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增加 3,955 位元組, 5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是中华文化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是中华文化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是指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思想以及根据其思想制定的财政政策。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及其追随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本的利益,适应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需要,以其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套财政政策思想。一些资本主义家,主要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这些财政政策思想为依据,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广泛实行了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凯恩斯财政政策思想

凯恩斯财政政策思想主要由其经济理论、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几个部分所构成。

经济理论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立足点是所谓就业理论,核心思想是所谓有效需求理论。他以调节有效需求和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证投资者获得最大利润的社会总需求。按照他的理论,社会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所构成,而最终决定有效需求规模的因素是所谓“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心理因素运动的特点是:消费的增长幅度一般落后于收入的增长,结果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的不断增加会带来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结果造成投资吸引力的减弱,引起投资不足。这些都会带来危机和失业的增加。他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还用乘数原理论证增加投资可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经济效果。根据上述经济理论得出的财政政策思想,主张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支出政策思想

凯恩斯以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论为依据,断言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为了提高投资乘数,主张政府采取调整财政政策的方针,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以提高社会需求。同时,还可以执行扩大采购的政策,直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恢复。

财政收入政策思想

主张为了适应财政支出的增加和干预经济政策的需要而改革税收制度和公债政策。在税制改革上提倡用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代替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以累进税代替比例税,从而调节收入,刺激消费需求的提高。在公债政策上,提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把公债看作是弥补财政赤字和增加财政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弥补私人消费的不足。

财政平衡政策思想

凯恩斯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财政政策代替财政稳健政策,认为财政稳健政策会减少社会总需求,损害公共福利。为了刺激增加需求,主张政府要有意无意地造成超支,或者举债筹款救济失业。他认为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却可以使社会致富。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8,6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