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说长道短聊腊梅(文哲)

增加 21,09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说长道短聊腊梅'''<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说长道短聊腊梅'''<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427409/pexels-photo-842740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说长道短聊腊梅》'''是[[中国]]当代作家文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说长道短聊腊梅===

一阵寒风起,芳香扑鼻来。1月初,南山[[植物]]园迎来一年一度的赏梅季,游客还未进入园区,远远就能够闻到远处飘来的淡淡清香,顺着香味的来源和园区的标识,便能够找到腊梅园,一睹这“凌寒独自开”的冬日盛况!

赏梅一直是文人墨客冬日里的[[重要]]趣事,植物园区的腊梅锦簇,一棵挨着一棵,在林木葱郁、青山滴翠的中间,显得那么恰到好处,艳美且素雅,含蓄又傲然。

欣逢腊月暖阳高照日,在老伴和孩子的陪伴与监护下,笔者有幸乘坐代步车到南山植物园观赏腊梅。匆匆步入观赏区,远眺前方忽隐忽现的袅袅艳云与楚楚倩影,吮吸着暗香浮动浸人心脾的汩汩芳香,思绪朦胧间,已被附近景点特设音响所播放的悦耳旋律所吸引,声情并茂的女高音激荡在耳畔,“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由于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景点所播放的歌曲恰到好处,诱导大家同频共振,一时间激情飞扬的文人墨客手舞足蹈浮想联翩……

《红梅赞》是由阎肃作词的歌曲,是歌剧《江姐》中的主旋律,曾一度倾倒了全国无数歌迷。有内行人士评点说,词唤曲生、曲伴词行,词曲相谐才能顺利推动一首歌曲的传播,《红梅赞》的词曲作者们精诚合作几易其稿,才创作出这样一首具有深刻表现力的内核且灵魂充实饱满的歌曲。老一辈革命者们能从中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找寻已经远去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新生代们则能依据歌曲遥想曾经烽火连天的征战岁月,从中汲取力量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这种优质歌曲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它把内心深处的哀乐情绪流露于声音,在这种流露里它对情感的自然性加以缓和,以此使自己超出了情感的自然烈性,因为它使灵魂认识到当前自己受感情激动的情况。”可以说,黑格尔所说的“使灵魂认识到当前自己受感情激动的情况”既是《红梅赞》成为红色经典的深层原因,也是其作为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据说,红梅的花期是在冬春时分,栽培的地区不同,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栽培的,花期一般是在12月份至来年的1月份左右。如果是在华中地区栽培,花期是在2月至3月份。如果是在华北地区的话,花期则是在3月-4月份。红梅属于梅花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观花树种。

腊梅又名金梅、黄梅花等,由于腊梅的花色常为黄色,故此命名。蜡梅非常独特的是它在冬季开花,斗寒傲霜,有着激励向上的精神,所以非常受人欢迎,自古对于蜡梅赞赏的诗词文章就非常多。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开放于漫天飞雪中,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严寒、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留下了无数咏梅的诗词。

宋代咏梅诗词盛行,一些著名诗人都有佳作。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词,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王安石的咏梅代表作《梅花》,用比喻手法,借颂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词脱胎於南朝苏子卿《梅花落》一诗词。原诗词是:“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王诗词对原作加以点化提炼,使全诗词语句更为精练,意境更为深远。

