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8
次編輯
變更
死魂灵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3.jarhu.com%2Fgoodimages%2F201206%2F07%2Fwj133905337…”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3.jarhu.com%2Fgoodimages%2F201206%2F07%2Fwj1339053372410.jpg&refer=http%3A%2F%2Fimg3.jarh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9439539&t=af06f1f0631be4ee7cc03a254cd0d7ba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52557016_48818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842年。
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
== 内容简介 ==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 创作背景 ==
=== 时代背景 ===
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的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制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说:“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感觉到: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无疑,果戈理以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社会变动的信息,但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俄国,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正是作家想在《死魂灵》中着意描述的。
=== 创作过程 ===
写作小说时,果戈理就在尝试喜剧的创作。1835年春之前,他写了《三等符拉基米尔勋章》、《婚事》等喜剧。1835年普希金将自己搜集的《死魂灵》素材交给了果戈理,而这时果戈理正迷恋于喜剧创作,要求普希金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题材。普希金当真又给他叙述了一则荒诞的见闻。于是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喜剧《钦差大臣》。
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创作在《[[钦差大臣]]》写作之前就已开始,前后经过四次修改,历时七年之久。果戈理在给普希金的一封信里说,这“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许会使人发笑……我打算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即使只从一个侧面也好,一定要把整个俄罗斯反映出来”。1842年初,书稿遭到莫斯科审查机关的否定,后来经过别林斯基的斡旋才得以在彼得堡出版,但按审查机关的无理要求只得删去个别章节。
《死魂灵》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创作的第二部于1852年被迫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不过俄国找到了第二部前五章,是第二部的残稿。
== 人物介绍 ==
=== 乞乞科夫 ===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乞乞科夫,他在小说的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乞乞科夫是唯一从俄罗斯生活的总的画面单独分离出来的人物,小说中唯一有传记的人物。在揭示他的形象时,作者叙述了他的出身和性格的形成,描写了他的生活细节。他出身于没落贵族之家。父亲留给他的是微薄的遗产和遗训:努力学习,讨好老师和上司,最主要的是爱惜和积攒每个戈比。乞乞科夫很快就明白了,所有高尚的观点只会妨碍自己目标的实现。他用自己的力量,不靠任何人的庇护往上爬。他的财富的获得是建立在别人身上的:欺骗,行贿贪污,舞弊,是他的手段。任何受挫和失败都改变不了他的“一心想发财”的野心。每次做了不光彩的事后,他都很容易给自己找到辩解的理由。
=== 玛尼洛夫 ===
在果戈理的笔下,首先出现的是玛尼洛夫,与后来出现的地主相比,他的相貌倒还“招人喜欢”,一副甜腻腻的样子,在对人的态度上,表现出毕恭毕敬的姿态。至少在他自己认为自己还是有十分高雅的道德品质的。作者还把他描写成为多情善感的丈夫,尽管结婚已有八年,但他还是坚持与妻子分吃苹果、糖果和胡桃,还用一种甜腻的动人的称呼,“张开你的口儿来呀,小心肝,我要给你这一片呢。”所以他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总是:“一个多么可爱而出色的人啊!”但如果进一步的接触,就会发现他是多么的庸俗和无知,他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只不过是为了装腔作势和附弄风雅而己。尽管这样,比起后来出来的其余四个地主来说,玛尼洛夫至少还讲究文明和情感。对生活还有一些想法,尽管是空想。他是五人之中唯一的关心法律、关心国家和俄罗斯利益的人,尽管他对重要问题的言论带有极其愚蠢的性质,往往使人发笑的性质。
