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周光洪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周光洪</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周光洪</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光洪'''(1868-1941),字梦泉,一字孟潺,因专于柴根雕艺,故自称柴株人。他祖籍东阳,居住在浦江县的郑宅镇堂头村。他精竹木雕刻,尤擅用竹根,树根雕刻仙释,戏曲人物和山水,花鸟,传为浦江竹根雕的开创人·其根雕作品作为案几陈设之用,以寿星为最著名,如八仙,钟馗,姜太公,关公及西施,貂蝉,昭君等都很多见,皆根据其自然形态,<ref>[ ], , --</ref>
==生平简介==
确定主题,以面部为重点,因材奏刀.不仅刻工精细,技法纯熟,而且造型生动,妙趣天成.又善为祠堂,庙宇,戏台,楼阁的梁柱门窗作装饰雕刻.他和他的徒弟们在杭州、萧山、诸暨、义乌、兰溪、建德、桐庐等地的花厅、祠堂、戏台、庙宇雕刻了许多斗栱、雀替、梁枋构件和花床、花轿、香亭等。一生作品数以千计,流传四邻各县及沪杭等城市,蜚声远近,为群众所喜爱.他一生著有《[[雕刻画谱]]》、《[[雕刻技法]]》、《[[牛腿刻谱]]》.等。周光洪一生从事民间厅堂建筑雕刻,因刀功出类拔萃名震一时,人称洪师。
==人生故事==
1868年的一天,浦江县堂头村的一个贫穷农妇,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被人们尊称为“洪师”的周光洪。小光洪出世后,家庭添了人口,日子就更难过了。不久他的父亲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幼小的周光洪,为了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庭负担,七岁时就在财主家当“放牛娃”。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放牛蛙居然迷上了绘画、雕刻艺术。绘画要买纸墨,雕刻要买雕刀、木料,这对周光洪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奢望的开支。怎么办?困难难不到聪明的小光洪,没有笔墨,就用树枝、棍棒来充当;没有纸张,就在沙滩、平地上画;没有雕刀,就用铁丁自己打制。就这样,小光洪利用放牛的间隙、晚上的时间来练习绘画雕刻。手酸了,甩甩臂,休息一会儿;眼累了,闭上眼,养养神儿。凭着这股执着的毅力,他的绘画雕刻技艺不断进步,并逐步显露出艺术才华。当地流行香包印,周光洪就刻了一些有钟馗、宋江、武松、悟空等画像的香包印,送给乡邻,欢度节日。仅仅是小手掌那么大的人物香包印,堆在一起,足足可以装满两箩筐。
有一年,堂头村要造一个花厅,村里从东阳请来了一位著名的凿花匠,人称“天高师”。他看到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挂着刻有钟馗的香包印,就问:“这是谁雕刻的?”村里人回答说:“是一个放牛蛙。”天高师感到奇怪,就找到了周光洪,问:“小兄弟,你是怎么学会刻钟馗的?”“我每天晚上在京方纸上学画画,先是照样画葫芦,几年学下来,也就会画会刻了。”
“我收你做徒弟好吗?”“太好了!”周光洪连忙下跪拜师。正式做了天高师的徒弟。学徒期间,周光洪更是勤奋苦练,虚心求教,潜心揣摩。在老师的指点下,他的技艺突飞猛进。这一段学徒生活,为他的雕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徒其满,周光洪的第一个作品是张村祠堂,雕刻作品件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村民赞不绝口。从此,周光洪的名声越来越大,被称为“洪师”。
有一次,诸暨县边村要建一个祠堂,他们听说浦江的“洪师“很有名,就请洪师去雕刻。洪师带着自己的一班徒弟,在村边的一间草棚里日夜干活,他认真设计,精心雕刻,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洪师出色地完成了雕刻的任务。上梁的时候到了,人们一看,洪师的”麒麟驾云“等作品,构思严谨,线条粗犷自然,粗中见细,活灵活现,实在是木雕艺术的精品。于是洪师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了。
周光洪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就,他继续追求艺术的创新。除创作祠堂、庙宇、戏台、楼阁的装饰雕刻外,还喜欢根雕艺术。每得到树根、竹根就日夜雕镂,取其自然姿态结合自己的构思,匠心独运。作品常被人们视为案头珍品,有的还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为了总结自己的木雕经验,他还著有《[[雕刻画谱]]》、《[[雕刻技法]]》等书,在雕刻艺术的理论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周光洪从一个放牛娃苦学成为雕刻家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
==与敦睦堂==