这首咏梅诗词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寒冬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梅花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前句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与诉诸人们嗅觉形象的下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词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词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此诗词中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诗人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词意境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其中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中,陆游以寒梅自喻,塑造了一个凄苦、哀伤、备受打击,但又始终坚持内心理想的形象,很能引起那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共鸣。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词是非常成功的,前面几句一直在不停地渲染寒梅的寂寞、孤独、受迫害,又是“断桥”,又是“黄昏”,饱受着“风和雨”,自己无意“争春”,却被“群芳妒”,最后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要多凄惨有多凄惨。但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最后一句,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堪、屈辱,仍然能保持“香如故”,体现了作者始终坚持心中理想的高境界,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最后的一束光,冲破天际,会心一笑。不过,这只是艺术手法上的高明,实际上这首词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文人的自怨自艾,过于强调自己的悲苦,整体格调太悲观,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就注意到了,于是借用陆游的这首词,写了一首境界更高的《卜算子·咏梅》,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前面,毛主席还特地写了一句按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意思很明显,就是针对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重新写了一首词,“反其义而用之”。毛主席的这首词,一反传统文人写梅花的套路,彻底抛弃了寒梅孤独、寂寞的基调,而是写得非常积极,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先来看上阕,毛主席也提到了寒梅严酷的生存环境,又是“风雨”,又是“飞雪”,还有“悬崖百丈冰”,但是,依然有寒梅傲然开放,“犹有花枝俏”。请注意这一句“犹有花枝俏”,毛主席没有用其他更有力量、更有气魄的词,而是用了一个“俏”字,其实更能[[体现]]出寒梅面对漫天风雪的乐观态度,既有“俏丽”之意,又有“俏皮”之意,完全没有把那些恶劣的环境放在眼里。再来看下阕,毛主席更是一反传统咏梅的套路,写出了寒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还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功成身退。

历代文人“咏梅”,基本上都摆脱不了“孤芳自赏”、“凄清悲苦”的[[基调]],但是,毛主席却跳出了这个窠臼,把梅花塑造成了一位“先行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大家“报春”,而且等到各种花都纷纷开放后,它又不争不抢,功成身退,只在丛中笑。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咏梅”的境界,远非历代文人能比!

另外,毛主席写这首词,其实还有着国际[[背景]],并非只为“咏梅”。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1961年12月,就在两个月前,苏联召开了“二十二大”,带着一帮小兄弟们,一起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抵制、抹黑,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正是在这个国际背景下,毛主席写出了这首《卜算子·咏梅》,表现出了中国在这场国际风波中的乐观态度。了解了这个背景后再来看这首词,上阕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其实正是写的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恶劣之极。正是在这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依然像凌霜傲雪的寒梅一样,“犹有花枝俏”,笑对这漫天飞雪。下阕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并愿意帮助共产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一起对抗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但同时,中国又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五项原则”,与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绝不会做“霸主”。这就是毛主席写这首词的国际[[背景]],借[[梅花]]的“先行[[精神]]”和“[[奉献]]精神”,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的态度。不得不说,这样的境界,比单纯的“咏梅”又高了一层,只能让历代文人望洋兴叹了!

近代文人在赏梅方面对龚自珍别样的眼光和不同见解持有褒大于贬的评点。清人龚自珍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社会的洞察力,当时列强环绕,风雨飘摇,龚自珍屡次上书要求改革弊政,无人应和,表面上大家都不作声,结果背后排挤他,给他小鞋穿。沉闷的朝廷仿佛驾驶着无人掌舵的大船,靠惯性驶入冰川深处。他发出了巨大的悲愤的吼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是人才,但是他无法号令唤起这个装睡的朝廷。只干了短短十年,也是他最蹉跎无望的十年,他宦海失意辞官回家。他从小读书,亲自见证了八股文如何淘汰埋没人才,他做官十年,体会了陈腐制度的奴性。但是他更清醒地[[知道]],列强环窥中国,战争一触即发。龚自珍将家眷从北京接回老家浙江,在往返途中,正是浙江梅花开放的季节。这里的人迎接过年,纷纷制作售卖梅花盆景,而这里的梅花盆景,自明清以来,就是贵族文士的玩物,更产生一种将梅花人工捆绑弯曲,以求得在一盆之中就能领略到所谓暗香疏影的效果,能售卖高价。承平之时,这是无伤大雅的花木娱乐,但是在龚自珍清醒的眼中来看,这种末世的巧技愈演愈烈,大有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何况梅花性格本身刚直高洁,这样做法形成审美和售卖的狂潮,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他悲愤地写下名篇《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文中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切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作为喜食人间烟火的新时代凡夫俗子,尤其是生活在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和谐社会大环境中,人们赏梅的视角更加多层次多样化,赞美的语言生动鲜明又贴切,文辞表达中已看不到旧时代文人墨客的阴郁晦涩与刻薄,更没有含沙射影抑或指桑骂槐的隐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法掺杂其中。自从摄影机和录像机步入寻常人家,平民百姓观赏梅花的多元化技巧更形象更透明更逼真,尤其是智能手机在民间的广泛应用,更大幅度拉近了专业人士与普通民众欣赏能力与水平的差距,观赏梅花的咏梅之作,已不再是文人墨客炫耀卖弄的专利品,而成为平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文艺佐料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套餐。阳春白雪式的精品雅作固然爽心悦目,但百姓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之类优秀作品也会市场繁荣前景灿烂,在鉴别视角和品赏口味多样化的当今时代,只要是凝聚精气神、展现自然美、崇尚理性美、弘扬真善美、激发正能量等老少咸宜的好作品,一定会招徕正直善良的读者频频光顾并大加赞赏。

