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貝葉經

增加 824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貝葉經''' </p>|-|<center><img src="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225/679c05d87821418ca305bfdabd504f95.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525294493_120388781 圖片來自sohu]</small> |}'''貝葉經'''(卡納達語:ತಾಳೆಗರಿ,坦米爾語:ஓலைச் சுவடி), [[ 佛經 ]] 的弘傳在 [[ ]] 張尚未發明前,是用 [[ 貝多羅樹 ]] [[ ]] 子作為 [[ 文字 ]] 的載體,因此最初的佛經是刻寫在貝多羅葉上,稱為「貝葉經」。
==簡介==
===古印度人就地取材===
貝葉, 又稱 貝多羅葉, 即[[ 多羅 ]] 的葉子 ,又稱貝多羅 ,梵 語pattra, 語 pattra 為「葉」的音譯。貝樹是 [[ 熱帶 ]][[ 闊葉樹 ]] ,葉片十分寬大,古印度人在製作貝葉經時採用獨特的 [[ ]] 物處理方法和複雜的工序,使得製成後的貝葉經薄如 [[ 宣紙 ]] ,還防水、防 [[ ]] 、防變形,可以保存上千年還完整無缺。貝葉經上的經文呈圈狀,是巴利文,古代印度的一種語言。現存貝葉經總量不過千部,是極其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ref>https://www.sohu.com/a/525294493_120388781 貝葉經,樹葉上刻字的珍貴文物]搜狐</ref>===貝葉的 特性===貝樹屬 [[ 棕櫚科 ]] 的一種熱帶性植物,產地主要在南方,以 [[ 印度 ]] [[ 錫蘭 ]] [[ 緬甸 ]] [[ 中國 ]] 西南地區為多。葉子長且質地稠密,可供書寫經文記載,略稱為貝多或貝葉。 印度人自古就用貝樹葉子書寫東西, [[ 佛教徒 ]] 們也用貝葉書寫佛教經典和畫佛像,貝葉經的名字由此而來。 《周藹聯竺紀游》卷二第十四葉:「貝葉是大西天一種樹葉,光潔可書。」在紙張尚未發明以前,古印度以貝多羅葉記載佛教經典及宮廷文獻資料,現今南印度及南傳佛教地區仍有人繼續使用。 原文網址: 
==意義==
由於貝葉材質特殊且是佛教弘傳上最原始的記錄媒體,因此當今很多學者為了探討佛教原始佛典的真義,都特別到印度、西藏等地蒐集貝葉經,使得國內貝葉經的流通日益增多,不再只是古文物的珍藏品。
貝葉經首次以文字形式真實而完整地記錄了 [[ 釋迦牟尼佛 ]] 的教義。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其弟子們的五次結集,便是將佛陀宣講的教法用 [[ 巴利語 ]] 刻寫在貝葉上。這個時期的貝葉經被認為是最接近釋迦牟尼原始教義的「佛教元典」,屬於世界級珍貴文物,是無價之寶。<ref>[https://kknews.cc/culture/lvgazb.html 最初的佛經是寫在樹葉上的——貝葉經]kknews</ref>
== 歷史與傳播 ==
根據許多經典記載,推知在相當早的時代即有貝葉經存在。如結集後的經、律、論 [[ 三藏 ]] ,原本以口口相傳方式流傳,至西元前後,大乘初興之際,將結集的聖典抄寫在貝葉上,以免遺忘散失。又《添品妙法蓮華經》序:「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此中「多羅葉本」即指《法華經》的貝葉寫本。由此可知大乘初期經典《 [[ 法華經 ]] 》即是抄寫於貝葉上的。
=== 二千七百多年前即使用===
