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仁麒

增加 13,13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陈仁麒 ''' (1913—1994年),又名陈景麟,龙岩县(今新罗区)小池人。民国2年(1913年)7月出生于贫苦农家。初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学徒,种过田。民国18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小池区少先队长、文化委员、文化夜校教员。民国1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红二十一军宣传员、分队长,红十二军特务队政委 章节标题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仁麒 | 图像 =[[File:T01c7887d242f383b2d.jpg|缩略图|陈仁麒]]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c7887d242f383b2d.jpg?size=379x480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9%99%88%E4%BB%81%E9%BA%92&correct=%E9%99%88%E4%BB%81%E9%BA%92&ancestor=list&cmsid=d43da04fcb7072cffdfc8716c882476a&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id=d402d353d0825bfd3105409e2e133f61&currsn=0&ps=58&pc=58 来自360网]]]|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13年7月24日|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1994年3月27日|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陈景麟 红二十二 陈仁祺 | 职业 = 六十六师一六八团政委 | 知名于 = <br>}} ==简介 == 陈仁麒(1913-1994) 原名陈景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 十一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1军政 治部 宣传员、分队长,红12军特务队政委,红22军166师266团连政委,166师268团政委,红31师 宣传科 长,红11军政治部宣传 科长,红七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军委 政治部巡视员,军委直属教导一团政委兼政治 主任,军委干部团 政治 特科营 教员,红军 大学 步兵学校特科 政委 等职 兼政治教员 先后 参加了 永定、 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 汀、朋口、邵武、浒湾、建宁等 征。抗日 争时期 参加了 历任 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 共甘肃陇东特委镇远县委书记,陇东特委组织部 征。在战斗0生入死 英勇作战 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 曾在反“围剿”的高虎脑阻击战 警备三旅政治部主任,当选为 ,身负重伤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他不仅作 解放 勇敢 争时期 而且善于运用“古田会议”精神 历任热河14旅政委,13旅政委 做好连 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 战士的思想 治工作。长征开始时 委,22师政委 任中央红 第四野战 第11 队干部团特科营 政委,第48军 政委。 他能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团结 参加了辽沈、平津等 士,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红军打下遵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 部队改善伙食,特科营炊事班在菜 历任 加了辣椒 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政委兼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 又引起了不愉快的争议,影响了 江西 、湖南、福建籍战士之间的 人民政府委员,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第21兵 结。陈仁麒知道后 政委,海南军区政委,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立即找他们谈心。给战士们讲“辣椒”的故事。他引经据典的谈话 中共华南局委员 给战士很大启发 海南岛区党委书记 一场风波平静了 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因小事引起的矛盾化解了 军委炮兵政委 战士们乐了,又投入了艰苦的战斗 成都军区第二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 当选为 镇原县委书记 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陇东特 第九届候补中央 组织部部长 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主任 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他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 [1]==生平经历 ==1913年7月生,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 团结地方干部 原名陈景麟 曾用名陈仁祺。 1929年加 实际 中国少年先锋队 积极创建、发展和巩固  1931年5月加入 地方基层党组织。他 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1月转 改变部队政治机关的工作作风,密切政治机关与部队的联系,及时发现和推广典型 中国共产党党员陈仁麒陈仁麒 ,  1929年参 农民暴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21军政治 宣传员,分 长。 1931年10月起在红12军 政治 建设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被评为模范共产党 部训练队学习。1932年1月起任红12军特务队政治委 ,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 1932年6月起 热河 瑞金红 区第十四旅政 学校团 ,十三旅 训练班学员。1932年9月起任红22军第66师166团2连 ,东北 员。 1932年10月起任红22 区八纵二十二师 第66师168团【198团】 ,东北野战 员。1933年1月起任红11 第十一纵队 第31师 治部宣传科科长 第四野战 红11 四十八 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3年12月起任红7 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4年7月起任中央军 。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热河阻击战,保卫热河围场和石海、平定堡、朝阳、北票、义西 总政治部巡视员。 1934年8月起任军委直属【红一方面军】教导第1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4年9月起任红一方面军教导师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永定 隆化 长汀 昌黎 朋口 锦西塔山阻击战 邵武、浒湾 赣西南 建宁 着名战役战斗。