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面径流

增加 5,740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ign=121d06b90fe5f8648643d01678091968&tn=…”
{|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ign=121d06b90fe5f8648643d01678091968&tn=pc&tpl_from=pc"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地面径流'''<br><img
src=" https://bj.bcebos.com/shitu-query-bj/2023-03-06/16/6b90fe5f8648643d?authorization=bce-auth-v1%2F7e22d8caf5af46cc9310f1e3021709f3%2F2023-03-06T08%3A39%3A31Z%2F300%2F%2F5d615912be53fd0db4bba716f0acc46e41806bd6c4348b5ab4f665275f080cef"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百度</small>
|}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生成于地面并沿地面流入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量。它是降落到地面的雨水,被地面地物截留、土壤 吸收和渗入地下后所剩下部分。是组成流域出口断 面处的径流量,特别是洪峰径流量的最重要的分量。 等流时线、径流成因公式、单位过程线及综合单位线 所针对和计算的就是这部分分量。它的大小直接受 制于流域的地形、地貌因素和气候、气象因素。 <ref>[[姚玲森,李富文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桥梁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4-35]]</ref>

没有下渗的地表水汇聚流动的过程称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一般流入江河,流进大海,而湖泊和大面积的沼泽地、大洼地则起着储存径流的作用。地表径流和降水类型、地形及岩石透水性有关。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成不同的地表径流,大雨和暴雨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短时间的小雨形成小的地表径流或不形成地表径流。当斜坡很陡时,大气降水很快地流向附近的低地,而稍微被割切的地形区地表径流则缓慢。如果斜坡为植物所覆盖,地表径流就要减小。在不透水的粘土质岩石地段地表径流大,在透水的沙和裂隙岩石地段地表径流显著减小 。<ref>[[地震学辞典.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第62页.]]</ref>

*中文名:地表径流

*英文名:Surface runoff

径流是地球表面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化学、物理特性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的作用。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河流注入大海。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形成浅水层。与河流相互补给。

==地面径流的形成==
降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可直接形成径流。流域中的降雨如遇植被,要被截留一部分。降在流域地面上的雨水渗入土壤,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入强度时产生地表积水,并填蓄于大小坑洼,蓄于坑洼中的水渗入土壤或被蒸发。

坑洼填满后即形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坡面流。坡面流里许多大小不等、时分时合的细流(沟流)向坡脚流动,当降雨强度很大和坡面平整的条件下,可成片状流动。

气候因素。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河川径流的变化。

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径流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蒸发方面,主要受制于空气饱和差和风速。饱和差越大,风速越大,则蒸发越强烈。气候的其他要素如温度、风、湿度等往往也通过降水和蒸发影响河川径流。

==产流机制==
①降雨后在地表饱和层未建立前不产生地面径流。一经建立,不论其厚度如何,地面径流立即产生。因而,对集水区而言,产生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降雨,充分条件则是建立地表饱和层。②地面径流产流时,除非下伏土层已接近饱和,土壤水水分分布一般不连续。③此饱和层随降雨持续逐步向下扩充其厚度,随供水停止而收缩、消失。④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集水区降雨下渗接近于积水下渗,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降雨强度的影响。<ref>[[顾慰祖 同位素水文学 科学出版社 2011.06 847]]</ref>

==产流方式==
'''不透水面上的坡面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相同,在不透水面上产生。

'''饱和坡面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相同。必是在已有的或本次降雨建立的饱和层之上、没有或很少混溶情况下的坡面流,称为饱和坡面流。

'''饱和混溶地面径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和土壤水均不同。表明地面径流是两者的混溶,这是由于饱和层有一定坡度特别是其中存在着远大于垂向的侧向导水率,促使连续降雨在饱和层中发生混溶水流,即降雨裹挟饱和土壤水所形成,称为饱和混溶地面径流,被裹挟的非本次降雨可达约20%。

'''饱和驱替地面径流'''

同位素组成接近于雨前饱和层土壤水。表明它既非本次降雨也没有与旧水发生混溶。这是在厚饱和层条件下发生低强度降雨,将非本次降雨的水量以活塞水流方式驱替而出,称为饱和驱替地面径流。

'''视频'''

'''如何1分钟内搞定地表径流分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R4y1F7Qm/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参考文献==
{{Reflist}}
13,3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