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阜阳市三塔中学

增加 105 位元組, 8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阜阳市三塔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 [[ 历史 ]] 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管重点中学, [[ 阜阳 市53 市]]53 所完全中学之一。2014年三塔集镇划归阜阳市颍州区管辖的同时更名为“阜阳市三塔中学”。
==学校简介==
抗日战争前,阜南境内没有一所中等学校。解放后,阜南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中岗开办全县第一所 [[ 初级中学 ]] ,3个班,学生140人。第二年迁至阜南城关,命名为阜南中学,6个班学生300人。1956年发展到12个初中班,学生637人,教师80人,改名阜南一中,在中岗设阜南二中,在三塔设阜南三中。1957年在公桥设阜南四中。
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理、化、生 [[ 实验室 ]] 、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医疗室及运动场。拥有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食堂。在校学生1200人,在职教职工83人,其中高中级教师56人,本科毕业72人,研究生毕业1人。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上世纪70年代,与合肥市第九中学联办高中,吸引了周边几十个乡镇的学子前来就读,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数百名三塔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阜阳等城市的政界、军界、商界、新闻界、教育界担任重要 [[ 职务 ]] 。三塔中学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沧桑,积淀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ref>[https://www.sohu.com/a/362404180_120071383 依法治校要落实三个“科学” ],搜狐,2020-11-13</ref>,和谐兴校,教研强校。以 [[ 社会 ]] 称道为办学追求;以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为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绩,着眼于学生的成功,追求学生的成材,立足于学生的成人。
学校校风<ref>[http://zenghuino1.blog.sohu.com/145981535.html 校风建设主要是靠自我约束],搜狐博客,2010-03-13</ref>:团结、勤奋、严格、进取。激励师生 [[ 自强不息 ]] ,锲而不舍;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和衷共济。
学校教风:严谨、务实、 [[ 创新 ]] 。要求教师有教无类,爱生如子;行为世范,育人为本;学高为师,精益求精;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学校学风:勤学、多思、求实、 [[ 笃行 ]] 。引导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师生做人做事的核心标准:敬业、忠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团队意识、注意细节、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找任何借口、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直主自发的工作、维护单位的形象、给 [[ 学校 ]] 提合理的建议、与学校同命运。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 [[ 发展 ]] ,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 [[ 品牌 ]] 优势明显的优质完全中学。
==具体目标和要求 ==
===办学规模===
到2014年,学校办学规模发展为初中24个教学班、 [[ 中12 中]]1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人左右。
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 [[ 规范 ]] 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形象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 [[ 质量 ]] 稳定提高,中高考质量保持全县领先水平,在惠民助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艺术教育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效提升, 2014年争创为“阜阳市农村示范高中”。
===队伍建设===
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名师 [[ 工程 ]] ”和“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以名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健全教职工绩效考评机制和选优汰劣的人事聘任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热爱管理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到2014年,教师本科文凭达到100%,学校专任教师具有中 [[ 高级教师 ]] 职称达到40%以上。
===德育工作===
进一步优化“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和教职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合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德育常规教育体系和德育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 价值观 ]] 、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激活学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实现品德内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团活动,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加强德育科研和德育校本教材自主开发,在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研究、初高中德育一体化研究、心理健康、差生转化、留守生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教育科研===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开设框架,形成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必修课和限选课的教学策略 [[ 研究 ]] ,探索任选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系统化、个性化水平。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制度、非升学考试科目和选修课的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整合学科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五年内大部分学科 [[ 建设 ]] 水平达到全市中等水平。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法和学法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实施课题研究带动策略,积极申报省、市、县教学科研课题,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教育科研交流平台,加快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创设学校“名师讲坛”,组织出版《教育教学案例汇编》等教育科研系列文集。
===体育卫生===
以全民健身为前导,进一步规范体育课教学,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建立严格科学的学生体训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 [[ 体育 ]] 特长生的中高考专业成绩。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健康教育,健全中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文化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成为促进 [[ 学校 ]] 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理念和“培养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的现代文明人”办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畅通、高效运转的学校管理体系和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从无到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
校园建设:按照建设规划,整合学校办学 [[ 资源 ]] ,完善办学功能。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综合优化校园环境布局,提升校园绿化品位,将校园建设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环境和谐的公园式校园;完善学生运动场地建设,建成标准操场、体育看台;完善学生生活设施配置,使学生标准公寓床位数达到60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寄宿制管理。
===教育装备===
完善和更新实验、图书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完善学生实验装备,扩充理化生和劳技实验室,加强 [[ 图书馆 ]] 建设,丰富图书资源,到2014年图书装备达到5万册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00种以上,建成电子阅览室,电脑装机达100台以上,拟建数字化图书馆。进一步整合学校美术、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加快网络中心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确保校园信息平台容量足够、运行高速、安全可靠、信息畅通。完善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学校办公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后勤服务===
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工作的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快后勤管理 [[ 信息化 ]] 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调控能力,建立高效、节约、安全的后勤管理体系;改革学校经费运作模式,建立成本核算、条块包干的经费预算和运作体系,强化学校经费管理的宏观管理,降低办学成本;稳妥推进后勤 [[ 服务 ]] 社会化改革,完善校园生活服务功能,健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后勤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市场潜能、开源节流、降低内耗,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创建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3,8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