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三门峡水利工程</big>''' |- |<center><img src=http://n1.itc.cn/img8…”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三门峡水利工程</big>'''
|-
|<center><img src=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13/149204027765309265.PN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13/149204027765309265.PN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1957年4月13日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它是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dangdai/9971.html 1957年4月13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故宫历史网] </ref>

1960年9月,工程基本完工。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的坝高达106米,长713.2米。在建成之后,它控制的流域面积达到了68.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1.5%,还控制了黄河来水量的89%和来沙量的98%,水库建成时,总库容将达到162立方米。

然而由于原先的设计对黄河泥沙和水库淤积规律认识不足,在水库蓄水后,库区泥沙淤积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建成后的一年半时间内,水库淤积泥沙达到了15.34亿立方米,水位比建库前抬高了4.5m,并在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严重威胁了关中平原、西安市和渭河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安全。

为了减少库区淤积,1962年,将原先“蓄水拦沙”的水库调度运用方式改成了“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并拆除了原先早已安装的唯一一台15万千瓦机组。同时自1964年10月起,开始了对三门峡工程的改建。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对三门峡共进行了三次改建。改建后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索出“蓄清排浑”、“调沙调水”等独特运用方式。工程的多次改建不仅控制了水库淤积的泥沙,使综合利用效益得到保证,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水库泥沙科学,在水利水电运用开发、攻克黄河泥沙难关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吕芮光]<ref>[https://www.sohu.com/a/133641580_115402  1957年4月13日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