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1
次編輯
變更
熊辉
,新建条目 及内容
[[File:熊辉.jpg|缩略图|熊辉[http://p8.sinaimg.cn/1528258007/180/1554529989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linshuiliujin 原图地址]]]
'''熊辉'''(西南大学教授),男,{{birth date and age|1976|10|20}}出生, [[四川]]省邻水人,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评论。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委宣传部“首批青年文化人才”,“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文化新人”。<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人物简历==
熊辉,男,四川省邻水人,教授,文学博士。
1996.9-2000.7: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0.9-2003.7: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师从蒋登科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7-2005.6: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教。
2004.9-2007.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从赵毅衡教授、毛迅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5.7-2007.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7-2011.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
2008.2-2009.2:韩国韩东大学,东亚大学访问教师。
2009. 8-2011.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中良研究员。
2011.6-至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2013年5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ref>[http://www.doc88.com/p-8866951401600.html 熊辉教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ref>
2013年6月,参加“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ref>[http://www.doc88.com/p-5476374316425.html 熊辉教授参加“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ref>
2013年6月,参加“中法兰波诗会”。 <ref>[http://www.doc88.com/p-7055650693085.html 吕进教授、熊辉教授参加“中法兰波诗会” ]</ref>
2014年3月14日,熊辉教授受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ref>[http://www.doc88.com/p-8909743998731.html 新诗所熊辉教授受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ref>
2018年12月,选为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f>[http://chinese.swu.edu.cn/s/chinese/xydt/20190102/3626009.html 2018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 2019-01-02 17:50:30 ]</ref>
==各方评论==
'''老师评价'''
吕 进(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
熊辉是中国新诗研究所毕业生中学术发展最快的一位,这自然与他的勤奋分不开。我常说,熊辉为人踏实忠厚,处理单位的事情没有私心。“文如其人”,他的学术研究风格也是如此,唯有潜心学习,才会有所收获。熊辉近年来研究成果丰富,偶有佳音传来,我为他感到高兴。他的新诗研究视野开阔,从翻译中介入手,重点研究外国诗歌的翻译体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也正好印证了我曾经提出的“转换”思路,即“坚定地继承本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但主张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胆地借鉴西方的艺术经验,但主张西方艺术经验的本土化转换”。我一直认为,文体研究始终是新诗研究的前沿问题,熊辉从翻译影响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新诗的文体形式,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突破和有益补充。
[[蒋登科]](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
作为我指导的研究生,熊辉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他这两年对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研究用力颇深,其成果体现出较高的学术创新性。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以往的抗战文学研究往往从抗战诉求、文艺主张和战争体验等方面着手论述,因而以文学翻译为依托所展开的抗战大后方文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他的探讨与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相比,对“翻译”中介的强调必然会获得研究的新突破。在翻译研究领域,由于熊辉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翻译实践经验,同时具有系统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的理论阅读中比较偏重翻译理论,因此架构起了比单纯地从事英语文学或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更为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
'''同行评价'''
赵毅衡(著名学者、翻译家,四川大学教授):
熊辉是我见到过的青年学者中,读书最勤,思索最深,最不惮资料之繁琐,又沉醉于理论的快乐。我说这话不是奖励,而是钦佩:他目前的成果,想必能让读者们同意我的说法。而中国文学史,长期把翻译文学这一大块搁在外。这空白本身,也证明治文学史者识见有所短,能力有所缺,言说有所忌,心有不可道之隐。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影响,至今没有被充分地综合到文学史中,这背后也有一定道理。近年这方面似乎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功力扎实的研究,而熊辉的相关研究,更以资料翔实,论证周密,迥出流辈。不过我猜想,现代文学史一直苦于材料几乎用尽,不得不在旧材料里翻箱倒柜。看到熊辉的这本著作,就遇到了一位潜心于深山几年后归来的探宝者。你可以自己走不进这大山里去,你不可能忽视这位探宝者慷慨地给你看的如此多珠玉富矿。而且,熊辉发现了一条巨大的矿脉,创造了一个“潜翻译”的新概念,极大地扩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自我评价'''
有时候,我觉得做学术很枯燥;但当通过努力写出的文章被编辑接受以后,内心的喜悦就会冲淡之前奋斗的艰辛。我就像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太阳的炙烤和漫漫黄沙横亘在眼前,前途渺渺;在焦渴和步履蹒跚之时,偶有编辑的认同就如绿洲闪现,支撑着我继续前行。
