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增加 6,16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湖北省汉川市,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108所重点中学之一,是湖北省示范中学。 学校创建于1940…”
'''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湖北省汉川市,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108所重点中学之一,是湖北省示范中学。

学校创建于1940年10月,起初栖身于城关镇北街李氏祠堂,1998年9月搬迁到城北霍城大道,学校占地面积186746.4平方米,建筑面积87529平方米。

==汉川市第一中学简介==

汉川一中创建于1940年10月,是湖北省首批命名的重点中学,也是孝感市首批授予的示范高中,起初栖身于城关镇北街李氏祠堂。1946年1月迁至西街阳台寺,1998年9月搬迁到城北霍城大道。

==学校简介==

汉川一中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10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11月,学校率先接受了孝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以93.34分的成绩被孝感市政府授予“市级示范学校”称号。为了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乃至跻身于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行列,汉川市委、市政府于1996年作出了“搬迁、兴建新一中”的决定。新建的一中坐落在城北霍城村,占地面积138528m2(208亩),规模宏伟,设计一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总建筑面积87529m2,绿化面积56000m2,绿化率98%,绿化覆盖率45.6‰,运动场面积41000m2,图书馆藏书109000册。建立了电子编目,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于2004年建立了多媒体校园综合网,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于2005年进入湖北省示范学校的行列。

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3248多人。其中住校生有2700多人,在岗教职工249人,离退休教师69人,中共党员(含离退休)91人,湖北省名师2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人,中学一级教师104人,省市学科带头人28人。1999—2006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7349人。其中升入清华、北大17人,少年班大学生18人,飞行学员25人。

==争创省示范==

1.早谋划,远打算,向最好看齐。2002年9月,汉川一中确定“争创省级示范学校”的目标,学校按照“省级”标准,大力优化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兴建了中心食堂,改建、装修了图书馆楼,安装了多功能校园网,改造了实验室,添购了图书及教学设备;投资200多万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了水塔周边圆形花坛、图书馆北部花坛及生物园透视围墙,完成了假山、喷泉等11个园林景点的建设,新植草坪25800平方米,培育时令花卉20000多盆,使学校变成了绿色的世界、花的海洋。

2.练内功,强素质,向“省级”冲刺。汉川一中确立了“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持之以恒地实施四大工程,打造一支德教双馨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工程中坚持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活动,将学校部分优秀教师的事迹汇编成册——《执着教坛铸师魂》,作为师德教育的校本教材。在“青蓝”工程中,学校聘请优秀骨干教师采取“一帮一”结师徒对子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采取“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办法,让青年教师“一年拜师,二年上路,三年挑大梁”。学校引进的近60名青年教师中,已有20多名青年教师成了“教学打通关、科研当尖兵”的教坛新秀。“名师”工程更是群星闪耀。汉川一中发展到有湖北省特级教师2名、湖北省骨干教师3人,孝感市名校长1人、孝感市学科带头人12人,汉川市十佳科技人才2人。 在教科研中,汉川一中围绕各学科课题研究,组织校级研究课,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仅2002-2003年学年度上校级研究课62节。每学年编发《教科研通讯》6期,年刊发各类教科研论文近100篇。学校领导一班人身体力行,以校长王正国为组长的省级课题《重点中学常规教学量化评价模式的研究》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截至2004年底,学校承接了3项国家级、7项省级、2项地市级课题研究。2004年底,汉川一中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级课题试验学校。

3. 求特色,出成果,向“一流”靠近。学校在“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力开展自主教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成长的舞台,学校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性教育活动,为学生开辟展示自我的宽广平台。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方式,使汉川一中成为一个永不谢幕的舞台。2002年至2004年高考,三年有12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在2005年高考中,汉川一中再创佳绩:上重点大学人数为312人,上大学本科线1017人。

2005年7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湖北省教育厅在汉川一中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正式命名汉川一中为湖北省级示范中学,赞誉汉川一中是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示范、依法办学的典范。

==办学特色==

学校确立了少年英才的超前意识计划,对心理素质好、思维敏捷、学有余力、年龄不满15岁的少年,实行“三制”(小组辅导的导师制、独立钻研的自学制、互帮助学的互助制),把培养情商结合起来,实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标。10年中为西安交大、中国科大、吉林大学输出了38名少年班大学生。

学校实行“三集中,一分散”的管理模式,兑苗子班学员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向中国空军输送了50多名飞行员,6次荣获广州军区和湖北教育考试院授予的“招飞工作特等奖”。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

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和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艺术教育重点启迪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超前意识学生的技术精神;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手段和自我控制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6,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