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95
次編輯
變更
白湖乡
,创建页面,内容为“ '''白湖乡'''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西北部的长江北岸,与庐江县毗邻,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1…”
'''白湖乡'''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西北部的长江北岸,与庐江县毗邻,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1万人口,耕地面积 26000余亩,山场面积 25000亩,可养殖水面 5000余亩。
地处亚热季风气候带,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日照充足,物产丰富,五谷丰登,藕香蟹肥,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 生态之乡"。风景秀丽、居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
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镇容镇貌不断改观,是枞阳县新型小城镇。<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白湖乡] </ref>
==历史沿革==
1984年4月,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白湖、白柳两乡辖区不变。1992年,白湖、白柳两乡合并为白湖乡。[1] 2016年6月2号铜陵市民政局官网发布《枞阳县撤乡设镇工作取得进展》:撤销枞阳县白湖乡设立白柳镇,镇政府驻公塥社区(原白湖乡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白柳镇位于枞阳县东北部,罗昌河(钱桥段)东岸,距枞阳县城41公里。东与白梅乡毗邻,南临白荡湖同项铺镇接壤;西与浮山风景区,钱桥镇隔河相望;北连庐江县罗河镇。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面积61.93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开采前景广阔。境内众多丘、漫岗,皆属浮山山脉体系。白垩纪时期浮山火山口的熔岩喷发,使得地下蕴藏有大量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玄武岩、时腊石(明矾石、矾母石、瓷石、高岭土等)、铜矿、铁矿、石膏等,且据勘探资料显示储量可观,极具开采价值。服务质量较高,投资环境优越。
政府各部门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凡是国家、省、市、县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会得到充分落实,同时白湖乡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 集镇商业繁荣、宾馆、餐饮等各类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秀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投资环境。
矿产资源。主要有:铜矿分布在簸箕山、引家洼、铜家岭等,铜矿石资源达4450万吨。铁矿位于庐江县罗河镇毗邻的区域(即庐枞大铁矿)。明矾矿位于何山村及其交界的黄庄村境内的矾母山。北与庐江县罗河镇矾矿连体。叶腊石矿储量达998万吨,与明矾石矿伴生,矿点同明矾石矿。玄武岩,在过旗、古楼、山河等村分布,储量8000万立方米。<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历史沿革] </ref>
==经济==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优化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比上年增长100多元,信用社存款突破亿元大关,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处于全县前列。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合(肥)-- 铜(陵) -- 黄(山)高速公路途经该乡,且留有互通立交出口:白(湖)一会(宫)公路贯穿全境,连接高速公路出口不到8公里,经高速到铜陵不到30分钟车程,到省会合肥仅1小时,到县城枞阳仅30分钟,到安庆仅需50分钟,交通运输极为方便。正在兴建改造的具道金钱公路年内通车,基本使全乡村村通油路(路面宽达9米)。
程控电话已村村开通,设有移动、联通通讯塔各一座,基本达到村村通有线电视,户记有联电网,村村通有线电视,50%农户拥有程控电话。镇区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000余吨,排灌设施配套齐全。电力网已全面改造,设施齐全,电力充沛。
'''农业产品走俏市场'''
全乡耕地26000亩,山场25000亩,水面5000余亩,是枞阳县重要的粮油棉、水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年产粮食15430吨,优质油料600吨,棉花200吨,年出栏生钎4万头,家禽砘栏45万只,年产各类名优水产品1080吨,优质米优质棉、优质油、黑芝麻、三元杂交钎生产已具规模,白荡湖螃蟹、银鱼、薄壳青虾等名优水科品远近闻名。
'''企业发展不断壮大'''
白湖建安公司属"二级建筑施工企业",从施工质量到诚信服务,居全县建筑企业之首。枞阳县汇鑫玄武岩有限公司年产成品玄武岩石40万吨,2004年年产值1000多万元,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乡食品、大米、油料、农机修配等加工业计150余家,商业网点遍布全乡。
'''招商引资'''
截止2009年5月,白湖乡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4800万元。在该项目中,德威建材工业项目拟投资1500万元,即将签约并落户店顶工业功能区;投资1000万元的服装加工项目正地洽谈之中,有望在青山店顶工业功能区落户。
该乡招商引资工作做到了发挥三个优势、把握三个环节、实现两个确保。
三个优势:一是发挥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客商前来投资;二是发挥铜、铁、石膏、玄武岩、叶腊石等矿产资源储藏丰富的资源优势,实行资源招商;三是发挥人才优势,白湖乡在外成功创业的成功人士非常多,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实行亲情招商。
三个环节:一是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奖惩到位;三是为落户企业跟踪服务到位。
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二是确保二个以上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
'''白湖乡生态农业开发'''
