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018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成立于2021年5月,旨在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的专业力量,期望促进肠道菌群 <ref>[https://www.sohu.com/a/569262911_121291081?_trans_=000019_wzwza 肠道菌群全解析(建议收藏)],搜狐,2022-07-19 </ref> 与健康领域内各专家力量的交流合作及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生物物理学会在这一新兴领域的长远布局和发展。
==相关资讯==
====生物钟概述====
生物钟又称为昼夜节律,是机体内以24 h为周期的行为、生理和分子的周期变化。负责调控生物钟的中央时钟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其感知接收光信号后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 <ref>[https://www.sohu.com/a/209962850_99924064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搜狐,2017-12-11 </ref> 向外周生物钟传递信息。外周时钟主要位于心、肺、肝、肾、骨骼肌等器官组织中,对睡眠、饮食等生理活动做出一定反应。
在昼夜节律的反馈环路中,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1,Bmal1)是哺乳动物时钟节律调节因子(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的分子伴侣,两者共同作为活化因子调控昼夜节律[4] 。具有bHLH-PAS结构域的BMAL1、CLOCK蛋白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作为反馈环路的正性调控元件,从E盒位点来激活周期基因(period,Per1、Per2、Per3)和隐花色素基因(cryptochrome,Cry1、Cry2)并诱导Per、Cry进行转录翻译[4] 。而后PER/CRY复合物在细胞质积聚后进入细胞核,抑制CLOCK与BMAL1二聚体的转录活性,进而抑制自身的转录翻译[5] ,由此形成一条以24h为周期的“转录-翻译-翻译后反馈抑制”的负反馈环路(transcriptional-translational feedback loop,TTFL)[6] 。同时,启动子上具有E盒位点的其他生物钟靶基因,在BMAL1/CLOCK的调控下可进行转录且呈一定节律性表达,这些基因被称为时钟控制基因(clock controlled genes,CCGs )[7] 。
====生物钟紊乱的危害====
机体诸多生理活动均受到生物钟的调节,如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学习记忆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多与中枢及外周生物钟调控有关,统称为“昼夜节律综合征”[1] 。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等从事轮班工作的人群糖脂代谢能力较差,导致其过度肥胖及糖尿病等患病风险较高[9] 。
因此,昼夜节律紊乱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紊乱的昼夜节律;而生物钟紊乱则会加速恶性循环,促进代谢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