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因里希隕石坑

增加 2,52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海因里希…”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海因里希隕石坑 </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d/Heinrich_crater_AS15-M-2060.jpg/220px-Heinrich_crater_AS15-M-2060.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阿波罗15号]]<br> 拍摄的图像<br> [https://www.niaoleiba.com/lore/xxrmz.html 圖片來自百科故事] <br>
'''緯度'''    24.84°N<br>

'''經度'''    15.37°W<br>

'''月面座標'''  日出时16°<br>

'''命名來源'''  弗拉基米尔·瓦·海因里希</small>

|}
</div>
'''海因里希陨石坑(Heinrich)'''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中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捷克]]天文学家"弗拉基米尔·瓦茨拉夫·海因里希"(Wladimir Wáclav Heinrich,1884年-1965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left; margin: 10px 20px 10px 0;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2/Near_side_40_41.jpg/500px-Near_side_40_41.jpg" width="250"></center><small>[[海因里希陨石坑]]的周边<br>[https://www.niaoleiba.com/lore/xxrmz.html 圖片來自百科故事]</small>
|}
==概述==
'''海因里希陨石坑(Heinrich)'''该陨坑西北偏西毗邻较大的朗伯陨石坑、东北靠近突出的梯摩恰里斯陨石坑,较小的普平陨石坑位于它的东面、西南则横亘了年轻的皮西亚斯陨石坑。沿海因里希陨石坑的西北及西北偏北分别伸展着绵延的施蒂勒山脊和赫加齐山脊。

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4°50′N 15°22′W / 24.84°N 15.37°W,直径6.86公里,深约1.16公里。

海因里希陨石坑外观呈圆碗状,坑壁边缘完整清晰,内壁面平整且呈现较高的反照率。陨坑最大高出周边地形250米,内部容积约12.91公里,形态特征隶属"ALC 型"(以该类陨石坑的典型代表—卫星坑"阿尔巴塔尼环形山 C"所命名)。该陨坑属于一座相对孤单的撞击坑,附近只有一些细小的梯摩恰里斯陨石坑的卫星坑。

在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前,该陨坑曾被称作卫星坑"梯摩恰里斯 A"(所谓的"卫星坑标记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来命名)。
<ref>[https://www.niaoleiba.com/lore/xxrmz.html 海因里希陨石坑],百科故事,2020/03/03</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