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关中城市群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关中城市群</big> ''' |- | File: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关中城市群</big> '''
|-
|
[[File: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p/20131012/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1992719&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31012%2F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
==基本内容==
中文名:关中平原城市群
政府驻地:各市
著名景点:西安兵马俑、渭南华山、宝鸡法门寺等
机场:西安机场、宝鸡机场、庆阳西峰机场、天水机场
方言:关中方言
所属地区:陕西、山西、甘肃
下辖地区:陕西6市、山西2市、甘肃3市
电话区号:029、0917、0913、0914、0933、0934、0938、0357、0359 等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
火车站:西安站、宝鸡站、渭南站、渭南北站、临汾西站、天水南站等
车牌代码:陕A/B/C/D/E/H/V、晋L/M 、甘E/L/M
==建设背景==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体系框架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西安中心城区;第二层次为紧密层,即四大副中心临潼、长安、咸阳、三原;第三层次为中间层,即西安都市圈三大外围中心城市渭南、铜川、杨陵;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即关中城市群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宝鸡、彬县、黄陵、韩城、华阴、商洛。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
==建设规划==
关中城市群是中国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枢纽区所在,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
规划立足于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教的领先性、地域的枢纽性和战略的安全性,按照国际关中、现代关中、人文关中、生态关中的要求,把关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既有一定综合实力、又有明显地方特色,既有浓厚历史气息、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群。
规划坚持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板块,做大做强西安市;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强小城市;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韩城、潼关等省级交界县城要全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重点培育“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城镇发展格局。
==区域范围==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
关中平原城市群主体功能区拼图
陕西省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
山西省的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的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甘肃省的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 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
该区域总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12%、2.79%和 2.14%。
==基础建设==
关中地区文教科研机构密集,目前共有各类公办高等院校52所,民办教育机构57所,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大学科技园区4个。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或产业基地,是关中产业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平台。
关中城市群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41%上升到2007年的44.64%。城市聚集功能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07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03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9.22公里/百平方公里,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该区域的生产总值达到3432.1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85.3%。
==发展因素==
有关城市体系的规模体系分布主要是从人口聚集角度来分析整个城市群的效率,一下面本文将从其他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中城市群规模体系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城市群内部城市产业关联程度
城市群要想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城市网络中发展,必须要合理针对各个城市进行产业分工,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对内更好的合作,对外更好的竞争。
目前关中城市群中三个县级市(韩城、兴平和华阴)仅仅只达到了国家设市的标准,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关中城市群缺乏一大批专业化的小城镇基础,一些城镇的工矿企业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布局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或军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植入特征,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较少,难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温州地区以民营企业集群块状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与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式企业集群与城市化相互推进发展模式也不同。由于缺少在全国或者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贸易的专业化城镇,关中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网络大都在区域之外,这使得关中城市群城市体系发展的基础显得单薄。
关中城市群的几座中等城市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的产业关联度都不高。作为关中城市群体系中的第二梯度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这五个中等城市应接受中心城市西安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转移,并向其它小城市和城镇进行产业、产品和技术辐射。但是,目前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在工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与西安市没有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城市与西安市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使得关中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城市群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功能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产业和要素向南京和苏锡常地区有效扩散相比,关中城市群由于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很难在开放环境下日益以城市群间竞争为特征的我国区域发展新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
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相互会发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而城市群区域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是城市流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而城市群内部的网络建设也会对城市化规模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因为这将降低城市间的交易成本,而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群中各级城市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陕西省的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骨架的关中地区整体公路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以西安环城高速为始点,将关中城市群主要城市连接并向外辐射的八条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关中地区环山公路正在修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关中城市群的交通网络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关中地区铁路里程相对较少,密度低,公路建设存在着网络性差、许多公路等级低,且通达度小的问题,这使得要素流动和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导致信息闭塞、思想保守,不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另外,关中城市群的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很滞后,目前城市间市场交易网络建设与国内其它区域差距很大,基本上还处于单个城市自成体系式的发展阶段:关中城市群城市间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资金联通网络建设也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关中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的滞后使得城市群内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缺少专业化城镇,难以传递大中城市的辐射力,很难把区域内分散的生产要素资源及经济活动通过网络集成与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形成关中城市群以城镇为节点,覆盖区域内生产、流通、服务、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网络,限制了城市群的发展。