在学术的道路上,我要感谢很多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给我的建议和鼓励,使我受益终身。但与此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奋斗和无助的旅程,没有磨练和痛苦的煎熬,我今天就不会如此坦然地面对学术道路上的成功和失败。我内心常常感谢那些在我职称学历低下之时录用我稿件的编辑,他们的认可给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学术是神圣的事业,对待学术,既要入世的奋斗,也要出世的淡然。人生天地间,本是渺小之物,不必苛求文章千古。除学术外,我们需要保重身体,需要关爱亲人,需要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得失之间,人生便到了风平浪静之时。<ref>[http://www.sohu.com/a/284845984_99904787 两江夜雨丨重庆作家 本期人物 - 熊 辉(2018. 12. 26)]</ref>
==科研成果==
截止2013年,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文学评论55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0多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4部;成果多次被《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3项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给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译介学》《徐志摩讲稿》《中国现代诗人及作品选讲》等课程。
[[File:熊辉1.jpg|缩略图|熊辉[http://a2.att.hudong.com/56/12/20300542038769143895128109051_s.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doc/%E7%86%8A%E8%BE%89%5B%E8%A5%BF%E5%8D%97%E5%A4%A7%E5%AD%A6%E4%B8%AD%E5%9B%BD%E6%96%B0%E8%AF%97%E7%A0%94%E7%A9%B6%E6%89%80%E5%89%AF%E6%95%99%E6%8E%88%5D/tctupian/1/0?target=a2_56_12_20300542038769143895128109051.jpg 原图地址]]]
'''学术论文'''
1. 《西潮涌动下的东方诗风:五四诗歌翻译的逆向审美》,《文学评论》,2010年5期。
2.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潜翻译》,《文学评论》,2013年5期。
3. 《简论<小说月报>的译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6期。
4. 《源于策略的修正:论布鲁姆的传统观》,《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3期。
5. 《以译代作:早期中国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4期。
6. 《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与中国新诗的形式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3期。
7.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翻译文本的焦虑性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2期。
8.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更新》,《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3期。
9.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2期。
10.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6期。
11. 《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变"》,《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2. 《简论"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2期。
13. 《许世旭的汉语诗学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2期。
14. 《60后诗人的"还乡"情结》,《光明日报》,2009年12月5日。
15. 《"文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天府新论》,2011年4期。
16. 《<新青年>杂志命名原因初探》,《编辑之友》,2005年5期。
17.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当代文坛》,2005年2期。
18. 《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语境中的转变》,《当代文坛》,2006年2期。
19. 《略论新的诗学研究生态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6期。
20. 《诗歌精神重建的必要性及其路向》,《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3期。
21. 《欧化:汉语文学语言的疏离与生长》,《江汉论坛》,2007年9期。
22. 《论白族女诗人陆晶清诗歌的感伤情结》,《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
23. 《重谈<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6期。
24. 《陆晶清:新诗史上不该被忘记的白族女诗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25. 《从伦理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2期。
26. 《清末民初从日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2期。
27.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钟书的文学翻译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6期。
28. 《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的文体建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
29.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4期。
30.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2期。
31. 《简论创造社的诗歌翻译》,《兰州学刊》,2009年2期。
3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4期。
33. 《民族文化审美与诗歌形式的误译》,《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2期。
34. 《叶公超的翻译批评理论》,《文化与诗学》,2010年2辑。
35. 《论五四前后日语对西方诗歌汉译的中介作用》,《兰州学刊》,2011年6期。
36. 《从"写作"谈诗歌的创作路向》,《诗刊》,2003年10月。
37. 《名作欣赏阐释的焦虑》,《名作欣赏》,2006年3期。
38. 《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名作欣赏》,2006年7期。
39. 《意象:中西诗歌中的文化投影》,《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4期。
40. 《"圆满":鲁迅部分小说与杂文的冲突点》,《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
41. 《诗歌语言的弹性与鉴赏者的审美想象》,《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5期。
42. 《意象:诗人风格的物态化》,《中外诗歌研究》,2003年4期。
43. 《试论上园派诗学建构观念的合理性及其历史意义》,《中外诗歌研究》,2004年3-4期。
44. 《诗歌真的边缘化了吗?》,《渝西学院学报》,2005年5期。
45. 《新世纪五年来大陆新诗研究概况》,《中西诗歌》(澳门),2006年3期。
46. 《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
