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8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刘家冈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
《'''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刘家冈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智慧<ref>[http://www.rensheng5.com/yd/2013/071511060.html 关于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ref>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显示其文明的标志。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证明<ref>[https://www.docin.com/p-581106597.html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豆丁网,2013-01-14</ref>。
==内容简介==
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重点分析了人类科技史上100多个重要创造案例,追寻发明家和科学家的真实思想轨迹,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创造学,特别是关于原创性重大发明发现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从电动机、发电机、核能、激光、[[飞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的发明思路,到经典力学、电磁场理论、相对论、量于力学和元素周期律、现代综合进化论、大地板块学说等的发现思路与综台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科技发展波澜壮阔的画面,也梳理自一些有价值的发明创造的思路和规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人类的创造 1
一、创造和创造学 1
二、创造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6
三、创造力是国家的根本国际竞争力 10
四、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16
第二章发明的选题 19
一、探索性选题 20
二、[[科学]]规律应用性选题 25
三、特殊现象应用性选题 32
四、新技术的应用性选题 32
五、技术集成性选题 34
六、新发明的完善和商业化型选题 36
七、商业竞争性选题 38
八、灾难对抗性选题 39
九、军事对抗性选题 41
十、公共安全性选题 43
十一、系统组合性选题 44
十二、机器内部或相瓦之问的矛盾性选题 45
十三、仿生学发明选题 46
十四、广义发明选题 48
第三章基于客观规律的发明思路 51
一、电动机和发电机I向发明 52
二、核能技术的发明 56
三、激光技术的发明 61
四、特殊现象引起的发明 66
第四章技术集成发明 78
一、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78
二、计算机的发明 86
三、互联网的发明和发展 93
第五章技术发明的原则 100
一、注意正确选题 100
二、重视知识继承 100
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01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1
五、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 104
六、重视理论的指导 104
七、研发离不开试验和实验 105
第六章发明家的类型 106
一、科学家型发明家 106
二、职业发明家 108
三、任务型发明家 109
四、理论方案型发明家 110
五、职务内业余发明家 111
六、非职务业余发明家 112
七、农业发明家 113
八、企业主发明家 114
第七章什么是科学 116
一、伽利略的5步研究方法 116
二、典型例证 120
第八章科学研究的选题 124
一、新仪器的发明是一个机遇 124
二、发现新事物、新现象后对其规律的归纳或提出新的理论 126
三、对理论特别是对新理论进行I向实验验证 127
四、新的实验现象没法解释或与原有理论有矛盾时,需要提出新理论 129
五、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矛盾 130
六、在科学前沿突破后及时跟进 132
七、异常现象显示选题的机遇 133
八、理论的综合 134
九、科学原理的推广 135
十、基础理论成熟后转而应用于对具体对象的研究 135
第九章科学理论的综合 138
一、横向综合 138
二、纵向综合 147
第十章理想模型方法 153
一、点电荷 153
二、质点 154
三、刚体 154
四、理想气体 155
五、理想流体 155
六、绝对黑体 155
七、准静态过程 155
八、谐振子 156
九、顶级群落 156
十、理想变压器 157
第十一章理想实验方法 158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想实验 158
二、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 158
三、牛顿的理想抛体实验 159
四、马赫的水桶理想实验 160
五、爱冈斯坦的升降机理想实验 160
入、海森伯的电子束单缝衍射实验 161
第十二章科学家的类型 163
一、探险发现型科学家 163
二、博物调查型科学家 165
三、理论型科学家 166
四、实验型科学家 168
五、实验理论综合型科学家 169
入、计算机实验型科学家 170
第十三章创造思维 172
一、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思维特点 172
二、发散思维 178
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作用 183
四、直觉、顿悟与灵感 188
五、联想和类比 199
六、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203
参考文献 208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智慧<ref>[http://www.rensheng5.com/yd/2013/071511060.html 关于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ref>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显示其文明的标志。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证明<ref>[https://www.docin.com/p-581106597.html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豆丁网,2013-01-14</ref>。
==内容简介==
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世界著名创造案例启示录》重点分析了人类科技史上100多个重要创造案例,追寻发明家和科学家的真实思想轨迹,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创造学,特别是关于原创性重大发明发现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从电动机、发电机、核能、激光、[[飞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的发明思路,到经典力学、电磁场理论、相对论、量于力学和元素周期律、现代综合进化论、大地板块学说等的发现思路与综台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科技发展波澜壮阔的画面,也梳理自一些有价值的发明创造的思路和规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人类的创造 1
一、创造和创造学 1
二、创造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6
三、创造力是国家的根本国际竞争力 10
四、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16
第二章发明的选题 19
一、探索性选题 20
二、[[科学]]规律应用性选题 25
三、特殊现象应用性选题 32
四、新技术的应用性选题 32
五、技术集成性选题 34
六、新发明的完善和商业化型选题 36
七、商业竞争性选题 38
八、灾难对抗性选题 39
九、军事对抗性选题 41
十、公共安全性选题 43
十一、系统组合性选题 44
十二、机器内部或相瓦之问的矛盾性选题 45
十三、仿生学发明选题 46
十四、广义发明选题 48
第三章基于客观规律的发明思路 51
一、电动机和发电机I向发明 52
二、核能技术的发明 56
三、激光技术的发明 61
四、特殊现象引起的发明 66
第四章技术集成发明 78
一、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78
二、计算机的发明 86
三、互联网的发明和发展 93
第五章技术发明的原则 100
一、注意正确选题 100
二、重视知识继承 100
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01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1
五、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 104
六、重视理论的指导 104
七、研发离不开试验和实验 105
第六章发明家的类型 106
一、科学家型发明家 106
二、职业发明家 108
三、任务型发明家 109
四、理论方案型发明家 110
五、职务内业余发明家 111
六、非职务业余发明家 112
七、农业发明家 113
八、企业主发明家 114
第七章什么是科学 116
一、伽利略的5步研究方法 116
二、典型例证 120
第八章科学研究的选题 124
一、新仪器的发明是一个机遇 124
二、发现新事物、新现象后对其规律的归纳或提出新的理论 126
三、对理论特别是对新理论进行I向实验验证 127
四、新的实验现象没法解释或与原有理论有矛盾时,需要提出新理论 129
五、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矛盾 130
六、在科学前沿突破后及时跟进 132
七、异常现象显示选题的机遇 133
八、理论的综合 134
九、科学原理的推广 135
十、基础理论成熟后转而应用于对具体对象的研究 135
第九章科学理论的综合 138
一、横向综合 138
二、纵向综合 147
第十章理想模型方法 153
一、点电荷 153
二、质点 154
三、刚体 154
四、理想气体 155
五、理想流体 155
六、绝对黑体 155
七、准静态过程 155
八、谐振子 156
九、顶级群落 156
十、理想变压器 157
第十一章理想实验方法 158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想实验 158
二、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 158
三、牛顿的理想抛体实验 159
四、马赫的水桶理想实验 160
五、爱冈斯坦的升降机理想实验 160
入、海森伯的电子束单缝衍射实验 161
第十二章科学家的类型 163
一、探险发现型科学家 163
二、博物调查型科学家 165
三、理论型科学家 166
四、实验型科学家 168
五、实验理论综合型科学家 169
入、计算机实验型科学家 170
第十三章创造思维 172
一、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思维特点 172
二、发散思维 178
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作用 183
四、直觉、顿悟与灵感 188
五、联想和类比 199
六、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 203
参考文献 208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