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70
次編輯
變更
add
==著作研究==
<p style="text-indent:2em;">顾观光一生勤奋好学,精于医道,对天文、历法、数学、史地尤有研究。生平著作甚多,出版发行2l册,涉及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其中《[[九数外录]]》十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西法算术的精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顾观光在行医的间隙,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先后撰写了《[[古韵]]》22卷、《[[国策编年考]]》1卷、《[[七国地理考]]》14卷,校勘了《[[华阳国志]]》、《[[吴越春秋]]》、《[[列女传]]》、《[[文子]]》等,均附有《[[校勘记]]》,编辑了《[[古书逸文]]》,辑录了已散失的《[[神农本草]]》、《[[七律拾遗]]》、《[[桓子新论]]》等书。诠释的书籍有《[[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注]]》、《[[伤寒经解]]》、《[[几何原本后]]》等。
<p style="text-indent:2em;">道光十四年(1834年)后还协助钱熙祚校勘《[[守山阁丛书]]》、《[[指海]]》,协助钱培名校勘《[[小万卷楼丛书]]》等巨著。
道光后期,他摆脱“乾嘉学派”的影响,从对古典文献的考证研究转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尤其对古典天文学和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清史稿]]》称他“博通经、传、史、子百家,尤究极天文历算,因端竟委,能抉其所以然,而摘其不尽然。时复蹈瑕抵隙,搜补其未备”。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他能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与我国古典科学融会贯通。他认为“旧法者,新法之所从出”,“中西之法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他博采中西之长,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清代著名的天文数学家。
<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一时期他对传刻本《[[周髀算经]]》中27处错误作了订正,撰写了《[[周髀算经校勘记]]》。《[[周髀算经]]》是汉代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有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勾股定理的运用。顾观光经过深刻研究,指出古人是用平面图来标明浑圆的天体,书中表示周径里数的大小数据,仅是为了在平面图上绘图而假设的,并非实测的数据,所谓“北极璇玑”也只是绘图所需的借象,并非实有的一颗星。书中反映的“盖天说”,纯属古人观察天象所作的设想,并非利用这种平圆的理论来测量天地。顾观光的这一结论,对后人理解《[[周髀算经]]》中的一大堆矛盾和繁杂的数据有极大的帮助。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对古天文学的研究中,顾观光还将我国古代历法与西历、回历加以比较,探求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古历法中闰年误差日的数值计算。撰写了《[[六历通考]]》、《[[回回历解]]》、《[[九执历解]]》、《[[甲子元推步简法]]》、《[[癸卯元推步简法]]》、《[[五星推步简法]]》等。
<p style="text-indent:2em;">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咸丰元年(1851年),顾观光着重于中西数学研究。不仅通读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同时代学者的数学著作,而且“凡近时新译西术”都觅来悉心推敲研究,对每一本书,每一种数学新法加以验证,取其“明确之理”,纠正其“不尽之处”。先后撰写了《[[算剩初编]]》、《[[算剩续编]]》、《[[算剩余编]]》、《[[九数外录]]》、《[[九数存古]]》等专著。如西人求圆方法,只知圆内各等边之半为正弦,而不知外切各等边之半为正切,因此顾观光采用古代数学中“六宗、三要、二简”的方法求外切各等边之正切,弥补西法求圆的不足。他还认为西方数学家杜德美的“圆径求周术”方法原理不够严谨,解法繁琐难记,因此他把同时代数学家董佑诚的“割圆连比例求圆法”和杜德美的“圆经求周术”相结合,使圆的弧与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求弧如求弦,用弦如用弧,“一弧之数,即众弦之合数”,使“弧线、直线相求之理始尽”。
<p style="text-indent:2em;">咸丰四~五年(1854~1855年)顾观光发表一系列论文对同时代数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细的剖析,并与西法进行比较,提出了许多有关求圆、级数、对数求解和对数造表的补充意见,完善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如他认为戴煦、项名达的“方圆互通解析表达式”,既肯定其成果,也指出这个方法只有“弦数求余线”,未能阐明“割切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善兰所著《[[对数探原]]》用“尖锥法”处理对数计算,虽较西法简便,但计算程序繁琐,且只能造表,不能直接求出,他提出“用诸乘方差的办法来直接求对数,则更为简便”。
<p style="text-indent:2em;">1855年李善兰译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九卷(前六卷为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所译),由顾现光校订。李善兰所译的《[[重学]]》是中国第一部力学译作。该书于1858年刊行后不久,书版即大部毁于战火。《[[重学]]》再版前,顾观光和张文虎又重新进行校订。
<p style="text-indent:2em;">顾观光是中国较早撰述力学文章的作者之一。他的《[[九数外录]]》(1874年江南制造局印行)所辑的十篇文章有六篇是关于数学的,四篇是关于力学的。这四篇力学文章的题目是:《[[静重学记]]》、《[[动重学记]]》、《[[流质重学记]]》、《[[天重学记]]》,即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天体力学。这些文章介绍了许多初等力学课题和计算方法,也夹杂着一些力学的基本概念,是当时中国的一项可贵的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顾观光的其他著作有《[[算胜初]]》两卷、《[[九数存古]]》九卷、《[[六历通考]]》、《[[推步简法]]》、《[[新历推步简法]]》、《[[五星简法]]》等。在数学方面,顾观光以研究对数著称,撰有《[[对数衍]]》一卷(1860)。
[[File: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jpeg|有框|右|<big>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实践活动)</big>[https://yxy.hbtcm.edu.cn/__local/8/D2/73/0428EC5BEADB4BDC116C650F3C8_C9E8AD48_3294F.jpg 原图链接][https://yxy.hbtcm.edu.cn/info/1010/3474.htm 来自 湖北中医药大学 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