(三)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区域间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对人才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不同阶层的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陕西省人力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把所投入的劳动者分为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高中(包括中专)学历劳动者、初中学历劳动者、小学学历劳动者和文盲半文盲劳动者五个层次,分别用L1、L2、L3、L4、L5表示,并用K表示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则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出为:上式中α,β,r,μ,v,η分别表示L1、L2、L3、L4、L5的产出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它们可视作常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1999年)等有关资料,对式(2)进行线回归可得到陕西省的投入产出情况。
显示陕西省经济还处于规模递增的发展阶段,文盲半文盲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为负数,表明这个层次的劳动者已过剩:同时,初中学历和小学学历劳动者的产出弹性较大,表明这两个层次劳动者的增加空间还较大。这是总体劳动者学历结构欠合理和整体素质较低的主要表现,而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也为负数。
产生这个现象的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资本投入不足,从1978—200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资本投入在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增长速度在6%—10%之间,与沿海省市比,相差甚远。在低速投入中物质资本的技术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技术水平的提高速度相对较慢。这就使得陕西关中地区很多的新兴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抑制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高学历劳动者就业机会的产生。另外,潜在劳动人口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陕西省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千分之12.30和千分之16.96,而陕西省由于受财力的制约主要抓了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特别是大学的升学率还是很低,这样,大部分劳动力人口现在就滞留在小学和初中层次上。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制约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这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导致了经济与教育的恶性循环。
关中地区高等学校密集程度在全国居前列,2002年关中地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41.16万人,在学研究生30901人,大专学历以上的劳动者供给相对过剩使得大量高校毕业生外流。人才外流和人才利用效率低下,也导致中青年骨干大量外流,科技人员大龄比率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关中城市群除西安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尤为突出。另外,成人教育和就业后再教育产业在关中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不能和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整个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相比差异非常大,这样也间接造成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最终从人力资源方面对关中城市群发展形成制约。<ref>[https://www.docin.com/p-1373743694.html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分析]豆丁网,2015-11-2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关中城市群</big> '''
|-
|
[[File: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p/20131012/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1992719&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31012%2F20131012160623-1474624870.jpg&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
==基本内容==
中文名:关中平原城市群
政府驻地:各市
著名景点:西安兵马俑、渭南华山、宝鸡法门寺等
机场:西安机场、宝鸡机场、庆阳西峰机场、天水机场
方言:关中方言
所属地区:陕西、山西、甘肃
下辖地区:陕西6市、山西2市、甘肃3市
电话区号:029、0917、0913、0914、0933、0934、0938、0357、0359 等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
火车站:西安站、宝鸡站、渭南站、渭南北站、临汾西站、天水南站等
车牌代码:陕A/B/C/D/E/H/V、晋L/M 、甘E/L/M
==建设背景==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体系框架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西安中心城区;第二层次为紧密层,即四大副中心临潼、长安、咸阳、三原;第三层次为中间层,即西安都市圈三大外围中心城市渭南、铜川、杨陵;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即关中城市群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宝鸡、彬县、黄陵、韩城、华阴、商洛。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
==建设规划==
关中城市群是中国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枢纽区所在,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
规划立足于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教的领先性、地域的枢纽性和战略的安全性,按照国际关中、现代关中、人文关中、生态关中的要求,把关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既有一定综合实力、又有明显地方特色,既有浓厚历史气息、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群。
规划坚持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板块,做大做强西安市;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强小城市;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韩城、潼关等省级交界县城要全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重点培育“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城镇发展格局。
==区域范围==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
关中平原城市群主体功能区拼图
陕西省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
山西省的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的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甘肃省的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 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
该区域总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12%、2.79%和 2.14%。
==基础建设==
关中地区文教科研机构密集,目前共有各类公办高等院校52所,民办教育机构57所,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大学科技园区4个。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或产业基地,是关中产业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平台。
关中城市群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41%上升到2007年的44.64%。城市聚集功能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07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03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9.22公里/百平方公里,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该区域的生产总值达到3432.1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85.3%。
==发展因素==