敦睦堂位于浦阳江南边的浦南街道东陈村,是该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民叫它东陈祠堂。它始创于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丁未年建成,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整个敦睦堂建筑群共五间三进,22间房子,总占地面积为444.43平方米。
来到敦睦堂,只见正门两边各有一座抱石鼓;两扇古老的木门上有彩绘门神一对,虽然年代久远,但其颜色仍依稀可辨;门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九世同居已旌于北宋,一门相睦尚见乎东陈。”中柱前面是敞廊,四檀卷棚顶,施顶椽、望板,檐口施博风板,廊下石柱上的斗栱(俗称牛腿)、雀替等刻有半浮雕人物或鸟兽图形;二进、三进大厅古堂内的石柱上刻有“孝友名家彝伦修叙,文章华国理学相传”、“陶正受封源开嫣汭,亭塘发迹族聚环溪”等颂赞陈氏祖先德行和功绩的楹联;古堂内尚存宋、元、明、清历代古匾共22块。
敦睦堂内建有戏台、天井、观众席、中厅、功德祠、继绝祠等,但其点睛之笔是古戏台。该戏台建于民国四年,比我县文物保护单位九皋殿古戏台早两年,系著名民间雕刻家周光洪所作。戏台上雕梁镌柱,刻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单一只斗栱(俗称牛腿)的正反面就刻有“三国”人物60多个,戏台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的楹联。该戏台就是周光洪亲自操刀的经典之作。
据东陈村村民陈兴钺介绍,因为雕刻戏台,周光洪与敦睦堂之间还产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真情故事。那是1914年下半年,敦睦堂决定扩建戏台,家住我县郑宅镇堂头村的周光洪承包了敦睦堂戏台的雕刻工程。这一年天气大旱,周光洪承揽的活计很少,也许因为这个因素,他以低廉的造价承接了戏台的雕刻业务,没想到由于估价低、成本高亏得一败涂地,连帮他干活的伙计的工资也发不出。而周光洪是个十分守信用的人,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付清伙计的工钱。为此,他在万般无奈之中卖掉了年仅7岁的儿子,不久又卖掉了12岁的女儿,最后把自己的妻子也卖给黄宅南门的地主人家当佣人。
为了戏台,周光洪被迫妻离子散,而他却把所有的苦水都咽进肚子里,从不向人声张。这时,敦睦堂的陈氏家长太公见周光洪整日愁眉不展,便问他是否有心事,周光洪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可是,周光洪的反常瞒不过陈氏家长太公的眼睛,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周光洪的困境,当他问周光洪是否真有此事时,周光洪依然一口否认。没办法,陈氏家长太公只好派族人前往周光洪居住的堂头村核实情况。当陈氏家长太公了解周光洪的实际情况后,亲自带上银两让周光洪带路把卖到诸暨的儿子、郑家坞的女儿和黄宅南门的妻子一一赎了回来。离散的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周光洪一家忍不住抱头痛哭。看到周光洪一家团圆,陈氏家长太公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并决定废除戏台的雕刻合同,周光洪的工资按日计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陈氏一族对周光洪的大恩大德让他无以为报,只有埋头精雕细刻,把他的一腔真情全都倾注到戏台的雕刻里面。所以,这座戏台的雕梁斗栱都是周光洪亲自操刀之作,没让伙计们插过手,是他所雕戏台之中的精品。
关于陈兴钺所说的周光洪与敦睦堂之间的故事,东陈村村民陈明桃等人却有不同的说法。陈明桃说,敦睦堂古戏台的雕刻确实是周光洪亲自操刀的精品,那是因为当时天气大旱,周光洪承接的雕刻业务很少,所以不用请伙计帮忙,他亲手雕刻的东西肯定是上乘之作。至于周光洪为雕戏台卖儿卖女的事情,没有事实依据。
其实,故事里的是非和真假已并不重要,就像戏台石柱的对联——“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重要的是周光洪留下的雕刻作品虽历时百年,却被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不仅是东陈村的文化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艺术作品==
洪师作品大致可归纳为摆件和屏饰等两大类,其中摆件以中小型的圆雕为主,作室内布置和案头摆设,是一种高档的竹木雕,代表作有《[[散花女]]》《[[仙人]]》《[[寿星]]》《[[牧童]]》等作品.此类作品多采用坚硬细密的竹根,黄杨木等优质材料制作,非常精致.作品《[[散花女]]》中散花女手拿花篮,结构比例相当协调,花篮中的花刻得极富有层次和立体感,花女的衣褶,线条遒劲,身上的挂饰与衣服飘带具有强烈的动感,随花女形体的变化而变化.可隐隐感觉到花女在空中的婀娜多姿.头发走向丝丝分明,穿插清楚,粗细均匀,富有弹性,其中耳朵上的耳环刻的极为细致,黄豆般大小的耳环粗细均匀,穿过耳孔,十分逼真.作品从任何一个角度观赏,其雕刻工艺,造型章法,神态表情都耐人寻味,此摆件是用黄杨木雕成的.这么大的黄杨木较稀少,而且雕工如此精细,实为洪师的精品.《[[仙人]]》作品为黄杨木雕成,利用木材的粗细,凹凸的肌理,体现出《[[仙人]]》前后的强烈透视,为洪师精品之作.