47. 《简论五四译诗对早期新诗的影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2期。
48. 《徐志摩与曼苏菲尔》,《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2期。
49. 《重庆直辖十年的诗歌概貌》,《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3期。
50. 《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成大众本--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上海鲁迅研究》,2007年8月。
51. 《试论郭沫若的"风韵译"》,《郭沫若学刊》,2008年1期。
52. 《现代译诗:亟待加强的新诗研究领域》,《中西诗歌》(澳门),2008年6期。
53. 《试论形式之维的诗歌误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2期。
54.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5期。
55. 《论韩国现代诗歌的抗日情绪》,《当代韩国》,2009年春季号。
56. 《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
57. 《论"上园派"的诗学观念》,《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5期。
58. 《当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缩削的原因》,《殷都学刊》,2009年2期。
59. 《文言译:清末民初的主要翻译语言观》,《重庆评论》,2009年1期。
60. 《现代格律体与中国新诗的诗体建设》,《东方诗风》,2010年4期。
61. 《论抗战时期重庆的诗歌活动--以"文协"迁渝后的诗歌活动为例》,《艺文论坛》(台湾),2010年4期。
62. 《新诗的精神传统:当代诗学研究的伪问题》,《星星》诗刊,2010年1期。
63. 《内迁潮流与重庆抗战诗歌的发展》,《诗学》,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64. 《论邓均吾的译诗》,《邓均吾研究资料》,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9月。
65. 《翻译符号系统的特征》,《符号与传媒》,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4月。
66. 《西方美学观念的转换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3期。
67. 《建立准定型诗体:朱自清的新诗形式观念》,《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3期。
68. 《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引导》,《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
69. 《诗歌翻译家飞白访谈录》,《重庆评论》,2012年1期。
70. 《清末翻译语言的文言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1日。
71. 《论翻译诗歌对何其芳创作的影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5期。
72. 《论何其芳翻译诗歌的深层原因》,《诗学》(辑刊),巴蜀书社,2012年。
73.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研究》,《百年中华何其芳》,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
74. 《邹绛翻译诗歌概况》,《重庆评论》,2012年2期。
75. 《莫言作品的翻译与中国作家的国际认同》,《重庆评论》,2012年4期。
76. 《从新批评到符号学:一个形式论者的坚持--赵毅衡访谈录》,《重庆评论》,2012年3期。
77. 《抗战大后方对莱蒙托夫的译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
78. 《中西方古代宗教典籍翻译策略的相似性分析》,《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1期。
79. 《抗战诗歌的几种特殊传播方式》,《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3期。
80. 《论邹绛的文学翻译思想》,《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5期。<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评论文章'''
1. 《知识分子乡村立场的回归》,《光明日报》,2005年6月10日。
2. 《审美范式重建与新诗再次复兴》,《文艺研究》,2006年12期。(第二作者)
3. 《张扬诗歌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
4. 《简论王久辛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诗刊》,2007年7期。
5. 《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文艺报》,2009年3月21日。
6. 《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学史的建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2期。
7. 《土地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呈现》,《诗刊》,2008年4期。
8. 《涂抹着橄榄绿的边地情思》,《当代文坛》。2003年3期。
9. 《校园菁菁 情思悠悠--冬婴校园诗赏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0. 《从鲁迅诗歌奖作品看诗歌写作路向》,《中国诗人》,2002年3期。
11. 《叶玉琳诗歌论》,《文论报》,2001年12月15日。
12. 《寻找心灵的憩园》,《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2001年3月5日。
13. 《唱给岁月无奈的歌--读冬婴近期作品有感》,《北碚文化报》,2002年8月30日。
14. 《在文化转型中把握中国新诗》,《中外诗歌研究》,2001年3-4合期。
15. 《枫叶红时情正浓》,《葡萄园》诗刊(台湾),2004年春季号。
16. 《澳门新诗精神和艺术的一个侧面》,《中西诗歌》(澳门),2005年1期。
17. 《九叶诗派艺术研究的拓展》,《诗探索》,2003年3-4合期。
18. 《金所军诗歌的一种特质》,《文艺报》,2005年5月12日。
19. 《别样的乡土情怀:金所军诗歌的一种特质》,《中国文化报》,2005年7月6日。
20. 《从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一题的答题情况说起》,《学语文》,2004年3-4合期。
21. 《游历中的情思:吕进诗歌片谈》,《重庆文艺》,2005年2期。
22. 《植根于本土文化土壤》,《文学报》,2003年7月10日。
23. 《论叶延滨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诗选刊》,2003年7月。
24. 《当代重庆诗歌论》,《诗江西》(文论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5. 《当代四川诗歌发展概貌》,《诗江西》(文论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6. 《论郭新民的爱情诗》,《中国文化报》,2004年6月23日。
27. 《黄葵乡土诗歌的文化精神》,《安庆的棉花》,中国民航出版社,2004年。
28. 《知识分子情怀的诗性言说》,《诗林》,2005年6期。
29. 《论郭新民的土地诗》,《长治学院学报》,2006年1期。
30. 《新诗演变轨迹的深度勾画》,《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4 期。
31. 《在尘世与精神间升腾的爱情》,《山西日报》,2006年 10月24日。
32. 《关于诗歌诸题答紫枫先生》,《葡萄园》诗刊,2007年春季号。
33. 《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诗人研究》,《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1期。
34. 《金所军诗歌创作理路的新变》,《诗探索》,2006年3-4期。
