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67
次編輯
變更
中国天主教述评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天主教述评'''》作者:顾裕禄著,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主教界掀…”
《'''中国天主教述评'''》作者:顾裕禄著,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主教界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并由此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是中国天主教的必然选择。作者身临其境,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这一历史进程。书中引用的天津天主教爱国人士张羽时的长文,曾于195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对当时全国天主教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作者本人也受到震撼。它为以后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作了舆论先导。书中披露的汉口、武昌两教区神职人员联合发出的对教廷传信部无理非党员认其合法选举主教的质问书,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教育意义。至于50年代上海天主教界的反帝爱国和独立自办运动,作者更加熟悉,他主编的《信鸽》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的反“封圣”斗争,是[[中国]]天主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爱国爱教、走独立自主自办道路的又一壮举。这一事件也进一步暴露了梵蒂冈坚持与社会主义中国为敌的错误立场并没有根本改变。而台湾地区的主教团,正是利用“封圣”事件选择混乱,乱中取利。作者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中梵关系的症结所在,表明了鲜明的立场观点。本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扬一贯的严肃认真作风,几易其稿,所复推敲,取材力求准确,立论力求公允,特别是对他熟悉的那部分史实烈军属得尤为充分。其老而弥坚的精神值得称道。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ref>[https://www.sohu.com/a/244559474_120776 概念史视野中的晚清天主教与新教],搜狐,2018-08-01</ref>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ref>[https://www.sohu.com/a/512968199_458151 中国信仰里的“神” ],搜狐,2021-12-29</ref>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关于唐代景教和元代天主教
第一节 [[唐代]]景教和天主教传人的关系
第二节 元之前方济各会士到过蒙都城
第三节 元初方济各会士来华
第四节 无代天主教状况及其特点
第二章 明末耶稣会士进入内地从失败到成功
第一节 方济各·沙勿略来中国未成
第二节 耶酥会士随葡商来到[[澳门]]
第三节 罗明坚初入内地
第四节 耶酥会士在内地建立的第一所天主堂
第五节 韶州、南晶、南京三地天主堂的建立
第六节 利玛窦定居北京
第三章 最早的天主教中文教科书和中国知识分子教徒
第一节 《天学实义》
第二节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延筠
第三节 黎光启为在华耶稣会士辩护
第四节 汤若望向宫廷传教
第五节 南明王太后和太子受洗信教
第四章 清初天主教的发展
第一节 汤若望为清廷效力
第二节 汤若望案昭雪以后
第三节 首批法国耶稣会士来华
第四节 罗文藻和吴渔山
第五节 许甘第大等中国教徒
第五章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第一节 利玛窦对中国国情的适应
第二节 方济各和多明我会士反对“利玛窦规矩”
第三节 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的介入
第四节 闵明我的奏章和康熙帝的批示
第五节 教皇特使多罗来中国
第六节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第六章 禁教时期的天主教
第一节 [[雍正]]帝下令禁止传习天主教
第二节 雍正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第三节 乾隆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第四节 潜入内地的传教士
第五节 嘉庆、道光朝前期天主教状况
第七章 近代天主教的发展
第一节 耶稣会士重来江南
第二节 遗使会士重入[[北京]]前后
第三节 教案的起因和义和团运动时的北堂
第四节 130多个教区的设置
……
第八章 梵蒂冈认伪“满洲国”与梵蒋建交详情
第九章 史贝尔曼与中国天主教及其他
第十章 中国天主教的历史性大变化
第十一章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建立
第十二章 自选自圣主教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天主教
第十四章 近二十多年来的新貌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主教界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并由此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是中国天主教的必然选择。作者身临其境,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这一历史进程。书中引用的天津天主教爱国人士张羽时的长文,曾于195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对当时全国天主教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作者本人也受到震撼。它为以后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作了舆论先导。书中披露的汉口、武昌两教区神职人员联合发出的对教廷传信部无理非党员认其合法选举主教的质问书,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教育意义。至于50年代上海天主教界的反帝爱国和独立自办运动,作者更加熟悉,他主编的《信鸽》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的反“封圣”斗争,是[[中国]]天主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爱国爱教、走独立自主自办道路的又一壮举。这一事件也进一步暴露了梵蒂冈坚持与社会主义中国为敌的错误立场并没有根本改变。而台湾地区的主教团,正是利用“封圣”事件选择混乱,乱中取利。作者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中梵关系的症结所在,表明了鲜明的立场观点。本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扬一贯的严肃认真作风,几易其稿,所复推敲,取材力求准确,立论力求公允,特别是对他熟悉的那部分史实烈军属得尤为充分。其老而弥坚的精神值得称道。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ref>[https://www.sohu.com/a/244559474_120776 概念史视野中的晚清天主教与新教],搜狐,2018-08-01</ref>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ref>[https://www.sohu.com/a/512968199_458151 中国信仰里的“神” ],搜狐,2021-12-29</ref>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关于唐代景教和元代天主教
第一节 [[唐代]]景教和天主教传人的关系
第二节 元之前方济各会士到过蒙都城
第三节 元初方济各会士来华
第四节 无代天主教状况及其特点
第二章 明末耶稣会士进入内地从失败到成功
第一节 方济各·沙勿略来中国未成
第二节 耶酥会士随葡商来到[[澳门]]
第三节 罗明坚初入内地
第四节 耶酥会士在内地建立的第一所天主堂
第五节 韶州、南晶、南京三地天主堂的建立
第六节 利玛窦定居北京
第三章 最早的天主教中文教科书和中国知识分子教徒
第一节 《天学实义》
第二节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延筠
第三节 黎光启为在华耶稣会士辩护
第四节 汤若望向宫廷传教
第五节 南明王太后和太子受洗信教
第四章 清初天主教的发展
第一节 汤若望为清廷效力
第二节 汤若望案昭雪以后
第三节 首批法国耶稣会士来华
第四节 罗文藻和吴渔山
第五节 许甘第大等中国教徒
第五章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第一节 利玛窦对中国国情的适应
第二节 方济各和多明我会士反对“利玛窦规矩”
第三节 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的介入
第四节 闵明我的奏章和康熙帝的批示
第五节 教皇特使多罗来中国
第六节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第六章 禁教时期的天主教
第一节 [[雍正]]帝下令禁止传习天主教
第二节 雍正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第三节 乾隆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第四节 潜入内地的传教士
第五节 嘉庆、道光朝前期天主教状况
第七章 近代天主教的发展
第一节 耶稣会士重来江南
第二节 遗使会士重入[[北京]]前后
第三节 教案的起因和义和团运动时的北堂
第四节 130多个教区的设置
……
第八章 梵蒂冈认伪“满洲国”与梵蒋建交详情
第九章 史贝尔曼与中国天主教及其他
第十章 中国天主教的历史性大变化
第十一章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建立
第十二章 自选自圣主教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天主教
第十四章 近二十多年来的新貌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