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增加 3,34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中国黑龙江…”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教堂建于1900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曾经是整个东亚地区东正教的枢纽教堂,地位远远超过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是哈尔滨最具代表的建筑。

==教堂的建立==

1899年,沙皇俄国在哈尔滨秦家岗建立中东铁路局的管理机构,并决定修建俄罗斯东正教堂。

修建教堂的决定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并在圣彼得堡发布了哈尔滨[[东正教]]堂设计竞赛的通知,最终选定了俄国教会著名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的设计方案,教堂的名称以基督教圣徒圣尼古拉(希腊语:Άγιος Νικόλαος,字面意思为“人民的胜利”,约270年~343年)的名字命名。

1899年10月13日是俄国圣母节,圣·尼古拉教堂在这一天举行了奠基仪式,但教堂在第二年春天的3月才正式开工建设。教堂建设工程由著名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则完成了圣母像及教堂内部的大量壁画。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都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也正由于俄国人对教堂的重视,虽然教堂也因义和团围攻哈尔滨而一度被迫停工,但教堂还是在1900年12月顺利完工,耗时仅一年。红军街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

圣·尼古拉教堂建成后,沙俄中东铁路护路队随行的东正教神父亚力山大·茹拉夫斯基以主祭司身份来到教堂,主持教堂和哈尔滨的东正教事务。

==建筑风格==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构成。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而为圣坛,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一个洋葱头形穹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中间与变细加长了的鼓座相联结。

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5/19/16156855_441124997.shtml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建筑风格简介],个人图书馆,2015-01-15</ref>,在人类[[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教堂建筑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改变、更新,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大体而言,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艺复兴]]式”、“宗教改革式”、“巴罗克式”、“罗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E01FQ2820516SPAM.html 法国最有名新哥特式建筑 穆兰圣心教堂],网易,2018-11-07</ref>等现代风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69,0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