=== 科罗博奇卡 ===
跟着玛尼洛夫出现的是女地主科罗博奇卡,与玛尼洛夫相比,她的枯燥而单调的缺乏精神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就显露出来了。她缺乏具有高等文化修养的要求,却有着非常幼稚可笑的“朴素”。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作为一个地主,她有发财的念头,力求从一切事物中获得利益。她不谙世事,态度冷漠、庸俗、呆板、固执、愚蠢,当乞乞科夫向她买死魂灵时,她却向乞乞科夫推荐她的蜂蜜,当乞乞科夫与她商量价格时,她竟异想天开地想等别的买主来买,比一比价钱再作决定。在这里,果戈理深刻地揭露出她的贪婪而又愚蠢的自私心理。封建的孤辟和愚蠢的商人心理决定了科罗博奇卡的精神生活的极端缺乏和灵魂的堕落。在她身上,读者看到了思想僵化了的没有精神的地主形象,尽管这样,与后来出现的几个地主相比,她还称得上是个安分的地主,只是一个只靠剥削农奴的劳动为生的地主。 [5]
=== 罗士特来夫 ===
罗士特来夫是以地主中的新人物出现的,不但会捞钱,而且很会用钱,他不压抑自己,随心所欲,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好动、狂热,喜欢冒险,为了寻求欢乐,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他把捞钱也当作一种冒险,一种欢乐,他深知市集上的一切勾当,他参加赌博,手从来是不干净的,“到开始赌着大注输赢的时候,警察局长和检事就都留心他吃去的牌,连他打出的,也每张看着不放松了。”与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相比,他更懂得寻欢作乐,他在剥削农奴作为生活来源这一点上与他俩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过着的是规矩的生活,罗士特来夫过着的是放荡的生活。罗士特来夫比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显得更“无耻”。主要是表现在罗士特来夫是“说谎大家”和“无赖”两点上。这两点使他完全失去了人的美德,堕落到动物之中,堕落到他特别喜欢养的狗群之中。所以,果戈理讽刺他说:“罗士特来夫在它们里,完全好像在他自己的家族之间的父亲。”与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相比,罗士特来夫完全失去了人格,他不但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他失去了任何做人的原则,就像一只狗一样,只懂得寻欢作乐,到处惹事生非,时而对人乱咬,时而对人俯首摇尾。
=== 梭巴开维文 ===
梭巴开维文,他的模样,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熊”。他把充实口腹当作他的第一件要事,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吃,“吃一个饱,直到心满意足。”除此之外,他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理,他不考虑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对一切带有文化和文明名衔的东西都抱敌视的态度,他把“文明”当成是吃饭时不宜说出口的东西。他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吃,为了攫取财富。他特别精于算计,他很明白周围的环境,也会鉴别人,是一个狡诈的地主和善于钻营的商人。当乞乞科夫向他买死魂灵的时候,他毫无惊讶之意,但“他分明己经看穿这买主是要去赚一笔大钱的了。”所以一开口,就要了一个使乞乞科夫跳起来的价钱。两人的讨价还价,充分显示了梭巴开维文的狡诈,他能紧紧地抓住对方,揣摸对方的心理,当他深得乞乞科夫不可能再加时才肯松口。与玛尼洛夫,科罗博奇卡,罗士特来夫相比,他的“无耻”主要表现在不讲精神文明,不讲人性,把动物性的低级享受—吃当作人生的目的。他实际上是一个全身上下沾满了铜臭味的高级动物。
=== 泼留希金 ===
最后出场的是泼留希金,他的名字已成了贪婪和吝啬的代名词。他除了过着的寄生生活与其它地主是一样的外,其余就毫无共同之处,他的贪婪是可怕的,他的吝啬是难以置信的。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凡是经过走过的路是不用再打扫了的,因为只要他看到地上有“一片破衣裳,一颗锈钉,一角碎瓦”,他都要捡了去。收集破烂,积聚财富已成了他的嗜好,他的房子就像是一座仓库,堆积着一切废物、破布、烂草,已成了肥料的粮食。地窖里堆着像石头一样的面粉,已经腐朽了的麻布、呢绒、布匹。他的吝啬也与他的收集形成正比,东西越多越吝啬,他宁可使农奴饿死,也不愿意给农奴“多余”的食物,他自己也像个苦行僧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只吃个半饱,就是酒里拌了苍蝇也不舍得倒掉。他的贪得无厌和吝啬摧毁了他与一切人的联系。他没有生活热情,人情己完全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 作品鉴赏 ==
=== 作品主题 ===
