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噶爾古城

增加 724 位元組, 2 個月前
增加視頻
在青藏高原東端的日月山東麓,丹噶爾古城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唐蕃古道」又名「絲綢南路」的要塞,形成於距今一千三百餘年前的唐朝。古道始於西安,終於拉薩,並延伸至印度、尼泊爾等,全長三千餘公里。沿途橫跨中國西北陝、甘、青、川、藏五省區,即今日連接西安與拉薩的214國道前身。<ref>{{Cite Web|Url= https://www.orchina.net/article/248|title=青海‧丹噶爾古城:唐蕃古道不夜城|date=2017-10-16|website=旅讀Or|accessdate=2024-10-20}}</ref>
==丹噶爾的優越地理位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small>[https://www.orchina.net/article/248 来自 旅讀Or 的图片<br/>]古城命脈:唐蕃古道 </small>
|}
==丹噶爾的優越地理位置==
丹噶爾的蒙語意思為“白海螺”。名字來源於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代順治五年(西元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丹噶爾古城東面百米處,當時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
  歷史上,丹噶爾不僅是當時重要的貿易集散地,還是一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
==成古時繁華商業貿易區的歷史背景==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www.laozhaopian5.com/uploads/allimg/210208/1-21020R03911-52.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laozhaopian5.com/minguo/1578.html 来自天下老照片的图片<br/>]
1925年10月3日,丹葛尔城南墙下的羊毛市 </small>
|}
丹噶爾大街長800米,如今,古城由拱海門、城隍廟、丹噶爾廳署、仁記商行、文廟、昌耀詩歌館、鎮海協營、丹噶爾演藝廳、迎春門和火祖閣等組成主要建築群。
其實,丹噶爾成為邊關互市起源于唐代。那是唐開元十九年(西元731年),唐玄宗採納宰相裴光庭的建議,批准吐蕃在赤嶺(今湟源縣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城)交換馬匹、牲畜、茶葉、糧食、布匹、皮貨等產品進行互市,從此,哈拉庫圖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旅之地,標誌著丹噶爾「茶馬互市」的正式開始,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融合也由此開始。
   從那以後,唐王朝從吐蕃換取了大量的戰馬,耕牛及其他畜產品,不但壯大了唐朝軍隊的力量,也為農耕提供了耕牛,其中在唐貞觀到麟德(西元627年—665年)的近四十年時間裡,唐朝的官馬發展到70多萬匹,而吐蕃牧民通過互市也換取了大量的茶葉、糧食及其他的生活用品,這在當時可謂盛極一時。
   這種互利互惠的交易讓唐朝和吐蕃牧民都嘗到了甜頭,此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邊關互市時斷時續。
雍正元年八月,康熙皇帝去世後,羅布藏丹津乘機煽動起兵反清。十月,朝廷任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從陝甘各地調集精兵前往青海,平定了羅布藏丹津叛亂。
  雍正二年春,年羹堯上書《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五月,清廷採納了年羹堯的建議,為加強對青海地區的政治、經濟等進行了全面整頓。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朝廷批准將貿易之地移至西寧口外的丹噶爾寺(東科爾寺),丹噶爾由此成為政府規定的合法的邊關市場。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雍正五年在原明朝西寧衛治遺址上修築了丹噶爾古城,並設立了丹噶爾營,負責丹噶爾及環青海湖地區的軍事防務,維持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秩序。    丹 噶爾處在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上,自清政府在丹噶爾設立互市之後,丹噶爾的商業地位超過西寧,成為青海地區的民族貿易中心。
  在嘉慶、道光和咸豐三朝(西元1796年—1860年)的六十餘年時間裡,丹噶爾民族貿易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西部重要的商貿集散地。
==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center><img src=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277/557/53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232733?commTag=true 来自澎湃的图片<br/>]丹噶尔古城街景</small>|}    說湟源,不得不提排燈!湟源排燈起源於清代中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當初街市商家為了在夜間招攬顧客,紛紛製作商號看板燈箱,在裡面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後來逐漸發展成有底座、圖案,形式多樣的看板燈。如今的排燈便是這種廣告招牌的演變,可以說湟源排燈是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每當農曆正月元宵節前後,走在湟源的大街,你會覺得燈河與群星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如夢如幻、如醉如癡之感,仿佛漫遊在天街小市之中,享受著一種良辰美景,它們述說著古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湟源排燈由來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山陝商家羡慕丹地民族貿易的繁榮昌盛,舉家遷來,將內地的先進文化藝術帶到湟源,有力促進了湟源經濟的發展。據傳,當初街市商家在夜間為招徠顧客,紛紛製作商號看板,在燈籠內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隨後,各商號、店鋪、廳署機關、單位紛紛仿製扇形、橢圓形、梅花形、鳳兒形、臥橋形等橫跨街道的大型排燈,風靡一時。<ref>{{Cite Web|url=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3/08/23/030077210.shtml|title=走进丹噶尔,揭开古城神秘面纱|date=2023-08-23|website=青海新聞網|accessdate=2024-10-20}}</ref>
湟源排燈由來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山陝商家羡慕丹地民族貿易的繁榮昌盛,舉家遷來,將內地的先進文化藝術帶到湟源,有力促進了湟源經濟的發展。據傳,當初街市商家在夜間為招徠顧客,紛紛製作商號看板,在燈籠內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隨後,各商號、店鋪、廳署機關、單位紛紛仿製扇形、橢圓形、梅花形、鳳兒形、臥橋形等橫跨街道的大型排燈,風靡一時。<ref>{{Cite Web|url=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3/08/23/030077210.shtml|title=走进丹噶尔,揭开古城神秘面纱|date=2023-08-23|website=青海新聞網|accessdate=2024-10-20}}</ref>
  
如今的湟源排燈,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又融入了皮繡、香包、剪紙、皮影、堆繡、衍紙畫、農民畫、藏繡、盤繡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排燈更具觀賞性、研究性和收藏性。
  令丹噶爾自豪和驕傲的是,2006年,湟源排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湟源也因此成為“中國排燈之鄉”
 
==視頻==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Rocv-Z_0Y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丹噶尔古城,青海入藏必经之地}}
 
==參考來源==
 
 
13,5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