在解放隆化 战斗 ,他所属部队涌现出战 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 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一大批英雄模范。   争和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 央红军长征。 第二十兵 红一方面军干部 特科营 ,海南 员。1935年10月至1936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 区第二 学校特科营 员。1936年10月任 国抗日红 区政 大学步兵学校特务营(后改称团)政 部副主任,广州军区 委员兼 政治 主任 教员。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委,成都军  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任中共甘肃陇东特 第二政 、政委。曾当选 员会镇源 共九大候补中央 心县 委员 。1983年6 会书记。 1938年1月至7 离休。他在晚年还十 任中共陇东特委组织部部长。同年7月至1939年12月任中共庆环 关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91年,将军为《龙岩革命故事》一书作序,其中写道:“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区组织部部长。 1940年11月起任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 1942年10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政治部主任 在这路上,多少人 争取实现共产主义 加强部队 伟大理想献 政治建设做 出了 生命 显著成绩 多少人默默地做着不 被评 人知的工作 模范党员 我作 当选 幸存者, 中共七大代表。 1945年4月至6月作 《龙岩革命故事》的 大后方代表团成员 版感到欣慰,特推荐给青少年朋友,期望能起到以史育人的作用”。  1955年9 席中共七大。1945年8 ,被授予 在调出华 工作的干部大队2大队任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6月任热河 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区【冀晋纵队】第3旅政治委员。 1946年9月至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热河军区】 独立 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 第13旅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47年4月任冀热察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委员。 1947年4月至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委员。1947年8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 1948年1月至3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1948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49年3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49年6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率部参加了热河、塔山阻击战和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江西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7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1年5月至1952年2月任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中共北江地委第一书记。 1952年4月至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53年1月任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3年3月至9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兼军第二政治委员(至1954年3月),同年4月至1955年9月任海南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3年9月至11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代理第一书记。1954年3月至1955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政治委员。1954年5月至1955年7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54年 2月至1955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三副主任,中共华南局委员。1955年3月至195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6月至1960年4月任广州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55年12月至1960年4月任广州军区党的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9年11月至1970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其间:1959年12月至1963年11月任炮兵党委第二书记,1963年11月至1969年7月任炮兵党委第一书记,1969年7月至12月任炮兵党委书记,1969年12月至1970年12月任炮兵党委第二书记。 1970年12月至1971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70年12月至1971年9月)、第三书记(1971年9月起),1971年11月至1973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71年8月至1974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 1973年2月至1979年11月在兰州市炼油厂蹲点劳动。1971年被撤职,并被隔离审查。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 、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生活轶事 ==在组建二十一兵团时,陈明仁有一个卫士排,特别是有专门的厨师,为此,一些干部颇置微词:"有食堂不去吃,自己有专厨,那是资产阶级、军阀作风。"陈明仁听到这些议论,心里颇为内疚。湖南人喜食辣,口味特殊。陈明仁又曾负过伤,那位由程潜推荐跟随他多年的厨师,烧得一手好湖南菜,对他生活照顾周到,陈明仁很满意。但是,既然个别干部、战士对此有看法,陈明仁二话不说,便为其买好车票,派人送他到南宁车站。 二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兵团司令部的管理干部得知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陈仁麒。"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陈仁麒霍地起身,立刻命令管理员道:"快去车站把厨师给我截回来。"