作品《[[寿星]]》,《[[牧童]]》两件作品是竹根雕成的.洪师很好地利用了竹根的材质而应物象形.寿星握着仙杖,头微微向下,神态自然,仙童手拿花篮,紧贴寿星,头向上,这一老一少,一高一低,一上一下,极好的烘托出和谐的气氛,并且相互呼应.比例匀称,块面清晰,造型生动,充满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牧童]]》作品中卧着的牛的造型极具欣赏性.由于竹根呈圆形,洪师在圆形中很好地利用了空间,刻划得相当逼真,使人联想到霍去病墓前的石马,石牛一类的雕塑.给人无穷的想象力,而且任何一个角度的欣赏都给人整体的感觉.而牛背上的牧童形象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一只脚刚刚半跨上牛背,身体前倾,手上还提着一只篮子,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牧童卷着裤角,小腿的形状也很好的体现了小孩熟练的跨背动作,整个雕像以小见大,体现了洪师极强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洪师另一类作品是屏饰,有挂置在墙上的挂屏和放置在桌上的台屏.屏饰竹木雕为平面雕刻,绘画性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图案等均有表现.其中主体是全型雕的牛腿极为常见,洪师一出去就好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在宗祠里雕刻牛腿,牛腿用于支撑楼厢;牛腿的正面收头是平面浮雕的挑头,挑头的上面再支承平拱,挑头的前面是突现的.起装饰作用的精细圆雕刊头,牛腿等构件雕刻强调形象的体积感,都采取浮雕或圆雕.牛腿造型简洁,基本型"壶瓶嘴",也有"S"型,然后在其上雕花纹.不管造型如何,都取俯势经营,这样就能使所雕物象与人们仰视的目光相呼应,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和亲切感.此类作品由于洪师没有落款,众说纷纭,争论不一.浦江及边邻地区的宗祠都有其雕刻作品.
另一类作品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床,床除了实用,更具有观赏性,往往在其上雕刻百鸟朝凤,龙凤,人物故事等.洪师作品《[[松鼠摘葡萄]]》以香樟木为材料,整个床面为三块樟木拼成.樟木能驱虫防蛀,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相当完整,品相极佳.作品中间为洪师最擅长的人物仙释,其中有寿星,天官赐福,采用高浮雕形式表现,人物造型生动,高低起伏变化有节奏,刀法简练,形象逼真,且与边上的图饰搭配成一张完整的作品,两边为高浮雕《[[松鼠摘葡萄]]》,两边各四只松鼠,松鼠动态自然,生动,与葡萄的藤和叶形成点,线,面的前后穿插,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正面部分为透雕的凤凰,花边图饰等,呈左右对称状,中间还有一边一个人物,是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使图像空灵突出.在床的两边各刻了一个可转动方向的衣挂.刻的是一个莲花宝座上盘着双腿的仙释人物,人物头部刻得相当具体,神态生动,真所谓眉开眼笑嘴上翘,似乎每天在迎接或守候主人的到来,其它部分刻画很概括,形成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问题,已经成为艺术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脱离当今的发展趋势,局限于自我的艺术空间,单单处于一种客观被动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都是时下民族艺术生存和被保护面临的问题,周光洪就是在浦江特有的书画之乡的氛围内,土生土长的民间工艺大师,他的作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民间精华.这正是洪师雕刻艺术强大生命力的所在.他对艺术追求的精神与作品焕发出来的艺术灵性,为浦江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周光洪</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光洪'''(1868-1941),字梦泉,一字孟潺,因专于柴根雕艺,故自称柴株人。他祖籍东阳,居住在浦江县的郑宅镇堂头村。他精竹木雕刻,尤擅用竹根,树根雕刻仙释,戏曲人物和山水,花鸟,传为浦江竹根雕的开创人·其根雕作品作为案几陈设之用,以寿星为最著名,如八仙,钟馗,姜太公,关公及西施,貂蝉,昭君等都很多见,皆根据其自然形态,<ref>[ ], , --</ref>
==生平简介==