35. 《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36. 《论白帆的怀乡诗》,《开花的梦土·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37. 《他们将诗写在土地上》,《惊蛰》,2007年4期。
38. 《简论袁智忠散文诗的美学特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39. 《历史叙事与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解放军文艺》,2008年4期。
40. 《扎根于故乡土地的情思》,《麦门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41. 《在无奈与孤独中诗意地栖居--论李杜诗歌的精神意蕴》,《诗探索》,2008年第1辑。
42. 《回响在甘南草原的吟唱--甘南青年诗人群印象》,《腊子口》,2008年诗歌专辑。
43. 《冬婴的物质困境与诗意追求》,《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4. 《积极的生命姿态:读蒙田的<热爱生命>》,《重庆晨报》,2010年6月9日。
45. 《诗歌创作源于真挚的情感体悟》,《葡萄园诗刊》(台湾),2010年夏季号。
46. 《简评唐瑛<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3期。
47. 《论冬婴校园诗中的学生形象》,《课本外的蓝天》,北京:中国2010年版。
48. 《感性作品与理性批评的文本互参》,《星星》诗刊(理论版),2010年7期。
49. 《在生活与生命的双向维度上建构诗歌的精神意蕴》,《世界诗人》,2010年4期。
50. 《世界文明的诗性言说》,《文艺报》,2011年12月8日。
51. 《乡土诗创作应挖掘民间文化精神》,《葡萄园》诗刊,2012年夏季卷。
52. 《诗歌是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星星》诗刊(理论版),2012年9期。
53. 《诗歌评论折射出的理性光芒:谈马忠的诗学观念》,《诗美探真》,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
54. 《新世纪诗歌创作应具有入世情怀》,《星星》诗刊(理论版),2013年5期。
55. 《从青春的惆怅到生命的沉思:简论潘云贵的散文诗创作》,《延河》,2013年10期。<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学术专著'''
1.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3. 《两支笔的恋语:中国现代诗人的译与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翻译诗歌对中国新诗形式的影响研究》,台湾秀威科技资讯有限公司,2013年。
5. 《重庆抗战诗歌研究》(排名第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持课题'''
1. 文化顺应与文体建构:中国现代翻译诗歌史研究. 西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培育项目. 2014. 主持
2.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新诗研究机构考察:以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为例.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2014. 主持
3. 民初留美体验与中国文学的新变. 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项目. 2014. 主持.
4. 十七年翻译诗歌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 2013. 主持
5. 抗战大后方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培育项目. 2013. 主持
6. 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012. 主持
7. 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研究.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 2011. 主持
8. 抗战时期重庆戏剧翻译研究. 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2011. 主持
9.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0. 主持
10. 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文体. 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09. 主持
11. 中国现代诗人与翻译.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2009. 主持
12. 抗战大后方的文学翻译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 2009. 主持
13. 文学通识课教学研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08. 主持
14. 五四译诗对早期中国新诗的影响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07. 主持
15. 抗战陪都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互动研究. 重庆市文联规划项目. 2007. 主持
16.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2007. 主持<ref>[http://gjxy.swu.edu.cn/viscms/gjxyidex/daoshimingdan6778/20151125/50468.html.西南大学 熊辉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2015-11-25 09:50:14 ]</ref>
'''获奖情况'''
1. 2005年12月,论文《九叶诗派艺术研究的拓展》,获“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 2007年12月,论文《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获“第二届巴蜀青年文学奖入选作品奖”。
3. 2010年12月,论文《西潮涌动下的东方诗风:五四诗歌翻译的逆向审美》,获“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 2011年4月,专著《重庆抗战诗歌研究》,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 2011年12月,专著《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翻译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 2013年12月,专著《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7. 2014年,第六届重庆艺术奖•文艺评论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相关阅读==
*[http://www.zgshige.com/c/2017-10-23/4558525.shtml 专访西南大学教授熊辉:一百年前,是“翻译”为新诗打开局面 作者:钱好 熊辉 2017年10月23日 09:13 文汇网 ]
*[http://blog.sina.com.cn/xidaxionghui 西南大学熊辉_新浪博客]
*[http://www.gx211.com/news/20161010/n9289398610.html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西南大学www.gx211.com2016-10-10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ef863ec0102wy9w.html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熊辉至叶北---俗世的逃离与精神的皈依 (2018-01-17 11:21:46)]
*[http://blog.sina.com.cn/linshuiliujin 我叫草根一一_新浪博客]
*[http://www.cqwriter.com/html/2017/zxxw_1030/3270.html 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来源:重庆作家网2017-10-30 15:23:20]
