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

增加 6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波密站”)位于有“西藏江南”之称的 [[ 林芝市 ]][[ 波密县 ]] ,为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联合共建的野外台站,具体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实施。波密站西距林芝市235公里,东距成都1450公里。
波密站所在的帕隆藏布流域位于 [[ 喜马拉雅山 ]] 东段和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之间,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向青藏高原传输形成的舌状多雨区,这里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新构造运动活跃、岩层破碎,是青藏高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区,灾害类型涵盖崩塌、滑坡(含溜沙坡)、泥石流和冰湖堰塞湖,且多以链状形式出现,表现出类型众多、灾害集中,活动强烈,规模较大且破坏力极强。
波密站围绕灾害形成运动机理与防治技术,以地质学、 [[ 地理学 ]] [[ 岩土力学 ]] 、水力学和水文气象等学科为基础,致力于解决进藏公路铁路、跨界河流水电开发和国土资源保护中的地质灾害问题。
==二、研究方向==
波密站是以崩塌、滑坡、 [[ 泥石流 ]] 和冰湖堰塞湖观测为对象的地质灾害综合观测站,以野外观测和试验模拟为基础,致力于以下研究方向:
(1)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和气温的发展趋势,研究崩塌、滑坡、 [[ 冰川 ]] 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对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揭示其发育规律与成灾特征;
(2)研究地震加速度叠加效应作用于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的 [[ 力学 ]] 机理,揭示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与地震活动的时空耦合规律;
(3) [[ 研究 ]] 崩塌、滑坡、泥石流、冰湖堰塞湖和洪水相互转化的临界条件,揭示其链生关系,构建崩塌、滑坡、泥石流、冰湖堰塞湖和洪水链生过程的风险评估评估方法;
(4)研究藏东南地区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的基本特征,探讨区域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的参数 [[ 计算 ]] 方法,构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干线铁路工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测与灾害防治技术
==三、观测内容==
(1)冰川泥石流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气温观测、 [[ 降水 ]] 观测 、冰川观测、融雪观测、径流观测、泥位观测 、振动观测、地声观测等。
(2)滑坡(崩塌、溜砂)观测系统:
(3)冰湖堰塞湖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冰川观测、 [[ 气温 ]] 观测、降水观测、径流(渗流)观测、水位观测等。
==四、观测点建设==
波密站的主干观测点包括古乡沟冰川泥石流观测点(N29°54',E95°27',海拔2790m)、102滑坡观测点(N30°4',E95°8',海拔2450m)、米堆光谢错冰湖观测点(N29°27',E96°29',海拔3670m)、易贡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综合观测点(N30°11',E94°55',海拔2200m)。各观测点将系统观测藏东南典型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水文、 [[ 气象 ]] 、土体特征变化与泥石流形态等参数,观测站以自动化观测手段为主,数据经GPRS或北斗 [[ 卫星 ]] 传输至波密站数据接收终端,实现全自动实时数据观测。
==五、主要成果及贡献==
建站4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YSH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我站科研人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完成勘查的中国科学院西藏区域集群项目“西藏 [[ 樟木 ]] 口岸滑坡勘查评估与综合防治方案”入选 [[ 中国科学 院2013 院]]2013 年19项重大科技产出,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3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该成果在2015年4·25西藏地震灾害恢复重建中被西藏自治区应用;以我站研究成果为重要技术支撑的天山天池冰川泥石流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二等奖。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780,8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