==== 批判农奴制 ====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通过对官僚、地主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狗苟蝇营、卑琐庸俗、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讹诈、冷酷、钻营的丑恶行径,给俄国文学带来了前所未闻、震慑人心的新东西,透露了农奴制走向衰落的信息。这些所谓“生活的主人”被剥去温文尔雅的假面具之后,现出了原形,他们原来是群向权力谄媚的奴隶,虐待农奴的暴君;是群饕餮之徒,吞食人民的血肉与生命。小说的这种揭露倾向,曾使当时的俄国有识之士深感震惊,其客观效果也使作者本人大为惊恐,以致在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后,作家竟在小说第二版(1846年)序文中说,书中的许多描写是不正确的、不真实的。但进步的社会舆论却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使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与民族性的重要标志。
乞乞科夫的身份具有二重性:农奴主和资本家。他除了具有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和反动性外,还带有新兴资产阶级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这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乞乞科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封建社会环境里滋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同时也高度概括了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乞乞科夫”们到处钻营的共同规律。这是果戈理对俄国文学作出的新贡献,也是《死魂灵》思想力度的又一标志。
在《死魂灵》中,果戈理通过五个地主形象,说明了俄国腐朽的农奴制不仅摧残了农奴,而且摧残了农奴主,使之变成非人形象,由此得出结论:农奴制必须灭亡。通过乞乞科夫的形象,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罪孽,人性的异化,人在畸形的环境(寄生生活)和欲望(金钱占有欲)驱使下变成非人。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固然在人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个体自我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个体自我教育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在作品中果戈理也通过乞乞科夫向我们展示了个体自我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在乞乞科夫成长过程中,他不加分辨地把父亲的教诲付诸实践,如,在知道从前的老师落魄后,乞乞科夫丝毫没有同情和怜悯之心,表现的铁石心肠,一毛不拔,可见父亲那关于金钱的聪明的教诲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乞乞科夫习惯的是舒适优裕的生活,各种珍馐美味、马车和豪华的住宅等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外在的物质生活才是他的人生目标。可见乞乞科夫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个体自我教育,没有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怜悯心和同情心没有战胜他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果戈理在小说中揭露了教育制度中的诸多不良现象,教风腐化,学风不正和学科制度的不合理等。
在作品的第二卷作者叙述了乞乞科夫从小的受教育情况。乞乞科夫在上学的时候,教师非常愚蠢,教师是个极爱肃静和规矩的人,对聪明机灵的孩子,他无法容忍;他觉得这些孩子一定会耍笑他。一个孩子一旦被他视为机灵,只要动一下,只要无意中扬一下眉毛,就会使他发怒。他就会把这个孩子撵出教室,严加体罚“可怜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罚跳了一天一夜没吃上饭……”。这反映了当时学校的教风腐化。而且学风不正,就是因为乞乞科夫领会了师长的精神,所以他各科成绩优异,得到了品学兼优的奖状。这种教学风气实在是令人担忧。在乞乞科夫收购死农奴时,首先来到了地主玛尼洛夫的家。玛尼洛夫的妻子受过教育。她良好的教育是在贵族女子寄宿学校里得到的。而在贵族女子寄宿学校里,构成人的资质基础的有三门,法语,这是家庭生活幸福所不可缺少的;钢琴,这是欢娱丈夫所必需的;最后是家政:编织钱包和其他用作馈赠的小东西。但是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主太大却对家务事漠不关心,如:家中仆人的劳动和女管家的偷盗等。
== 艺术特色 ==
《死魂灵》在人物塑造、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俄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肖像画的方法勾勒人物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如对玛尼洛夫等几个地主的描写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以历史过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作者都很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支配作用,而不像过去的文学仅仅把环境当做人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在人物刻画中,作家又十分自觉地强调其个性特征,一旦抓住了这个特征,就充分地加以集中与夸张,把它们推向极限而不失其真,以致使这些典型人物成了俄国文学中的“普通名称”或“泛称”。