'''熊辉'''(西南大学教授),男,{{birth date and age|1976|10|20}}出生, [[四川]]省邻水人,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评论。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委宣传部“首批青年文化人才”,“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文化新人”。<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人物简历==
熊辉,男,四川省邻水人,教授,文学博士。
1996.9-2000.7: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0.9-2003.7: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师从蒋登科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7-2005.6: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教。
2004.9-2007.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从赵毅衡教授、毛迅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5.7-2007.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7-2011.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
2008.2-2009.2:韩国韩东大学,东亚大学访问教师。
2009. 8-2011.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中良研究员。
2011.6-至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2013年5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ref>[http://www.doc88.com/p-8866951401600.html 熊辉教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ref>
2013年6月,参加“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ref>[http://www.doc88.com/p-5476374316425.html 熊辉教授参加“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ref>
2013年6月,参加“中法兰波诗会”。 <ref>[http://www.doc88.com/p-7055650693085.html 吕进教授、熊辉教授参加“中法兰波诗会” ]</ref>
2014年3月14日,熊辉教授受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ref>[http://www.doc88.com/p-8909743998731.html 新诗所熊辉教授受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ref>
2018年12月,选为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f>[http://chinese.swu.edu.cn/s/chinese/xydt/20190102/3626009.html 2018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 2019-01-02 17:50:30 ]</ref>
==各方评论==
'''老师评价'''
吕 进(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
熊辉是中国新诗研究所毕业生中学术发展最快的一位,这自然与他的勤奋分不开。我常说,熊辉为人踏实忠厚,处理单位的事情没有私心。“文如其人”,他的学术研究风格也是如此,唯有潜心学习,才会有所收获。熊辉近年来研究成果丰富,偶有佳音传来,我为他感到高兴。他的新诗研究视野开阔,从翻译中介入手,重点研究外国诗歌的翻译体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也正好印证了我曾经提出的“转换”思路,即“坚定地继承本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但主张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胆地借鉴西方的艺术经验,但主张西方艺术经验的本土化转换”。我一直认为,文体研究始终是新诗研究的前沿问题,熊辉从翻译影响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新诗的文体形式,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突破和有益补充。
[[蒋登科]](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
作为我指导的研究生,熊辉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他这两年对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研究用力颇深,其成果体现出较高的学术创新性。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以往的抗战文学研究往往从抗战诉求、文艺主张和战争体验等方面着手论述,因而以文学翻译为依托所展开的抗战大后方文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他的探讨与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相比,对“翻译”中介的强调必然会获得研究的新突破。在翻译研究领域,由于熊辉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翻译实践经验,同时具有系统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的理论阅读中比较偏重翻译理论,因此架构起了比单纯地从事英语文学或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更为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
'''同行评价'''
赵毅衡(著名学者、翻译家,四川大学教授):
熊辉是我见到过的青年学者中,读书最勤,思索最深,最不惮资料之繁琐,又沉醉于理论的快乐。我说这话不是奖励,而是钦佩:他目前的成果,想必能让读者们同意我的说法。而中国文学史,长期把翻译文学这一大块搁在外。这空白本身,也证明治文学史者识见有所短,能力有所缺,言说有所忌,心有不可道之隐。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影响,至今没有被充分地综合到文学史中,这背后也有一定道理。近年这方面似乎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功力扎实的研究,而熊辉的相关研究,更以资料翔实,论证周密,迥出流辈。不过我猜想,现代文学史一直苦于材料几乎用尽,不得不在旧材料里翻箱倒柜。看到熊辉的这本著作,就遇到了一位潜心于深山几年后归来的探宝者。你可以自己走不进这大山里去,你不可能忽视这位探宝者慷慨地给你看的如此多珠玉富矿。而且,熊辉发现了一条巨大的矿脉,创造了一个“潜翻译”的新概念,极大地扩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自我评价'''
有时候,我觉得做学术很枯燥;但当通过努力写出的文章被编辑接受以后,内心的喜悦就会冲淡之前奋斗的艰辛。我就像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太阳的炙烤和漫漫黄沙横亘在眼前,前途渺渺;在焦渴和步履蹒跚之时,偶有编辑的认同就如绿洲闪现,支撑着我继续前行。
在学术的道路上,我要感谢很多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给我的建议和鼓励,使我受益终身。但与此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奋斗和无助的旅程,没有磨练和痛苦的煎熬,我今天就不会如此坦然地面对学术道路上的成功和失败。我内心常常感谢那些在我职称学历低下之时录用我稿件的编辑,他们的认可给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学术是神圣的事业,对待学术,既要入世的奋斗,也要出世的淡然。人生天地间,本是渺小之物,不必苛求文章千古。除学术外,我们需要保重身体,需要关爱亲人,需要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得失之间,人生便到了风平浪静之时。<ref>[http://www.sohu.com/a/284845984_99904787 两江夜雨丨重庆作家 本期人物 - 熊 辉(2018. 12. 26)]</ref>