确定主题,以面部为重点,因材奏刀.不仅刻工精细,技法纯熟,而且造型生动,妙趣天成.又善为祠堂,庙宇,戏台,楼阁的梁柱门窗作装饰雕刻.他和他的徒弟们在杭州、萧山、诸暨、义乌、兰溪、建德、桐庐等地的花厅、祠堂、戏台、庙宇雕刻了许多斗栱、雀替、梁枋构件和花床、花轿、香亭等。一生作品数以千计,流传四邻各县及沪杭等城市,蜚声远近,为群众所喜爱.他一生著有《[[雕刻画谱]]》、《[[雕刻技法]]》、《[[牛腿刻谱]]》.等。周光洪一生从事民间厅堂建筑雕刻,因刀功出类拔萃名震一时,人称洪师。
==人生故事==
1868年的一天,浦江县堂头村的一个贫穷农妇,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被人们尊称为“洪师”的周光洪。小光洪出世后,家庭添了人口,日子就更难过了。不久他的父亲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幼小的周光洪,为了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庭负担,七岁时就在财主家当“放牛娃”。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放牛蛙居然迷上了绘画、雕刻艺术。绘画要买纸墨,雕刻要买雕刀、木料,这对周光洪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奢望的开支。怎么办?困难难不到聪明的小光洪,没有笔墨,就用树枝、棍棒来充当;没有纸张,就在沙滩、平地上画;没有雕刀,就用铁丁自己打制。就这样,小光洪利用放牛的间隙、晚上的时间来练习绘画雕刻。手酸了,甩甩臂,休息一会儿;眼累了,闭上眼,养养神儿。凭着这股执着的毅力,他的绘画雕刻技艺不断进步,并逐步显露出艺术才华。当地流行香包印,周光洪就刻了一些有钟馗、宋江、武松、悟空等画像的香包印,送给乡邻,欢度节日。仅仅是小手掌那么大的人物香包印,堆在一起,足足可以装满两箩筐。
有一年,堂头村要造一个花厅,村里从东阳请来了一位著名的凿花匠,人称“天高师”。他看到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挂着刻有钟馗的香包印,就问:“这是谁雕刻的?”村里人回答说:“是一个放牛蛙。”天高师感到奇怪,就找到了周光洪,问:“小兄弟,你是怎么学会刻钟馗的?”“我每天晚上在京方纸上学画画,先是照样画葫芦,几年学下来,也就会画会刻了。”
“我收你做徒弟好吗?”“太好了!”周光洪连忙下跪拜师。正式做了天高师的徒弟。学徒期间,周光洪更是勤奋苦练,虚心求教,潜心揣摩。在老师的指点下,他的技艺突飞猛进。这一段学徒生活,为他的雕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徒其满,周光洪的第一个作品是张村祠堂,雕刻作品件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村民赞不绝口。从此,周光洪的名声越来越大,被称为“洪师”。
有一次,诸暨县边村要建一个祠堂,他们听说浦江的“洪师“很有名,就请洪师去雕刻。洪师带着自己的一班徒弟,在村边的一间草棚里日夜干活,他认真设计,精心雕刻,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洪师出色地完成了雕刻的任务。上梁的时候到了,人们一看,洪师的”麒麟驾云“等作品,构思严谨,线条粗犷自然,粗中见细,活灵活现,实在是木雕艺术的精品。于是洪师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了。
周光洪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就,他继续追求艺术的创新。除创作祠堂、庙宇、戏台、楼阁的装饰雕刻外,还喜欢根雕艺术。每得到树根、竹根就日夜雕镂,取其自然姿态结合自己的构思,匠心独运。作品常被人们视为案头珍品,有的还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为了总结自己的木雕经验,他还著有《[[雕刻画谱]]》、《[[雕刻技法]]》等书,在雕刻艺术的理论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周光洪从一个放牛娃苦学成为雕刻家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
==与敦睦堂==
敦睦堂位于浦阳江南边的浦南街道东陈村,是该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民叫它东陈祠堂。它始创于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丁未年建成,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整个敦睦堂建筑群共五间三进,22间房子,总占地面积为444.43平方米。