拟规划征用神东、柳寺、过旗、新桥、桂元、复兴6个村沿公路1000亩耕地,兴建白湖乡农业生态开发园区,利用区位优势,一村一业,实施规模经营,在神东村计划再扩建50亩,发展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柳寺、过旗利用小集镇的优势发展200亩大棚蔬菜及反季节蔬菜;新桥在原有黑木耳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并引进深加工技术;桂元、复兴利用靠近浮山发达的旅游业发展林果业、花卉、盆景、草坪地120亩以及休闲业和庭院旅游业。<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经济] </ref>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1980年以前主要集中于公塥街道建设,公塥街道原来只有长约300米,宽不足3米的石板泥土路面。新湖路一线建成一条南大街,宽20米,长400米,水泥路面。1996年至1998年,沿枞庐路和开发区一线两侧,又建成一条宽20为,长500米的东大街;
1998年至2001年,沿白湖中学至白湖卫生院的一条长420米、宽20米的北大街建成。2002年,公塥街居住人口达4000多人,个体工商户800多户,白湖乡政府和乡直机关均在公塥街道落户。浮山大桥。1998年2月动工兴建,2000年国庆节前竣工,坐落在白浮公路南段的瘌痢山下,横跨白荡湖末端钱桥河。该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3个桥墩,全长140米,桥面宽12米,桥高20米。
'''文化教育底蕴丰厚'''
全乡有初中2所,小学14所,在校生6000余人。2003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第二,仅考入安徽省示范高中
--浮山中学的学生就多达46人;2004年全乡的中考成绩再次刷新,高中达线189人,师范高中达线108人。白柳学校为全县唯一一家九年制教育试点学校。程音烈士展览馆系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美丽的湖泊风光是人们垂钓、休闲的理想场所。
祖籍白湖乡公塥村的爱国民主人士房秩武先生于1924年在浮山创办了图书馆、小学和浮山中学。浮山中学为省级花园式学校、安庆市重点中学,外国学者参观后都感触颇深,赞美浮山是"天下形胜地,文人争霸处"。
'''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全乡有乡卫生院一所。至2004年,职工2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村卫生服务室19所,从业人员75 人,其中58人具体乡村医生从业资格。
白湖卫生院是一所花园式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上台阶, 200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乡镇卫生院",定为县乡联合体试点单位。<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社会事业] </ref>
==风俗民情==
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枞阳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白天"叫"日里","吵嘴"叫"讲口","吸烟"叫"吃烟","妻子"叫"老婆"等。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一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独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衣饰,枞阳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饮食,枞阳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参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印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
'''婚姻习俗'''
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娶亲时,男女要沐浴,吃红枣、花生仁、桂圆、莲子汤,意思是"早生贵子"。男方上午发轿,媒人相随到女方,女方中午请客,饭后由姑娘、嫂子给出嫁姑娘梳头、捏脚、穿上嫁时衣,由父母领姑娘向祖先祈祷拜辞,由兄弟驮上轿,但姑娘不能回头,在轿上要哭诉。轿内不问寒暑放铜火炉,为姑娘踏脚。母亲送女儿上轿也要哭诉。轿门贴对联,男方贴上联,女方贴下联。轿子回到男方村庄,必须迎水上;至门前,男方在门前用石灰划横线,摆好香案,轿子落在横线上;放鞭炮,举行接轿仪式;然后由新郎开轿门,两边有姑娘嫂子接新娘出轿门,由新郎背新娘到洞房。此时看热闹的人抛掷小石子,新郎则抛糖果,谓之"抛发"。晚饭后,举行拜花烛仪式,喝交杯酒,然后新郎新娘各持红线一端,由新郎牵入洞房。长辈来房,新娘要拜迎;看新娘的讲些四言八句,新娘按意思表演,这样闹到深夜,谓之"闹洞房"。第二天上午,新郎新娘拜祖宗和长辈,第三天,新娘携新郎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门",中饭后又返回婆家。婚后20多天,女方母亲带男孩和礼品到男家"满月"。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
'''丧礼习俗'''
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 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风俗民情] </ref>
==风景名胜==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公堰塥集镇西南10公里处坐落的浮山[7] ,既是旅游胜地,又是佛教圣地。山上有三十六于世,更因其岩壁上留有大量文人墨客的真迹,即摩崖石刻,而令人流连忘返。山脚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浮山国家地质公园"[8] ,亚洲第一。
'''龙山寺'''
龙山寺始创于明朝,时名云山寺.后因朝代更换之战火该寺而被毁.清朝时有本地十大姓出资重建此庙,取名雾云庵,延续至民国,承多位主持守护直至上云下岩,上孝下田法师先后主持雾云庵,使得佛法长存,香火久盛不衰.信士有所瞻礼,乡民有所仰敬。
一九四九年解放初,雾云庵被山民毁为平地.一九八八年政策开放后,有本地出家上道下悟法师(俗名王文如)一人来至龙山之巅,以星月当灯,松荫为庐,岩石禅床,猛兽作伴,参禅悟道,潜心苦修.后与传艺师(俗名程桂兰)立愿重建此庙,再兴一方佛教道场,使此地众生能同浴佛陀恩泽而不畏艰辛,历经常人所不能经受之磨难,乡民为其真诚所感动,支持搭起一座茅蓬.两年后才建起了几间佛殿和厢房,更名龙山寺.建庙因万事初创,法师辛勤过度于一九九四年不幸圆寂。
为满法师遗愿,传艺师与法师弟子(俗名朱国光)多方努力,得十方信士资助于一九九七年创建了大雄宝殿,使古寺重辉.二00一年在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修通了上山公路。
展望未来,龙山寺一定成为壮严重盛,法乳永远常流的佛教道场。
'''古祠堂'''
1949年前,古祠堂较多。现保存的有李家祠堂(在古楼村,为村部)、徐家祠堂(在新桥村)。徐家祠堂坐东朝西,前后三进,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在二进与三进中间有天井,天井中南、北头各有一株桂花树,秋季繁花似锦,香飘数里。祠堂内壁原为板壁,木刻花纹,房屋顶上均有天花板或阁楼。
'''万安桥'''
建于明万历年间,拱形石桥,桥面宽3米,跨度5米。桥面及桥身均为青石条彻成。清宣统二年维修,完好无损。
'''古碑'''
柳塘王树泽题《重建城隍庙碑记》,存于山河村佛佗庵内。清嘉庆13年《重修慈化庵碑记》及其功德碑2块,存于黄庄村慈化庵内,并存石香罗一尊,其正面有"大清乾隆三十二年孟春立"字样。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