果戈理在创作中塑造了俄罗斯封建地主阶级腐朽而丑恶的丑态,描绘了一幅群丑图,推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果戈里在小说中通过乞乞科夫的旅行,塑造了五个农奴主形象,他们有着共同点:贪婪、寄生、顽固。这五个农奴主是逐一出现的,他们的音容笑貌、环境特征、生活习惯等有着不同,作者用娴熟的笔触刻画了典型的艺术形象,塑造这些形象时,作者采用了肖像、语言等艺术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生动的肖像描写。果戈里塑造艺术形象时,并不是什么都写,都是抓住主要特征,进行生动的肖像描写。玛尼洛夫热馈、好客,他年龄不大,有一双甜蜜蜜、笑咪咪的限睛,笑起来就组成一条线。从外表来看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其实是一个空虚、爱幻想的农奴主。梭巴开维文的形象鲜明,笨重的行为像一只“熊”,他有着狗熊一样的体格,“袖子和裤子都很长,走起路来老想睬别人的脚,他的脸色通红的像铜钱,这样的脸世界上有很多,不必动用精细的银子等之类的二具,只要简单的劈几下就成,再用大号斧头凿几下,一双眼睛就出来了”,有着极其奇怪的长相。罗士特莱夫中等身材,面颊通红,牙齿锃亮,胡子黝黑,这个家伙做尽了环事,过着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因为经常斗殴,所以口边的胡子总是被别人拔去。泼留希金最为贪婪、吝啬,他丧失了人性,象征着没落、腐朽,在肖像描写时,作者抓住了泼留希金的小眼睛,形象的刻画了他谨小慎微的性格。其次,非凡的环境描写。为了刻画典型形象,作者还描写了典型环境,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梭巴开维文生活环境中的椅子、凳子、马房等都比较结实、笨重,一如梭巴开维文的笨重。科罗博奇卡是小地主婆,不仅贪婪,还愚昧、迷信,她生活的环境是旧式的房子,陈设也是古色古香的。玛尼洛夫家的摆设是不实用的,都是一些时尚的东西。泼留希金家的小屋显示着腐朽气息,木屋被虫蛀了,仿若衰老的病人,给人一种没落、灭亡的感觉。再次,个性化的语言。人物塑造中,作者采用了个性他的语盲,玛尼洛夫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叫自己的太太是“心儿”,虽然结婚八年多了,但他还是称自己的太太是“心肝”。他的官员们总是称赞,不管是谁都加上“非常可爱”等字样,故作文雅。科罗博奇卡的语言优柔寡断,罗士特莱夫总是随心所欲的说话,没有任何原由,也没有实话。泼留希金的语言总是充满着抱怨,梭巴开维文的语言尖酸刻薄,充斥着轻蔑。这些典型形象都是通过肖像、环境、语言等塑造出来的,使之都具有地主阶级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死魂灵》有着自然、流畅的叙事结构,第一章是开场白,主要是概述当时的社会状况,除泼留希金外,文中出现的地主都亮相了。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了五个地主。第七章到第十章写的都是城里的官僚。第十一章到最后一章写的是乞乞科夫的性格发展史。整篇小说围绕着乞乞科夫展开线索清晰。
果戈理在《死魂灵》中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抒情与讽刺手法。《死魂灵》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它通过喜剧手法深刻的表现悲剧内容。 《死魂灵》在叙事中插入了作者的主观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乞乞科夫坐在马车里飞奔,车后滚起了浓烟,作者此时运用了抒情插笔:祖国,你不也在飞奔吗?你究竟飞到哪里去,给我一个回答吧!没有回复。只有车铃发出美妙选人的叮当声,只有被碾成碎片的空气在呼啸,汇成一阵狂风。”像这样充满感染力的抒情笔调在作品中很常见,大大提高了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好运的评价,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感叹。死魂灵通过抒精、夸张、比物等技巧刻画人物,凸显人的内心,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作品影响 ==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死魂灵》在俄国文学中,是写实小说的开首的模范,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它用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展现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赫尔岑、别林斯基都给予《死魂灵》最高的评价,果戈理被誉为自然派的奠基人。