==科研成果==
截止2013年,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文学评论55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0多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4部;成果多次被《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3项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给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译介学》《徐志摩讲稿》《中国现代诗人及作品选讲》等课程。
[[File:熊辉1.jpg|缩略图|熊辉[http://a2.att.hudong.com/56/12/20300542038769143895128109051_s.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doc/%E7%86%8A%E8%BE%89%5B%E8%A5%BF%E5%8D%97%E5%A4%A7%E5%AD%A6%E4%B8%AD%E5%9B%BD%E6%96%B0%E8%AF%97%E7%A0%94%E7%A9%B6%E6%89%80%E5%89%AF%E6%95%99%E6%8E%88%5D/tctupian/1/0?target=a2_56_12_20300542038769143895128109051.jpg 原图地址]]]
'''学术论文'''
1. 《西潮涌动下的东方诗风:五四诗歌翻译的逆向审美》,《文学评论》,2010年5期。
2.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潜翻译》,《文学评论》,2013年5期。
3. 《简论<小说月报>的译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6期。
4. 《源于策略的修正:论布鲁姆的传统观》,《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3期。
5. 《以译代作:早期中国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4期。
6. 《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与中国新诗的形式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3期。
7.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翻译文本的焦虑性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2期。
8.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更新》,《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3期。
9.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2期。
10.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6期。
11. 《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变"》,《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2. 《简论"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2期。
13. 《许世旭的汉语诗学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2期。
14. 《60后诗人的"还乡"情结》,《光明日报》,2009年12月5日。
15. 《"文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天府新论》,2011年4期。
16. 《<新青年>杂志命名原因初探》,《编辑之友》,2005年5期。
17.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当代文坛》,2005年2期。
18. 《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语境中的转变》,《当代文坛》,2006年2期。
19. 《略论新的诗学研究生态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6期。
20. 《诗歌精神重建的必要性及其路向》,《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3期。
21. 《欧化:汉语文学语言的疏离与生长》,《江汉论坛》,2007年9期。
22. 《论白族女诗人陆晶清诗歌的感伤情结》,《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
23. 《重谈<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6期。
24. 《陆晶清:新诗史上不该被忘记的白族女诗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25. 《从伦理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2期。
26. 《清末民初从日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2期。
27.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钟书的文学翻译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6期。
28. 《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的文体建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
29.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4期。
30.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2期。
31. 《简论创造社的诗歌翻译》,《兰州学刊》,2009年2期。
3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4期。
33. 《民族文化审美与诗歌形式的误译》,《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2期。
34. 《叶公超的翻译批评理论》,《文化与诗学》,2010年2辑。
35. 《论五四前后日语对西方诗歌汉译的中介作用》,《兰州学刊》,2011年6期。
36. 《从"写作"谈诗歌的创作路向》,《诗刊》,2003年10月。
37. 《名作欣赏阐释的焦虑》,《名作欣赏》,2006年3期。
38. 《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名作欣赏》,2006年7期。
39. 《意象:中西诗歌中的文化投影》,《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4期。
40. 《"圆满":鲁迅部分小说与杂文的冲突点》,《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
41. 《诗歌语言的弹性与鉴赏者的审美想象》,《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5期。
42. 《意象:诗人风格的物态化》,《中外诗歌研究》,2003年4期。
43. 《试论上园派诗学建构观念的合理性及其历史意义》,《中外诗歌研究》,2004年3-4期。
44. 《诗歌真的边缘化了吗?》,《渝西学院学报》,2005年5期。
45. 《新世纪五年来大陆新诗研究概况》,《中西诗歌》(澳门),2006年3期。
46. 《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
47. 《简论五四译诗对早期新诗的影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2期。
48. 《徐志摩与曼苏菲尔》,《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2期。
49. 《重庆直辖十年的诗歌概貌》,《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3期。
