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52
次編輯
變更
林摶秋
,無編輯摘要
'''林摶秋'''({{bd|1920年|10月6日|1998年|4月4日|CatIdx=L林}}),[[台灣]][[桃園區]]人,[[劇作家]]、[[電影製片家]]及[[電影導演]]。在[[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曾為[[日本]]籍[[教師]]改名「'''林博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恢復原名,一生跨足[[戲劇]]、[[電影]]、實業界。
林摶秋的人生橫跨了台灣的日治時代、戒嚴時代、到當代的台灣,他做過的事情相當展開,堪稱50年前的斜槓青年。他是活躍於新劇運動的留日學生、劇作家,戰後他是實業家、牧場主人、電影公司老闆、也是專拍台語片的電影導演。
==「我就不相信台灣人在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會興盛不起來!」==
擋不住的霸氣外露,這是林摶秋曾在公開場合說過的話。林摶秋,日治時期到戰後活躍於新劇運動的留日學生、劇作家,也是戰後的實業家。年輕時他是個活力滿點的知識青年,透過一齣齣舞台劇的搬演,再現人情冷暖,揭發社會現實,也實踐熱血覺青的社會改革理念。但是二二八事件爆發,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台灣社會漫長的噤聲時代,他中斷了戲劇活動,接掌家業,成為了一位實業家。1956年台語片時代來臨,文化人們又看到了當年的未竟之業,出資拱林摶秋自己出來做片廠。林摶秋曾經待過[[日本]]東寶,是那個年代在台灣極少數真正有過片廠實務經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