《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并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 作品评价 ==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死魂灵》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ref>[https://www.sohu.com/a/252557016_488181 搜狐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3.jarhu.com%2Fgoodimages%2F201206%2F07%2Fwj1339053372410.jpg&refer=http%3A%2F%2Fimg3.jarh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9439539&t=af06f1f0631be4ee7cc03a254cd0d7ba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52557016_48818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842年。
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
== 内容简介 ==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 创作背景 ==
=== 时代背景 ===
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的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制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说:“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感觉到: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无疑,果戈理以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社会变动的信息,但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俄国,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正是作家想在《死魂灵》中着意描述的。
=== 创作过程 ===
写作小说时,果戈理就在尝试喜剧的创作。1835年春之前,他写了《三等符拉基米尔勋章》、《婚事》等喜剧。1835年普希金将自己搜集的《死魂灵》素材交给了果戈理,而这时果戈理正迷恋于喜剧创作,要求普希金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题材。普希金当真又给他叙述了一则荒诞的见闻。于是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喜剧《钦差大臣》。
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创作在《[[钦差大臣]]》写作之前就已开始,前后经过四次修改,历时七年之久。果戈理在给普希金的一封信里说,这“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许会使人发笑……我打算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即使只从一个侧面也好,一定要把整个俄罗斯反映出来”。1842年初,书稿遭到莫斯科审查机关的否定,后来经过别林斯基的斡旋才得以在彼得堡出版,但按审查机关的无理要求只得删去个别章节。
《死魂灵》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创作的第二部于1852年被迫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不过俄国找到了第二部前五章,是第二部的残稿。
== 人物介绍 ==
=== 乞乞科夫 ===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乞乞科夫,他在小说的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乞乞科夫是唯一从俄罗斯生活的总的画面单独分离出来的人物,小说中唯一有传记的人物。在揭示他的形象时,作者叙述了他的出身和性格的形成,描写了他的生活细节。他出身于没落贵族之家。父亲留给他的是微薄的遗产和遗训:努力学习,讨好老师和上司,最主要的是爱惜和积攒每个戈比。乞乞科夫很快就明白了,所有高尚的观点只会妨碍自己目标的实现。他用自己的力量,不靠任何人的庇护往上爬。他的财富的获得是建立在别人身上的:欺骗,行贿贪污,舞弊,是他的手段。任何受挫和失败都改变不了他的“一心想发财”的野心。每次做了不光彩的事后,他都很容易给自己找到辩解的理由。
=== 玛尼洛夫 ===
在果戈理的笔下,首先出现的是玛尼洛夫,与后来出现的地主相比,他的相貌倒还“招人喜欢”,一副甜腻腻的样子,在对人的态度上,表现出毕恭毕敬的姿态。至少在他自己认为自己还是有十分高雅的道德品质的。作者还把他描写成为多情善感的丈夫,尽管结婚已有八年,但他还是坚持与妻子分吃苹果、糖果和胡桃,还用一种甜腻的动人的称呼,“张开你的口儿来呀,小心肝,我要给你这一片呢。”所以他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总是:“一个多么可爱而出色的人啊!”但如果进一步的接触,就会发现他是多么的庸俗和无知,他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只不过是为了装腔作势和附弄风雅而己。尽管这样,比起后来出来的其余四个地主来说,玛尼洛夫至少还讲究文明和情感。对生活还有一些想法,尽管是空想。他是五人之中唯一的关心法律、关心国家和俄罗斯利益的人,尽管他对重要问题的言论带有极其愚蠢的性质,往往使人发笑的性质。
