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6.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
、
搜尋
又见摇把电话机(郭启俊)
增加 6,937 位元組
,
6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又见摇把电话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又见摇把电话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458257/pexels-photo-2045825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又见摇把电话机》'''是[[中国]]当代作家郭启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见摇把电话机===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生产]]队没有队房,晚上经常在我家开会。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残存着那些几近消逝的记忆碎片:昏暗的煤油灯光,浓烈的旱烟味道,还有那一张张黝黑而纯真的脸庞......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会议上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那句顺口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一天散会后,我问母亲电话是什么东西?母亲无奈地回答说,她也没有见过电话,听见过的人说,就是把两个电话机用一根铁丝串联起来,几百里之外可以相互通话。听了母亲似懂非懂的这番话,我的幻觉中似乎领悟到电话的真实模型,又模糊地意识到它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没过几年,从县城到公社开通了一条电话线。那条笔直的电话线,横穿过我们上小学的乡村便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话线,一根接着一根的松木电线杆,不远不近地竖立在广阔的田野上,电线杆的顶端悬挂着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电话线。顽皮任性是孩童的天性,每当我们上学路过这里时,常常从地上顺手捡起坚硬的土坷垃,瞄着电线杆上的小白瓷帽乱打一顿,互相比赛看谁打得准。过了不长时间,那条小路两旁电话线上的白瓷帽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了。
有一年春天,我们村里来了一位驻村干部,听大人们说是一位级别很高的领导干部,要在村里蹲点住上一年半载。很快从公社到村里开通了一条电话专用线。那条电话线刚好跨越我家屋顶的上空,钻入了附近的邻居家里。有一天,好奇心驱使我偷偷地扒开那个干部住所的门缝,看到房子的地面上新添了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状如豆腐块大小的黑颜色的小方盒,盒子上带有一个摇把,那条电话线和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我揣测,这可能就是母亲说的那种电话机。但是,我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在我的幻想王国中,一直以为几百里远能够听到说话声音的电话机,里边一定能够装得下一个人。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它却是如此的小巧玲珑。
时隔几年,生产大队也装上了电话。然而,在记忆中我一直无缘亲自拨打过电话。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参军当上了通信兵,才聆听到电话机里那清晰的话语声,也明白了从声波转化为电波、再由电波还原为声波的奥秘。
伴随着大容量电缆线和程控交换机的广泛应用,自动电话机逐渐替代了老旧的电话机。于是,那种使用过多年的带摇把的电话机,在我的视野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用自动电话机拨打市内电话,不用再通过话务员接转,打电话自然比原先方便多了。但是,拨打长途电话时,还要经过一个个中介,通话的距离越远,接转起来越费周折。有时接通一个长途电话,要耗费好长时间。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到北京出差,给家里打电话要到西长安街邮电大楼去办理。那里的一楼营业大厅里安装了一排小木屋,就算是相互隔离的电话厅。打电话时要到前台登记预约,如同在医院门诊大厅等候就诊一样,人们坐在几排长椅子上耐心等待叫号。当点到自己的姓名时,鱼贯而入进到那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狭小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完自己想要说的话,原因是这样做既省时间又节约电话费用。
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从首都北京到大西北铺设了一条光缆线路。随着这条电信高速公路的开通和不断升级,电话线路的传输能力成百上千倍地增长。从那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城里人的家庭普遍安装了电话,打长途电话也和市内电话一样方便自如。
就是在有线电话脱胎换骨的那个年代,市面上悄然出现了一种无线移动电话。也许是因为它的价格昂贵,挂在腰间又能显示主人的身份,人们给它取名为“大哥大”。使用这种电话不再受电线的[[困扰]],在特定的[[范围]]内,随时随地可以拨打电话。出乎预料的是,这个粗笨的家伙好景不长,我只是在指挥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中体验过它的便捷,还没有来得及配戴就失之交臂了。
取代“大哥大”的是以[[数字]]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手机。记得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接下来的是诺基亚、三星、苹果、华为等一系列的品牌。二十多年来,在技术创新的强力推动下,手机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更新换代令人应接不暇。[[成本]]和[[价格]]的直线下沉,使手机成为寻常百姓的新宠。借助网络平台的日臻完善和自身功能的[[快速]]刷新,[[手机]]不再局限于打[[电话]],语音之外的功能日益增多,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身的工具。这一切就好像充满魔力的神话[[世界]],[[传说]]中的顺风耳、千里眼等不可想象的奇迹,在这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要知道,一部小小手机的背后,有高端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这里正在上演着一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历史大剧,剧情中既有一个个创新突破的惊喜,又有一串串惨烈竞争的悲壮故事。在暗流涌动、云谲波诡的市场大潮中,中国的手机产业由跟跑、并跑到领跑,不仅跻身于国际大品牌的前列,而且将要引领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风潮。
前不久,我在一家博物馆里参观,猛然发现那种黑色的摇把电话机。在琳琅满目的众多文物中,这部被时光打磨得蓬头垢面的电话机又醒目又亲切。当年这个曾经让我不可思议的神器,现在已经成为下一代人[[陌生]]的历史文物。我不由自主地在那里伫立了许久,仿佛是一个梦游者,耳畔回响起童年时代我向母亲发问时的声音,眼前回放着一幕幕近几十年来祖国通信[[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场景。
(发表于《内蒙古日报》2019年8月16日)<ref>[https://www.cnprose.com/zuopin-qingniansanwen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潘多拉
waters
27,0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