来到敦睦堂,只见正门两边各有一座抱石鼓;两扇古老的木门上有彩绘门神一对,虽然年代久远,但其颜色仍依稀可辨;门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九世同居已旌于北宋,一门相睦尚见乎东陈。”中柱前面是敞廊,四檀卷棚顶,施顶椽、望板,檐口施博风板,廊下石柱上的斗栱(俗称牛腿)、雀替等刻有半浮雕人物或鸟兽图形;二进、三进大厅古堂内的石柱上刻有“孝友名家彝伦修叙,文章华国理学相传”、“陶正受封源开嫣汭,亭塘发迹族聚环溪”等颂赞陈氏祖先德行和功绩的楹联;古堂内尚存宋、元、明、清历代古匾共22块。
敦睦堂内建有戏台、天井、观众席、中厅、功德祠、继绝祠等,但其点睛之笔是古戏台。该戏台建于民国四年,比我县文物保护单位九皋殿古戏台早两年,系著名民间雕刻家周光洪所作。戏台上雕梁镌柱,刻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单一只斗栱(俗称牛腿)的正反面就刻有“三国”人物60多个,戏台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的楹联。该戏台就是周光洪亲自操刀的经典之作。
据东陈村村民陈兴钺介绍,因为雕刻戏台,周光洪与敦睦堂之间还产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真情故事。那是1914年下半年,敦睦堂决定扩建戏台,家住我县郑宅镇堂头村的周光洪承包了敦睦堂戏台的雕刻工程。这一年天气大旱,周光洪承揽的活计很少,也许因为这个因素,他以低廉的造价承接了戏台的雕刻业务,没想到由于估价低、成本高亏得一败涂地,连帮他干活的伙计的工资也发不出。而周光洪是个十分守信用的人,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付清伙计的工钱。为此,他在万般无奈之中卖掉了年仅7岁的儿子,不久又卖掉了12岁的女儿,最后把自己的妻子也卖给黄宅南门的地主人家当佣人。
为了戏台,周光洪被迫妻离子散,而他却把所有的苦水都咽进肚子里,从不向人声张。这时,敦睦堂的陈氏家长太公见周光洪整日愁眉不展,便问他是否有心事,周光洪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可是,周光洪的反常瞒不过陈氏家长太公的眼睛,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周光洪的困境,当他问周光洪是否真有此事时,周光洪依然一口否认。没办法,陈氏家长太公只好派族人前往周光洪居住的堂头村核实情况。当陈氏家长太公了解周光洪的实际情况后,亲自带上银两让周光洪带路把卖到诸暨的儿子、郑家坞的女儿和黄宅南门的妻子一一赎了回来。离散的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周光洪一家忍不住抱头痛哭。看到周光洪一家团圆,陈氏家长太公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并决定废除戏台的雕刻合同,周光洪的工资按日计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陈氏一族对周光洪的大恩大德让他无以为报,只有埋头精雕细刻,把他的一腔真情全都倾注到戏台的雕刻里面。所以,这座戏台的雕梁斗栱都是周光洪亲自操刀之作,没让伙计们插过手,是他所雕戏台之中的精品。
关于陈兴钺所说的周光洪与敦睦堂之间的故事,东陈村村民陈明桃等人却有不同的说法。陈明桃说,敦睦堂古戏台的雕刻确实是周光洪亲自操刀的精品,那是因为当时天气大旱,周光洪承接的雕刻业务很少,所以不用请伙计帮忙,他亲手雕刻的东西肯定是上乘之作。至于周光洪为雕戏台卖儿卖女的事情,没有事实依据。
其实,故事里的是非和真假已并不重要,就像戏台石柱的对联——“事古人今今作古,情真貌假假如真”。重要的是周光洪留下的雕刻作品虽历时百年,却被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不仅是东陈村的文化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艺术作品==
洪师作品大致可归纳为摆件和屏饰等两大类,其中摆件以中小型的圆雕为主,作室内布置和案头摆设,是一种高档的竹木雕,代表作有《[[散花女]]》《[[仙人]]》《[[寿星]]》《[[牧童]]》等作品.此类作品多采用坚硬细密的竹根,黄杨木等优质材料制作,非常精致.作品《[[散花女]]》中散花女手拿花篮,结构比例相当协调,花篮中的花刻得极富有层次和立体感,花女的衣褶,线条遒劲,身上的挂饰与衣服飘带具有强烈的动感,随花女形体的变化而变化.可隐隐感觉到花女在空中的婀娜多姿.头发走向丝丝分明,穿插清楚,粗细均匀,富有弹性,其中耳朵上的耳环刻的极为细致,黄豆般大小的耳环粗细均匀,穿过耳孔,十分逼真.作品从任何一个角度观赏,其雕刻工艺,造型章法,神态表情都耐人寻味,此摆件是用黄杨木雕成的.这么大的黄杨木较稀少,而且雕工如此精细,实为洪师的精品.《[[仙人]]》作品为黄杨木雕成,利用木材的粗细,凹凸的肌理,体现出《[[仙人]]》前后的强烈透视,为洪师精品之作.
