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52
次編輯
變更
陳修園
,→生平
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曾任直隸省威縣知縣等職,在任上曾自選有效方劑救治水災後罹患疫病的百姓。當時[[和珅]]強令陳修園做他的私人醫生,陳修園不願意,便藉口有病,於乾隆癸丑(1793年)秋回家鄉福建。嘉慶六年(1801年),他被任命擔任直隸威縣(今河北威縣)知縣。當時直隸各地農村婦女患陰挺(即子宮脫垂)的人很多,直隸臬台(按察史)付廉久聞陳修園大名,見他來到直隸任職,對他尤其敬重,多次向他請教治療此病的方法,陳修園給他講了這種病的病因、病理,提出了一些治療的方法。按他的方法治療效果很好。嘉慶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歸,在長樂嵩山井山草堂講學,培養醫學生,一時從其學醫弟子極多。
==生平==
陳氏尊經崇古,鄙視宋元以後諸醫,認為“醫門之仲師即儒宗之宣聖,凡有闡揚聖訓者則遵之,其悖者則眨之,障川東流,功在吾輩。”[[蔣慶齡]]在《神農本草經讀》序中說:“陳修園老友精於岐黃之術,自負長沙後身,世醫環而笑之,及遇危證,韁斷枙橫,萬手齊束,修園往,脫冠几上,揮手舉·脈,目霍霍然上聳,良久乾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擾之耳';主人曰:'某名醫',曰: '誤矣'曰:'法本朱、張王李'。曰:'更誤矣'天下豈有朱、張、王、李而能癒疾者乎'?口吃吃然罵,手忔忔然書。方具。則又自批自讚自解,自起調刀圭、火齊,促服之。服之如其言。”可見他尊仲景而鄙視宋元明諸醫。陳氏嘗著《景岳新方砭》,謂左右歸二丸是“尋常服食之劑”,若真正腎虛病服之必增痰多氣壅、食少、神昏心下悸、吐血等病” ,景岳為“廚中一好手,醫中一壞手”。評李東垣“豎論以脾胃為主,立方以補中為先,循其名而亡其實,燥烈劫陰毫無法度”又以雜字論李時珍、王肯堂,以淺字論李士材,以庸字論薛立齋,以妄字論 [[ 趙獻可 ]] ,以浮誇論 [[ 張景岳 ]] 、 [[ 馮楚瞻 ]] (《長沙方歌括》)大抵不淌宋元以後崇尚脆想。各創新說的狀況,而欲返仲景樸學之道。
陳氏強調臨床實際經驗,他說:“長沙當日必非泛泛而求,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聖之方為據,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藥,其義精,其法嚴,毫釐千里之判,無一不了然於心,而後從心變化而不窮。論中桂枝證、麻黃證、柴胡證、承氣證等,以方名證,明明提出大眼目,讀者弗悟也。然而可以謂之方者,非聖人不能作,非明者不能述。其藥品察五運六氣而取其專長,其分兩因生剋制化而神其妙用。宜湯、宜散、宜丸,一劑分為三服、兩服、頓服、停後服、溫服、少冷服、少少咽之,服後啜粥,不啜粥,多飲水、煖水之類;而且久煮、微煮、分合煮、去滓再煮、漬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漿水、潦水、甘瀾水、麻沸水之不同。宋元後諸書多略之,而不知古聖人之心法在此”(《長沙方歌括·小引》)
陳氏的雜病調治經驗,具體反映在《醫學從眾錄》《醫學實在易》以及《醫學三字經》中。《醫學從眾錄》8卷,刊於1820年。此書“就世俗之共奉者,採其名言,錄其方治”,故名“從眾錄”。內容以內科雜病證治為主,兼及婦科。每類以病種列為綱目,先概述病原、病理及診治要旨,次為脈診;後列方藥。其論多宗仲景,兼採後世諸家,並能結合個人臨床經驗,較切於臨床。《醫學實在易》8卷,撰於1808年。全書簡述中醫的理法方藥等內容,包括對臟腑、經絡、四診、運氣等基本理論的說明,按表裡、寒熱、虛實證予以分類的多種疾病證治及諸證的對症方藥。《醫學三字經》是一部學習中醫的啟蒙書,全書採取歌訣形式寫成,附以註釋。卷l-2為醫學源流及內科、婦科、兒科常見病的症狀、診斷和治療,所論多遵漢唐。卷3-4記述臨床常用諸方,詳細記述處方用法,而不作空泛的方義分析。
==出版圖書==
醫學著作甚多,後世輯錄《陳修園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