就八方来客文化素养和品赏口味而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腊梅红梅情有独钟。在普通观众的眼里,梅花不单是最早开的花,它的艳丽色彩,更是其它花无法相比的。当大地迈进严冬的门槛之后,它一枝独秀别具风采,当花卉界各领风骚的花魁花仙们妄自菲薄地弯下了腰,自惭形秽地低下了头,而此时此刻的腊梅却抬头挺胸傲然绽放在严冬的寒风里,顽强地与霜雪进行较量。

笔者迈入梅花园,在瑟瑟寒风中,只见一大片梅花傲然怒放。枝头上,那粉红色的小花在斗寒争艳,为这个寒冬增添了几分生机。梅花枝条细长,形态不一,婀娜多姿。金钟似的小花在花枝间点缀着光彩,不时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引来游客一阵阵的赞叹声。

摒弃主观臆断,据实客观评判。在北方,梅花的确是最坚韧的花。梅花在寒冬里傲霜斗雪,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当别的花枯萎零落,花残叶败时,梅花却昂首怒放,独树一帜,傲然挺立在这冰天雪地中。甚至是直面零下的严寒,它也能“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笑傲乾坤独领风骚。

“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却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它依旧可以和其它在温室中的花朵相媲美,而且一点也不逊色。梅花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但是,人们却更喜欢这凌霜傲雪的梅花。

在寻常百姓心目中,梅花是最无私的花。它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梅花也有被凛冽寒风吹得东倒西歪、左摇右晃的时候,每当这时,它总是默默承受着,从来没有喊过冤,从来没有叫过屈。它不因错过美丽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不学娇弱桃花逐流水,不比轻浮柳絮漫天飞,只是无怨无悔地绽放于人间,努力地装点着银白的世界。梅花把春天留给了别人,而将这难以忍受的巨寒留给了[[自己]]。

梅花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梅花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梅花不单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推崇。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世间不甘平庸者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不仅在瑟瑟寒风中[[坚强]]勇敢地生存下去,而且花朵竟然开的那么美、那么艳!为什么在百花丛中人们偏爱梅花偏钟情于梅花?是因为它外在美的缘故吗?是的,它外观的确很美,它的美[[虽然]]不比桃花艳丽,不比牡丹娇艳,不比茉莉清香,但它的美是别具一格的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当人们来到风雪漫卷的山岭沟谷感到迷茫时,忽然发现不远处一簇簇凌霜斗寒的腊梅,谁不被它倾倒,谁不被它征服!

依稀记得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作的《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其中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一诗句表面[[意思]]是说,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毛泽东主席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意志。主席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同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突出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4214228 个人图书馆网]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5,6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