=== 科罗博奇卡 ===
跟着玛尼洛夫出现的是女地主科罗博奇卡,与玛尼洛夫相比,她的枯燥而单调的缺乏精神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就显露出来了。她缺乏具有高等文化修养的要求,却有着非常幼稚可笑的“朴素”。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作为一个地主,她有发财的念头,力求从一切事物中获得利益。她不谙世事,态度冷漠、庸俗、呆板、固执、愚蠢,当乞乞科夫向她买死魂灵时,她却向乞乞科夫推荐她的蜂蜜,当乞乞科夫与她商量价格时,她竟异想天开地想等别的买主来买,比一比价钱再作决定。在这里,果戈理深刻地揭露出她的贪婪而又愚蠢的自私心理。封建的孤辟和愚蠢的商人心理决定了科罗博奇卡的精神生活的极端缺乏和灵魂的堕落。在她身上,读者看到了思想僵化了的没有精神的地主形象,尽管这样,与后来出现的几个地主相比,她还称得上是个安分的地主,只是一个只靠剥削农奴的劳动为生的地主。 [5]
=== 罗士特来夫 ===
罗士特来夫是以地主中的新人物出现的,不但会捞钱,而且很会用钱,他不压抑自己,随心所欲,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好动、狂热,喜欢冒险,为了寻求欢乐,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他把捞钱也当作一种冒险,一种欢乐,他深知市集上的一切勾当,他参加赌博,手从来是不干净的,“到开始赌着大注输赢的时候,警察局长和检事就都留心他吃去的牌,连他打出的,也每张看着不放松了。”与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相比,他更懂得寻欢作乐,他在剥削农奴作为生活来源这一点上与他俩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过着的是规矩的生活,罗士特来夫过着的是放荡的生活。罗士特来夫比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显得更“无耻”。主要是表现在罗士特来夫是“说谎大家”和“无赖”两点上。这两点使他完全失去了人的美德,堕落到动物之中,堕落到他特别喜欢养的狗群之中。所以,果戈理讽刺他说:“罗士特来夫在它们里,完全好像在他自己的家族之间的父亲。”与玛尼洛夫和科罗博奇卡相比,罗士特来夫完全失去了人格,他不但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他失去了任何做人的原则,就像一只狗一样,只懂得寻欢作乐,到处惹事生非,时而对人乱咬,时而对人俯首摇尾。
=== 梭巴开维文 ===
梭巴开维文,他的模样,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熊”。他把充实口腹当作他的第一件要事,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吃,“吃一个饱,直到心满意足。”除此之外,他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理,他不考虑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对一切带有文化和文明名衔的东西都抱敌视的态度,他把“文明”当成是吃饭时不宜说出口的东西。他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吃,为了攫取财富。他特别精于算计,他很明白周围的环境,也会鉴别人,是一个狡诈的地主和善于钻营的商人。当乞乞科夫向他买死魂灵的时候,他毫无惊讶之意,但“他分明己经看穿这买主是要去赚一笔大钱的了。”所以一开口,就要了一个使乞乞科夫跳起来的价钱。两人的讨价还价,充分显示了梭巴开维文的狡诈,他能紧紧地抓住对方,揣摸对方的心理,当他深得乞乞科夫不可能再加时才肯松口。与玛尼洛夫,科罗博奇卡,罗士特来夫相比,他的“无耻”主要表现在不讲精神文明,不讲人性,把动物性的低级享受—吃当作人生的目的。他实际上是一个全身上下沾满了铜臭味的高级动物。
=== 泼留希金 ===
最后出场的是泼留希金,他的名字已成了贪婪和吝啬的代名词。他除了过着的寄生生活与其它地主是一样的外,其余就毫无共同之处,他的贪婪是可怕的,他的吝啬是难以置信的。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凡是经过走过的路是不用再打扫了的,因为只要他看到地上有“一片破衣裳,一颗锈钉,一角碎瓦”,他都要捡了去。收集破烂,积聚财富已成了他的嗜好,他的房子就像是一座仓库,堆积着一切废物、破布、烂草,已成了肥料的粮食。地窖里堆着像石头一样的面粉,已经腐朽了的麻布、呢绒、布匹。他的吝啬也与他的收集形成正比,东西越多越吝啬,他宁可使农奴饿死,也不愿意给农奴“多余”的食物,他自己也像个苦行僧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只吃个半饱,就是酒里拌了苍蝇也不舍得倒掉。他的贪得无厌和吝啬摧毁了他与一切人的联系。他没有生活热情,人情己完全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 作品鉴赏 ==
=== 作品主题 ===
