赵丰认为,“中国蚕桑丝织”的组成内容如蚕桑民俗、丝绸文化与丝织技艺及历史文物等整体的原生态保存性好,活态传承脉络清晰,是一项可以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s://www.sohu.com/a/161978980_753503 列举18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值得珍藏!],搜狐,2017-08 </ref>。特别是我省与江苏已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级和省级的与蚕桑丝织相关的项目,如我省的杭罗、瓯绣等,江苏的云锦、苏绣等,还有其他省市的蜀锦、湘绣、粤绣、蜀绣、顾绣等,这些都为申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状==
中国蚕桑丝织文化的现状,也符合联合国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赵丰指出,当前中国大量蚕桑丝织传统技艺及相关风俗都处于一个濒危的状态。如在我省,受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影响,大量桑地被改作它用,年轻人不再养蚕,国家正在实施东桑西移的计划,历史上的蚕乡丝府无法保留传统的民俗,而新开辟的蚕桑基地只把它作为一种产业,不可能来保存传统文化。其他相关的传统生产技艺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也需要保护。
赵丰认为,应将现有的中国蚕桑丝织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确定一条主线把同类型项目进行捆绑申报。具体而言,应以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和江苏省苏南地区为核心,联合其他相关地区如广东、四川、新疆等地一起申报。申报内容应以蚕、桑、丝、织、染、绣等全过程中的传统生产技艺为核心,包括文化习俗、民间说唱和舞蹈等。他建议由国家文化部委托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相关省市共同商议,组织全国性的申遗班子,并尽量争取在一年内推荐申报。
==申请申遗==
===中国项目===
中国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华社阿布扎比9月30日电(记者安江孙瑞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0日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具体经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2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为期三天的会议主要讨论确定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率团与会的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榜首,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热烈祝贺,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不愧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中国为世界创造了丰富多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于兴义说,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订工作,并成为首批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还制定了国家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每年6月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或传统表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
==申遗成功==
===成就===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正式加入“世遗”。成为中国的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杭州市作为著名的“丝绸之府”,此前尚无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成功晋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必将对“宏扬丝绸之府”起到积极的作用,申报过程中,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发表声明给予支持。
人大代表赵丰:中国蚕桑丝织申报世界“非遗”。
==参考文献==
[[Category: 900 藝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