有关城市体系的规模体系分布主要是从人口聚集角度来分析整个城市群的效率,一下面本文将从其他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中城市群规模体系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城市群内部城市产业关联程度
城市群要想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城市网络中发展,必须要合理针对各个城市进行产业分工,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对内更好的合作,对外更好的竞争。
目前关中城市群中三个县级市(韩城、兴平和华阴)仅仅只达到了国家设市的标准,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关中城市群缺乏一大批专业化的小城镇基础,一些城镇的工矿企业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布局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或军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植入特征,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较少,难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温州地区以民营企业集群块状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与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式企业集群与城市化相互推进发展模式也不同。由于缺少在全国或者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贸易的专业化城镇,关中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网络大都在区域之外,这使得关中城市群城市体系发展的基础显得单薄。
关中城市群的几座中等城市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的产业关联度都不高。作为关中城市群体系中的第二梯度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这五个中等城市应接受中心城市西安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转移,并向其它小城市和城镇进行产业、产品和技术辐射。但是,目前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在工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与西安市没有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城市与西安市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使得关中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城市群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功能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产业和要素向南京和苏锡常地区有效扩散相比,关中城市群由于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很难在开放环境下日益以城市群间竞争为特征的我国区域发展新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
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相互会发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而城市群区域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是城市流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而城市群内部的网络建设也会对城市化规模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因为这将降低城市间的交易成本,而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群中各级城市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陕西省的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骨架的关中地区整体公路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以西安环城高速为始点,将关中城市群主要城市连接并向外辐射的八条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关中地区环山公路正在修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关中城市群的交通网络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关中地区铁路里程相对较少,密度低,公路建设存在着网络性差、许多公路等级低,且通达度小的问题,这使得要素流动和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导致信息闭塞、思想保守,不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另外,关中城市群的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很滞后,目前城市间市场交易网络建设与国内其它区域差距很大,基本上还处于单个城市自成体系式的发展阶段:关中城市群城市间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资金联通网络建设也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关中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的滞后使得城市群内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缺少专业化城镇,难以传递大中城市的辐射力,很难把区域内分散的生产要素资源及经济活动通过网络集成与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形成关中城市群以城镇为节点,覆盖区域内生产、流通、服务、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网络,限制了城市群的发展。
(三)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区域间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对人才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不同阶层的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陕西省人力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把所投入的劳动者分为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高中(包括中专)学历劳动者、初中学历劳动者、小学学历劳动者和文盲半文盲劳动者五个层次,分别用L1、L2、L3、L4、L5表示,并用K表示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则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出为:上式中α,β,r,μ,v,η分别表示L1、L2、L3、L4、L5的产出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它们可视作常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1999年)等有关资料,对式(2)进行线回归可得到陕西省的投入产出情况。
显示陕西省经济还处于规模递增的发展阶段,文盲半文盲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为负数,表明这个层次的劳动者已过剩:同时,初中学历和小学学历劳动者的产出弹性较大,表明这两个层次劳动者的增加空间还较大。这是总体劳动者学历结构欠合理和整体素质较低的主要表现,而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也为负数。
产生这个现象的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资本投入不足,从1978—200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资本投入在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增长速度在6%—10%之间,与沿海省市比,相差甚远。在低速投入中物质资本的技术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技术水平的提高速度相对较慢。这就使得陕西关中地区很多的新兴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抑制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高学历劳动者就业机会的产生。另外,潜在劳动人口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陕西省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千分之12.30和千分之16.96,而陕西省由于受财力的制约主要抓了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特别是大学的升学率还是很低,这样,大部分劳动力人口现在就滞留在小学和初中层次上。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制约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这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导致了经济与教育的恶性循环。
关中地区高等学校密集程度在全国居前列,2002年关中地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41.16万人,在学研究生30901人,大专学历以上的劳动者供给相对过剩使得大量高校毕业生外流。人才外流和人才利用效率低下,也导致中青年骨干大量外流,科技人员大龄比率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关中城市群除西安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尤为突出。另外,成人教育和就业后再教育产业在关中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不能和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整个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相比差异非常大,这样也间接造成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最终从人力资源方面对关中城市群发展形成制约。<ref>[https://www.docin.com/p-1373743694.html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分析]豆丁网,2015-11-2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