==== 批判农奴制 ====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通过对官僚、地主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狗苟蝇营、卑琐庸俗、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讹诈、冷酷、钻营的丑恶行径,给俄国文学带来了前所未闻、震慑人心的新东西,透露了农奴制走向衰落的信息。这些所谓“生活的主人”被剥去温文尔雅的假面具之后,现出了原形,他们原来是群向权力谄媚的奴隶,虐待农奴的暴君;是群饕餮之徒,吞食人民的血肉与生命。小说的这种揭露倾向,曾使当时的俄国有识之士深感震惊,其客观效果也使作者本人大为惊恐,以致在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后,作家竟在小说第二版(1846年)序文中说,书中的许多描写是不正确的、不真实的。但进步的社会舆论却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使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与民族性的重要标志。
乞乞科夫的身份具有二重性:农奴主和资本家。他除了具有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和反动性外,还带有新兴资产阶级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这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乞乞科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封建社会环境里滋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同时也高度概括了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乞乞科夫”们到处钻营的共同规律。这是果戈理对俄国文学作出的新贡献,也是《死魂灵》思想力度的又一标志。
在《死魂灵》中,果戈理通过五个地主形象,说明了俄国腐朽的农奴制不仅摧残了农奴,而且摧残了农奴主,使之变成非人形象,由此得出结论:农奴制必须灭亡。通过乞乞科夫的形象,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罪孽,人性的异化,人在畸形的环境(寄生生活)和欲望(金钱占有欲)驱使下变成非人。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固然在人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个体自我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个体自我教育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在作品中果戈理也通过乞乞科夫向我们展示了个体自我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在乞乞科夫成长过程中,他不加分辨地把父亲的教诲付诸实践,如,在知道从前的老师落魄后,乞乞科夫丝毫没有同情和怜悯之心,表现的铁石心肠,一毛不拔,可见父亲那关于金钱的聪明的教诲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乞乞科夫习惯的是舒适优裕的生活,各种珍馐美味、马车和豪华的住宅等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外在的物质生活才是他的人生目标。可见乞乞科夫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个体自我教育,没有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怜悯心和同情心没有战胜他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果戈理在小说中揭露了教育制度中的诸多不良现象,教风腐化,学风不正和学科制度的不合理等。
在作品的第二卷作者叙述了乞乞科夫从小的受教育情况。乞乞科夫在上学的时候,教师非常愚蠢,教师是个极爱肃静和规矩的人,对聪明机灵的孩子,他无法容忍;他觉得这些孩子一定会耍笑他。一个孩子一旦被他视为机灵,只要动一下,只要无意中扬一下眉毛,就会使他发怒。他就会把这个孩子撵出教室,严加体罚“可怜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罚跳了一天一夜没吃上饭……”。这反映了当时学校的教风腐化。而且学风不正,就是因为乞乞科夫领会了师长的精神,所以他各科成绩优异,得到了品学兼优的奖状。这种教学风气实在是令人担忧。在乞乞科夫收购死农奴时,首先来到了地主玛尼洛夫的家。玛尼洛夫的妻子受过教育。她良好的教育是在贵族女子寄宿学校里得到的。而在贵族女子寄宿学校里,构成人的资质基础的有三门,法语,这是家庭生活幸福所不可缺少的;钢琴,这是欢娱丈夫所必需的;最后是家政:编织钱包和其他用作馈赠的小东西。但是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主太大却对家务事漠不关心,如:家中仆人的劳动和女管家的偷盗等。
== 艺术特色 ==
《死魂灵》在人物塑造、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俄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肖像画的方法勾勒人物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如对玛尼洛夫等几个地主的描写就是如此。另一种是以历史过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作者都很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支配作用,而不像过去的文学仅仅把环境当做人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在人物刻画中,作家又十分自觉地强调其个性特征,一旦抓住了这个特征,就充分地加以集中与夸张,把它们推向极限而不失其真,以致使这些典型人物成了俄国文学中的“普通名称”或“泛称”。
