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于成龙故居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于成龙故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于成龙故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1141/20200624132913-1170593934_jpeg_960_640_87540.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7705826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141%2F20200624132913-1170593934_jpeg_960_640_87540.jpg%2F0&type=1&category=#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建造于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于成龙故居原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窑,东侧为倒座房基址,大门建在院内西南角。正窑为七孔砖券窑洞,其中三孔前有廊。大门重檐硬山顶,门额有砖雕花卉图案。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于成龙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基本内容==
中文名:于成龙故居
地理位置: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53-3-056
始建时间: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
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批准单位:国务院
==历史沿革==
于成龙故居建造于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
2014年,方山县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与方山县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
2016年8月26日,方山县举行了于成龙故居修缮落成仪式,并正式开馆迎宾。
==建筑格局==
于成龙故居坐北向南,东西长为44.8米,南北宽为24.6米,占地面积为1102平方米。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遗构。原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窑,东侧为倒座房基址,大门建在院内西南角。正窑为七孔砖券窑洞,其中三孔前有廊。大门重檐硬山顶,门额有砖雕花卉图案。
修缮后的于成龙故居总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共有房屋15间,窑洞22孔,门楼3栋,照壁2座,主要陈列于成龙及其家人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读书和劳动场景等。
==主要建筑==
于成龙故居即为其幼年至44岁考取贡生之前在此居住,现存三座宅院。
第一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现被后人分为三个院落。现存正房与大门,正房是由方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10孔,其中西侧7孔为原建筑,东侧3孔是后人新修。
第二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有正房、东西厢房、西厦房。正房为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4孔,平顶;东西厢房为单坡硬山顶;西厦房在西厢房与正房之间。
第三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存正房和西厢房,北窑正房为四孔窑房,西侧窑洞共5孔。
==历史文化==
艺文
一代廉官正气歌,身无长物旧衣遮。
乡亲父老栽培俺,怎敢当官就丧德。
浣溪沙●访于成龙故居
遍访故居听政声。残碑断碣有镌铭。院前老树复峥嵘。
官对平民谈吏腐,我将诗眼向君青。养廉何不问秦城?
相关人物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方山县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93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两江直隶总督等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2]
传说轶事
黄州八年,于成龙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直到后来当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他仍布衣蔬食,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
康熙十七年间(1678年),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正值清廷为对付治湾郑成功抗清势力而实行“海禁”政策,当时清朝统治不顾连年民祸,民不潦生,常以“通海”罪名被抓入狱,使许多良民受到迫害,出现了一桩又一桩的冤案。于成龙到达此地后,不顾重重阻挠,主张重审,使无辜民众免遭残刑而释放,并发给贫困者回家的路费。于成龙亲民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痛恨贫官污吏,凡所到之处,贫官污吏闻风丧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于青天。”于成龙在离任时,广大群众遮道相送,以泪相别。他死后,江南民众“巷哭罢市,家绘其像以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实天下第一廉吏”。[2]
==文物价值==
于成龙故居是于成龙出仕前,45年耕读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于成龙的成长、成熟及其优秀品格的养成。故居传统的建筑形制、简单淳朴的建筑风格,印证了于成龙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
==保护措施==
于成龙故居保护范围以东北向外延伸至故居一宅后檐墙21米,东南向外延伸至故居一宅围墙90米,西南向外延伸至故居三宅围墙62米,西北向外延伸至故居三宅后檐墙15米。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址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
交通
自驾前往于成龙故居:方山县出发,路程大约24.9公里,约需31分钟分钟。从来堡村出发,路程大约90米,时间约需2分钟。<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70731-25854623.html 实拍一代廉吏于成龙故居(组图)]人民网,2014-10-1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于成龙故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1141/20200624132913-1170593934_jpeg_960_640_87540.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7705826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141%2F20200624132913-1170593934_jpeg_960_640_87540.jpg%2F0&type=1&category=#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建造于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于成龙故居原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窑,东侧为倒座房基址,大门建在院内西南角。正窑为七孔砖券窑洞,其中三孔前有廊。大门重檐硬山顶,门额有砖雕花卉图案。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于成龙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基本内容==
中文名:于成龙故居
地理位置: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53-3-056
始建时间: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
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批准单位:国务院
==历史沿革==
于成龙故居建造于清代早期(1644年-1735年)。
2014年,方山县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与方山县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
2016年8月26日,方山县举行了于成龙故居修缮落成仪式,并正式开馆迎宾。
==建筑格局==
于成龙故居坐北向南,东西长为44.8米,南北宽为24.6米,占地面积为1102平方米。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遗构。原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窑,东侧为倒座房基址,大门建在院内西南角。正窑为七孔砖券窑洞,其中三孔前有廊。大门重檐硬山顶,门额有砖雕花卉图案。
修缮后的于成龙故居总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共有房屋15间,窑洞22孔,门楼3栋,照壁2座,主要陈列于成龙及其家人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读书和劳动场景等。
==主要建筑==
于成龙故居即为其幼年至44岁考取贡生之前在此居住,现存三座宅院。
第一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现被后人分为三个院落。现存正房与大门,正房是由方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10孔,其中西侧7孔为原建筑,东侧3孔是后人新修。
第二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有正房、东西厢房、西厦房。正房为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4孔,平顶;东西厢房为单坡硬山顶;西厦房在西厢房与正房之间。
第三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存正房和西厢房,北窑正房为四孔窑房,西侧窑洞共5孔。
==历史文化==
艺文
一代廉官正气歌,身无长物旧衣遮。
乡亲父老栽培俺,怎敢当官就丧德。
浣溪沙●访于成龙故居
遍访故居听政声。残碑断碣有镌铭。院前老树复峥嵘。
官对平民谈吏腐,我将诗眼向君青。养廉何不问秦城?
相关人物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方山县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93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两江直隶总督等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2]
传说轶事
黄州八年,于成龙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直到后来当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他仍布衣蔬食,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
康熙十七年间(1678年),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正值清廷为对付治湾郑成功抗清势力而实行“海禁”政策,当时清朝统治不顾连年民祸,民不潦生,常以“通海”罪名被抓入狱,使许多良民受到迫害,出现了一桩又一桩的冤案。于成龙到达此地后,不顾重重阻挠,主张重审,使无辜民众免遭残刑而释放,并发给贫困者回家的路费。于成龙亲民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痛恨贫官污吏,凡所到之处,贫官污吏闻风丧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于青天。”于成龙在离任时,广大群众遮道相送,以泪相别。他死后,江南民众“巷哭罢市,家绘其像以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实天下第一廉吏”。[2]
==文物价值==
于成龙故居是于成龙出仕前,45年耕读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于成龙的成长、成熟及其优秀品格的养成。故居传统的建筑形制、简单淳朴的建筑风格,印证了于成龙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
==保护措施==
于成龙故居保护范围以东北向外延伸至故居一宅后檐墙21米,东南向外延伸至故居一宅围墙90米,西南向外延伸至故居三宅围墙62米,西北向外延伸至故居三宅后檐墙15米。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址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
交通
自驾前往于成龙故居:方山县出发,路程大约24.9公里,约需31分钟分钟。从来堡村出发,路程大约90米,时间约需2分钟。<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70731-25854623.html 实拍一代廉吏于成龙故居(组图)]人民网,2014-10-1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