说完,陈仁麒连忙带着党委其他成员赶到陈明仁的住处,一进门,他就检讨道:"司令员,我这个政委工作没做好,现在来给你作自我批评,你负过伤,身体不好,加之水土不服,吃大灶不必了,厨师不要辞退。"陈明仁一听,面带赧颜,立即摆手道:"陈政委,同志们说得对,我现在是一名解放军的干部,生活上要和大家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听到陈明仁这一席话,陈仁麒等二十一兵团党委成员顿时肃然起敬,他们对司令员的这种自律精神深感欣慰。接着,大家耐心地劝说陈明仁不要辞退厨师,他的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不久,叶剑英又从广州亲自打来电话,请陈明仁继续让老厨师照顾他的生活。 陈仁麒和陈明仁在一个班子里搭档共事,前后仅有一年时间。次年,陈仁麒调往海南,出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海南军区第二政委。行前,陈明仁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仁麒同志,组织上派你做我的政委,虽然时间短,但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有些舍不得你走。"陈仁麒到了海南后,俩人除了在广州开会,一般难得见面。虽然相距远了,但俩人结下的革命情谊却很深厚,时常通通信,遇有相识的人,彼此捎个口信互致问候。陈仁麒到海南时,他的几个孩子尚幼,原先在南宁时,家中的公务员小郭和几个小家伙颇有感情。不料,到了海口后,小家伙们还惦记着熟悉的小郭,找了几个保姆,都不大理想。陈明仁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刻让小郭去海南,帮助陈仁麒照看几个小孩。但是,令陈明仁始料未及的是,小郭去了几天后,就带着陈仁麒写给陈明仁的亲笔信,又打着背包回到了南宁。信中,陈仁麒感谢司令员的好意,表示小郭是一名革命战士,以前仅仅是分配在自己家中作服务工作的,现在的工作调动要经过组织。再说,孩子们由老伴带,无甚大碍。 陈明仁当然明白陈仁麒的意思,他拿着信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要是在国民党军队里,不用说让战士做家庭保姆,就是干其他私事也是正常的。共产党人的确不简单。"后来,二十一兵团撤销了,陈明仁改任55军军长,驻在湛江。陈仁麒每次路过此地,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一下陈明仁。1955年,陈明仁和陈仁麒分别被授予上将和中将军衔。==勿忘[[董存瑞]]==作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和发现、宣扬英雄典型的主要当事人之一的陈仁麒同志,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政治委员、军委炮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身居高位,将军始终不忘董存瑞及其家人,一直跟烈士的父亲董全忠保持着书信往来,还不时寄些钱、物给董家,以表心意。 1958年夏天,时为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陈仁麒中将,利用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深造放暑假的机会,特地赶到河北怀来县董存瑞烈士的家乡,看望烈士一家。他紧握着烈士父亲董全忠的手,激动地说:"老哥,我这是来探亲的!感谢你为我们部队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英雄!"随后,将军转身,拉着烈士大妹董存梅的手慈爱地问道:"还记得你的英雄哥哥吗?" 陈仁麒陈仁麒"记得,"董存梅羞赧地答道,"参军时,他个儿低,部队不要,他急得哭了起来,跟部队上的人论理,说到了部队,高粱米饭一撑就长高了。"说着,她模仿着哥哥当时的动作,用手比划着,将手伸到将军的头顶。姑娘的神态引得将军一阵哈哈大笑。女儿的话,也引起了董家二老的回忆。通过跟董家二老的一番拉呱,将军得知在当年烈士捐躯时部队还不甚了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1944年秋天,年仅15岁、小名"四蛋子"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同一个比她大三岁的本地姑娘卢长玲结了婚。十五六岁就娶妻生子,这在当时的河北怀来一带农村是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1945年,即董存瑞和卢长玲结婚的第二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16岁的董存瑞说啥也要参加八路军。小两口分别时,董存瑞对哭成泪人的妻子说:"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地方部队,被编入冀察热辽军区第9旅开赴前线,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一次,董存瑞跟排长郭元方到董的家乡南山堡一带执行任务,郭排长让董存瑞顺便回家看看。董存瑞先见过父母,然后去见妻子卢长玲。董存瑞虽然不知何时才能打败蒋介石结束战争,但他深知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便对妻子说:"长玲,我这一走,生死难测,万一回不来,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还长着呢。"长玲听了丈夫的这番话,忍不住扑进董存瑞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时间不长,董存瑞便应排长的招呼,匆匆地跟父母、妻子告别又踏上了征程。这一走,竟是董存瑞与家人的永别。 在部队里,董存瑞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3月,董存瑞被光荣地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妻子卢长玲非常明白事理,那是上炕剪子下炕镰,无论是田里还是家里,都是一把劳动好手,不仅孝敬公婆,而且跟几个小姑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卢长玲悲痛欲绝,为丈夫守了三年孝,才在公婆再三劝说下改了嫁,临走时痛哭不止。"长玲可是个好闺女呵,俺家穷,在俺家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董母讲到这里泣不成声。身经百战的将军听了也双眼湿润,唏嘘不已。临别时,将军听说正在读初中的董存梅非常爱读书,便高兴地说:"这是好事,我支持你!"自打那以后,陈仁麒就一直在经济上和学业上给予董存梅以帮助,直到这位农家女上完大学。 1961年,全国上下遭受大饥馑,董家虽是烈属,受到政府优待,但也仍是常常揭不开锅,董全忠和小女儿还得了浮肿病。陈仁麒将军得知后非常不安,便和老伴黎萍商量,将家中积攒的200多斤粮票和200元钱派人送到董家,并将患浮肿病的董家父女接到北京,安排到炮兵部队医院住院治疗。 1983年,陈仁麒将军正式离休。晚年他一直致力于宣传和弘扬董存瑞英雄事迹的工作。1993年,隆化隆重地举行了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5周年的活动。早已百病缠身,瘫痪在轮椅上的老将军接到邀请信后,不顾子女和秘书的劝阻,说:"就是爬,我也要爬到隆化去!"纪念会上,老将军和老战友们一道,忆往昔峥嵘岁月,想到董存瑞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想起了他们,这些看到革命最终胜利的幸存者都感慨万千,热泪长流。 一年后,老将军在北京溘然辞世。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守候在身边的亲属说:"董存瑞是我部队涌现出来的英雄,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烈士的亲属参加。"适逢董存瑞大妹董存梅出差在外,为了满足将军的遗愿,将军的追悼会不得不推迟了五天才举行。==著作==著有《回忆赣西南战役》、 《中共陇东特委工作回忆》等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