此外,在《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一所載,釋尊成道後,曾於貝多羅葉上寫明耶輸陀羅所生之子羅砼羅為其子息,以洗刷耶輸陀羅的不貞之冤,使其母子免除災難。這顯示佛陀成道前後已經用貝葉刻寫文字。根據傣文經書《尼賧坦帕召》(關於佛祖歷史的經書)和《坦蘭帕召》(佛祖的經)記載,貝葉經在歷史上的使用及傳播,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ref>[http://www.gaya.org.tw/journal/m17/17-main1.htm 佛教特有的非書資料:貝葉經]佛教圖書館館訊</ref>
印度以貝葉來記錄佛經及文獻資料,這種以貝葉為文獻載體,形成了「貝葉文化」。一至十世紀,古印度佛教徒攜帶大批寫有經、律、論三藏之貝葉經,前往中亞、我國新疆、西藏和尼泊爾等地區弘揚佛教,此等地區之佛教徒亦往印度學習佛教,帶回大量之貝葉經。這對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傳播、發展,有莫大的影響,改變了佛教弘傳的方式,各地出現了譯經風潮,使佛法奧義逐漸被世人了解。
===經典代名詞===
中國的貝葉經大多於盛唐時期傳入,在經典中常以「貝葉」表詮佛典之意,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六:「法師( [[ 玄奘 法師|玄奘]] )操貝葉開演梵文。」又《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六:「將敷貝葉之文用啟蓮宮之會。」從漢譯經典中,顯出「貝葉」在佛教文獻的特質,在中國貝葉經幾乎成了經典的代名詞,和佛教關係密切。
== 現存貝葉經==
大量貝葉經被僧人從印度和 [[ 斯里蘭卡 ]] 帶到 [[ 中亞 ]] [[中 ]][[ 新疆 ]] 、西藏和尼泊爾等地區,因此在這些地區發現大量之梵文貝葉經,其中以尼泊爾發現之梵夾最為完備。
[[ 尼泊爾 ]] 發現的貝葉晚於十世紀; [[ 日本 ]] 保存的斷片,有被推定為四~五世紀的,如:勠本的 [[ 來迎寺 ]] [[ 奈良 ]] [[ 海龍王 ]] 寺的斷片, [[ 京都 ]] 百萬遍 [[ 知恩寺 ]] 所藏《起世經》類的斷片,都被推定是六世紀;中國 [[ 天台山 ]][[ 國清寺 ]] 只有一葉斷片;印度貝葉本佛典之夾板裏,繪有佛、 [[ 菩薩 ]] 、天部等畫像者,稱繪圖本;(註8) [[ 朝鮮 ]] 所傳的《十萬頌般若》有二帙三一○葉之多,被認為是十世紀的傑作。
=== 顯密皆有藏本流世 ===
印度羅砼羅比丘,1929年至1938年,四度入藏搜尋梵本。前後所見,約有四百餘種,殆皆唐宋時代,印人寫本貝葉梵文經。就所發現之貝葉經包括顯密二教的經、律、論疏及儀軌。 [[ 顯教 ]] 經論如:《 [[ 妙法蓮華經 ]] 》、法稱的《量釋論》、 [[ 彌勒 菩薩]] 的《現觀莊嚴論》、《辨中邊論》、《 [[ 瑜伽師地論 ]] 》、《大乘莊嚴經論》等各宗典籍; [[ 密教 ]] 經典如:《燈明疏》、《喜金剛怛特羅》及各種儀軌等;戒律則有《德光戒經》及其註疏,還有關於 [[ 梵文 ]] 文法的書籍等。這些貝葉經分散於西藏各寺院,並未受到妥善保存,有的被藏在佛像中,有的被放置在老舊的房間裡,在陳封幾世紀後再度被人發掘,而成為研究印度思想史、印度佛教史、 [[ 西藏 ]] 佛教史、佛教梵文及梵文文法的第一手資料。
===使用文字有多種===
從這些貝葉經還可看出當時所使用的文字有多種,單是梵文就有Magadhi、Kutila、Nevari、Vartula及Puranamaithili等多種字體,還有藏文或是 [[ 緬甸 ]] 文、 [[ 國|泰]] 文等,貝葉經在文字研究上都有珍貴的貢獻。
在梵文寫本中,貝葉寫本更具有研究考證的地位。雖然後來被紙取代,但有時仍將紙張製成貝葉的形式,可知貝葉影響印度書籍的樣式;傳到中國後,也影響了中國 [[ 圖書 ]] 的裝訂型式。
==參考資料==
{{reflist}}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