50. 《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成大众本--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上海鲁迅研究》,2007年8月。
51. 《试论郭沫若的"风韵译"》,《郭沫若学刊》,2008年1期。
52. 《现代译诗:亟待加强的新诗研究领域》,《中西诗歌》(澳门),2008年6期。
53. 《试论形式之维的诗歌误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2期。
54.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5期。
55. 《论韩国现代诗歌的抗日情绪》,《当代韩国》,2009年春季号。
56. 《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
57. 《论"上园派"的诗学观念》,《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5期。
58. 《当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缩削的原因》,《殷都学刊》,2009年2期。
59. 《文言译:清末民初的主要翻译语言观》,《重庆评论》,2009年1期。
60. 《现代格律体与中国新诗的诗体建设》,《东方诗风》,2010年4期。
61. 《论抗战时期重庆的诗歌活动--以"文协"迁渝后的诗歌活动为例》,《艺文论坛》(台湾),2010年4期。
62. 《新诗的精神传统:当代诗学研究的伪问题》,《星星》诗刊,2010年1期。
63. 《内迁潮流与重庆抗战诗歌的发展》,《诗学》,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64. 《论邓均吾的译诗》,《邓均吾研究资料》,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9月。
65. 《翻译符号系统的特征》,《符号与传媒》,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4月。
66. 《西方美学观念的转换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3期。
67. 《建立准定型诗体:朱自清的新诗形式观念》,《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3期。
68. 《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引导》,《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
69. 《诗歌翻译家飞白访谈录》,《重庆评论》,2012年1期。
70. 《清末翻译语言的文言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1日。
71. 《论翻译诗歌对何其芳创作的影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5期。
72. 《论何其芳翻译诗歌的深层原因》,《诗学》(辑刊),巴蜀书社,2012年。
73.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研究》,《百年中华何其芳》,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
74. 《邹绛翻译诗歌概况》,《重庆评论》,2012年2期。
75. 《莫言作品的翻译与中国作家的国际认同》,《重庆评论》,2012年4期。
76. 《从新批评到符号学:一个形式论者的坚持--赵毅衡访谈录》,《重庆评论》,2012年3期。
77. 《抗战大后方对莱蒙托夫的译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
78. 《中西方古代宗教典籍翻译策略的相似性分析》,《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1期。
79. 《抗战诗歌的几种特殊传播方式》,《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3期。
80. 《论邹绛的文学翻译思想》,《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5期。<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评论文章'''
1. 《知识分子乡村立场的回归》,《光明日报》,2005年6月10日。
2. 《审美范式重建与新诗再次复兴》,《文艺研究》,2006年12期。(第二作者)
3. 《张扬诗歌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
4. 《简论王久辛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诗刊》,2007年7期。
5. 《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文艺报》,2009年3月21日。
6. 《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学史的建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2期。
7. 《土地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呈现》,《诗刊》,2008年4期。
8. 《涂抹着橄榄绿的边地情思》,《当代文坛》。2003年3期。
9. 《校园菁菁 情思悠悠--冬婴校园诗赏析》,《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0. 《从鲁迅诗歌奖作品看诗歌写作路向》,《中国诗人》,2002年3期。
11. 《叶玉琳诗歌论》,《文论报》,2001年12月15日。
12. 《寻找心灵的憩园》,《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2001年3月5日。
13. 《唱给岁月无奈的歌--读冬婴近期作品有感》,《北碚文化报》,2002年8月30日。
14. 《在文化转型中把握中国新诗》,《中外诗歌研究》,2001年3-4合期。
15. 《枫叶红时情正浓》,《葡萄园》诗刊(台湾),2004年春季号。
16. 《澳门新诗精神和艺术的一个侧面》,《中西诗歌》(澳门),2005年1期。
17. 《九叶诗派艺术研究的拓展》,《诗探索》,2003年3-4合期。
18. 《金所军诗歌的一种特质》,《文艺报》,2005年5月12日。
19. 《别样的乡土情怀:金所军诗歌的一种特质》,《中国文化报》,2005年7月6日。
20. 《从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一题的答题情况说起》,《学语文》,2004年3-4合期。
21. 《游历中的情思:吕进诗歌片谈》,《重庆文艺》,2005年2期。
22. 《植根于本土文化土壤》,《文学报》,2003年7月10日。
23. 《论叶延滨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诗选刊》,2003年7月。
24. 《当代重庆诗歌论》,《诗江西》(文论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5. 《当代四川诗歌发展概貌》,《诗江西》(文论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6. 《论郭新民的爱情诗》,《中国文化报》,2004年6月23日。
27. 《黄葵乡土诗歌的文化精神》,《安庆的棉花》,中国民航出版社,2004年。
28. 《知识分子情怀的诗性言说》,《诗林》,2005年6期。
29. 《论郭新民的土地诗》,《长治学院学报》,2006年1期。
30. 《新诗演变轨迹的深度勾画》,《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4 期。
31. 《在尘世与精神间升腾的爱情》,《山西日报》,2006年 10月24日。
32. 《关于诗歌诸题答紫枫先生》,《葡萄园》诗刊,2007年春季号。
33. 《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诗人研究》,《中外诗歌研究》,2007年1期。
34. 《金所军诗歌创作理路的新变》,《诗探索》,2006年3-4期。
35. 《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36. 《论白帆的怀乡诗》,《开花的梦土·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37. 《他们将诗写在土地上》,《惊蛰》,2007年4期。
38. 《简论袁智忠散文诗的美学特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39. 《历史叙事与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解放军文艺》,2008年4期。