作品《[[寿星]]》,《[[牧童]]》两件作品是竹根雕成的.洪师很好地利用了竹根的材质而应物象形.寿星握着仙杖,头微微向下,神态自然,仙童手拿花篮,紧贴寿星,头向上,这一老一少,一高一低,一上一下,极好的烘托出和谐的气氛,并且相互呼应.比例匀称,块面清晰,造型生动,充满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牧童]]》作品中卧着的牛的造型极具欣赏性.由于竹根呈圆形,洪师在圆形中很好地利用了空间,刻划得相当逼真,使人联想到霍去病墓前的石马,石牛一类的雕塑.给人无穷的想象力,而且任何一个角度的欣赏都给人整体的感觉.而牛背上的牧童形象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一只脚刚刚半跨上牛背,身体前倾,手上还提着一只篮子,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牧童卷着裤角,小腿的形状也很好的体现了小孩熟练的跨背动作,整个雕像以小见大,体现了洪师极强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洪师另一类作品是屏饰,有挂置在墙上的挂屏和放置在桌上的台屏.屏饰竹木雕为平面雕刻,绘画性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图案等均有表现.其中主体是全型雕的牛腿极为常见,洪师一出去就好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在宗祠里雕刻牛腿,牛腿用于支撑楼厢;牛腿的正面收头是平面浮雕的挑头,挑头的上面再支承平拱,挑头的前面是突现的.起装饰作用的精细圆雕刊头,牛腿等构件雕刻强调形象的体积感,都采取浮雕或圆雕.牛腿造型简洁,基本型"壶瓶嘴",也有"S"型,然后在其上雕花纹.不管造型如何,都取俯势经营,这样就能使所雕物象与人们仰视的目光相呼应,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和亲切感.此类作品由于洪师没有落款,众说纷纭,争论不一.浦江及边邻地区的宗祠都有其雕刻作品.
另一类作品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床,床除了实用,更具有观赏性,往往在其上雕刻百鸟朝凤,龙凤,人物故事等.洪师作品《[[松鼠摘葡萄]]》以香樟木为材料,整个床面为三块樟木拼成.樟木能驱虫防蛀,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相当完整,品相极佳.作品中间为洪师最擅长的人物仙释,其中有寿星,天官赐福,采用高浮雕形式表现,人物造型生动,高低起伏变化有节奏,刀法简练,形象逼真,且与边上的图饰搭配成一张完整的作品,两边为高浮雕《[[松鼠摘葡萄]]》,两边各四只松鼠,松鼠动态自然,生动,与葡萄的藤和叶形成点,线,面的前后穿插,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正面部分为透雕的凤凰,花边图饰等,呈左右对称状,中间还有一边一个人物,是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使图像空灵突出.在床的两边各刻了一个可转动方向的衣挂.刻的是一个莲花宝座上盘着双腿的仙释人物,人物头部刻得相当具体,神态生动,真所谓眉开眼笑嘴上翘,似乎每天在迎接或守候主人的到来,其它部分刻画很概括,形成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问题,已经成为艺术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脱离当今的发展趋势,局限于自我的艺术空间,单单处于一种客观被动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都是时下民族艺术生存和被保护面临的问题,周光洪就是在浦江特有的书画之乡的氛围内,土生土长的民间工艺大师,他的作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民间精华.这正是洪师雕刻艺术强大生命力的所在.他对艺术追求的精神与作品焕发出来的艺术灵性,为浦江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