果戈理在创作中塑造了俄罗斯封建地主阶级腐朽而丑恶的丑态,描绘了一幅群丑图,推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果戈里在小说中通过乞乞科夫的旅行,塑造了五个农奴主形象,他们有着共同点:贪婪、寄生、顽固。这五个农奴主是逐一出现的,他们的音容笑貌、环境特征、生活习惯等有着不同,作者用娴熟的笔触刻画了典型的艺术形象,塑造这些形象时,作者采用了肖像、语言等艺术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生动的肖像描写。果戈里塑造艺术形象时,并不是什么都写,都是抓住主要特征,进行生动的肖像描写。玛尼洛夫热馈、好客,他年龄不大,有一双甜蜜蜜、笑咪咪的限睛,笑起来就组成一条线。从外表来看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其实是一个空虚、爱幻想的农奴主。梭巴开维文的形象鲜明,笨重的行为像一只“熊”,他有着狗熊一样的体格,“袖子和裤子都很长,走起路来老想睬别人的脚,他的脸色通红的像铜钱,这样的脸世界上有很多,不必动用精细的银子等之类的二具,只要简单的劈几下就成,再用大号斧头凿几下,一双眼睛就出来了”,有着极其奇怪的长相。罗士特莱夫中等身材,面颊通红,牙齿锃亮,胡子黝黑,这个家伙做尽了环事,过着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因为经常斗殴,所以口边的胡子总是被别人拔去。泼留希金最为贪婪、吝啬,他丧失了人性,象征着没落、腐朽,在肖像描写时,作者抓住了泼留希金的小眼睛,形象的刻画了他谨小慎微的性格。其次,非凡的环境描写。为了刻画典型形象,作者还描写了典型环境,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梭巴开维文生活环境中的椅子、凳子、马房等都比较结实、笨重,一如梭巴开维文的笨重。科罗博奇卡是小地主婆,不仅贪婪,还愚昧、迷信,她生活的环境是旧式的房子,陈设也是古色古香的。玛尼洛夫家的摆设是不实用的,都是一些时尚的东西。泼留希金家的小屋显示着腐朽气息,木屋被虫蛀了,仿若衰老的病人,给人一种没落、灭亡的感觉。再次,个性化的语言。人物塑造中,作者采用了个性他的语盲,玛尼洛夫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叫自己的太太是“心儿”,虽然结婚八年多了,但他还是称自己的太太是“心肝”。他的官员们总是称赞,不管是谁都加上“非常可爱”等字样,故作文雅。科罗博奇卡的语言优柔寡断,罗士特莱夫总是随心所欲的说话,没有任何原由,也没有实话。泼留希金的语言总是充满着抱怨,梭巴开维文的语言尖酸刻薄,充斥着轻蔑。这些典型形象都是通过肖像、环境、语言等塑造出来的,使之都具有地主阶级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死魂灵》有着自然、流畅的叙事结构,第一章是开场白,主要是概述当时的社会状况,除泼留希金外,文中出现的地主都亮相了。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了五个地主。第七章到第十章写的都是城里的官僚。第十一章到最后一章写的是乞乞科夫的性格发展史。整篇小说围绕着乞乞科夫展开线索清晰。
果戈理在《死魂灵》中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抒情与讽刺手法。《死魂灵》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它通过喜剧手法深刻的表现悲剧内容。 《死魂灵》在叙事中插入了作者的主观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乞乞科夫坐在马车里飞奔,车后滚起了浓烟,作者此时运用了抒情插笔:祖国,你不也在飞奔吗?你究竟飞到哪里去,给我一个回答吧!没有回复。只有车铃发出美妙选人的叮当声,只有被碾成碎片的空气在呼啸,汇成一阵狂风。”像这样充满感染力的抒情笔调在作品中很常见,大大提高了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好运的评价,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感叹。死魂灵通过抒精、夸张、比物等技巧刻画人物,凸显人的内心,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作品影响 ==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死魂灵》在俄国文学中,是写实小说的开首的模范,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它用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展现俄国当时的社会风貌。赫尔岑、别林斯基都给予《死魂灵》最高的评价,果戈理被誉为自然派的奠基人。《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并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 作品评价 ==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死魂灵》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ref>[https://www.sohu.com/a/252557016_488181 搜狐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