40. 《扎根于故乡土地的情思》,《麦门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41. 《在无奈与孤独中诗意地栖居--论李杜诗歌的精神意蕴》,《诗探索》,2008年第1辑。
42. 《回响在甘南草原的吟唱--甘南青年诗人群印象》,《腊子口》,2008年诗歌专辑。
43. 《冬婴的物质困境与诗意追求》,《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4. 《积极的生命姿态:读蒙田的<热爱生命>》,《重庆晨报》,2010年6月9日。
45. 《诗歌创作源于真挚的情感体悟》,《葡萄园诗刊》(台湾),2010年夏季号。
46. 《简评唐瑛<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3期。
47. 《论冬婴校园诗中的学生形象》,《课本外的蓝天》,北京:中国2010年版。
48. 《感性作品与理性批评的文本互参》,《星星》诗刊(理论版),2010年7期。
49. 《在生活与生命的双向维度上建构诗歌的精神意蕴》,《世界诗人》,2010年4期。
50. 《世界文明的诗性言说》,《文艺报》,2011年12月8日。
51. 《乡土诗创作应挖掘民间文化精神》,《葡萄园》诗刊,2012年夏季卷。
52. 《诗歌是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星星》诗刊(理论版),2012年9期。
53. 《诗歌评论折射出的理性光芒:谈马忠的诗学观念》,《诗美探真》,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
54. 《新世纪诗歌创作应具有入世情怀》,《星星》诗刊(理论版),2013年5期。
55. 《从青春的惆怅到生命的沉思:简论潘云贵的散文诗创作》,《延河》,2013年10期。<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学术专著'''
1.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3. 《两支笔的恋语:中国现代诗人的译与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翻译诗歌对中国新诗形式的影响研究》,台湾秀威科技资讯有限公司,2013年。
5. 《重庆抗战诗歌研究》(排名第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持课题'''
1. 文化顺应与文体建构:中国现代翻译诗歌史研究. 西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培育项目. 2014. 主持
2.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新诗研究机构考察:以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为例.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2014. 主持
3. 民初留美体验与中国文学的新变. 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项目. 2014. 主持.
4. 十七年翻译诗歌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 2013. 主持
5. 抗战大后方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培育项目. 2013. 主持
6. 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012. 主持
7. 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研究.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 2011. 主持
8. 抗战时期重庆戏剧翻译研究. 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2011. 主持
9.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0. 主持
10. 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文体. 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09. 主持
11. 中国现代诗人与翻译.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2009. 主持
12. 抗战大后方的文学翻译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 2009. 主持
13. 文学通识课教学研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08. 主持
14. 五四译诗对早期中国新诗的影响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07. 主持
15. 抗战陪都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互动研究. 重庆市文联规划项目. 2007. 主持
16.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2007. 主持<ref>[http://gjxy.swu.edu.cn/viscms/gjxyidex/daoshimingdan6778/20151125/50468.html.西南大学 熊辉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2015-11-25 09:50:14 ]</ref>
'''获奖情况'''
1. 2005年12月,论文《九叶诗派艺术研究的拓展》,获“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 2007年12月,论文《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获“第二届巴蜀青年文学奖入选作品奖”。
3. 2010年12月,论文《西潮涌动下的东方诗风:五四诗歌翻译的逆向审美》,获“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 2011年4月,专著《重庆抗战诗歌研究》,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 2011年12月,专著《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翻译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 2013年12月,专著《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ref>[http://xinshi.swu.edu.cn/viscms/xssidex/jiaoshou5903/20141114/150060.html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熊辉》]</ref>
7. 2014年,第六届重庆艺术奖•文艺评论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相关阅读==
*[http://www.zgshige.com/c/2017-10-23/4558525.shtml 专访西南大学教授熊辉:一百年前,是“翻译”为新诗打开局面 作者:钱好 熊辉 2017年10月23日 09:13 文汇网 ]
*[http://blog.sina.com.cn/xidaxionghui 西南大学熊辉_新浪博客]
*[http://www.gx211.com/news/20161010/n9289398610.html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西南大学www.gx211.com2016-10-10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ef863ec0102wy9w.html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熊辉至叶北---俗世的逃离与精神的皈依 (2018-01-17 11:21:46)]
*[http://blog.sina.com.cn/linshuiliujin 我叫草根一一_新浪博客]
*[http://www.cqwriter.com/html/2017/zxxw_1030/3270.html 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来源:重庆作家网2017-10-30 15: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