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眉田鸡

增加 4,87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白眉田鸡</big> ''' |- | File:0417165928625.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白眉田鸡</big> '''

|-

|
[[File:0417165928625.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baiven.com/uploads/allimg/20160417/0417165928625.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mrELjboLmLkElbYTkKIKmbELjboJmLkEkL8TkKIKmrELjbkI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TaGJGzqNqIPje9Jyv9Bj%20lHzrGRQUTPMkjmJ0PQjb0ExP5Gxv1Lj%20lHzqR7z4%3D%3D_-965668541&query=%E7%99%BD%E7%9C%89%E7%94%B0%E9%B8%A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白眉田鸡(学名:Porzana cinere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小型涉禽,体长约20厘米。是一种灰褐色秧鸡。

嘴短,头部斑纹明显,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头两侧至胸灰色,有橄榄褐色穿眼纹,其上方有一白色眉纹,

下方也有一白色斑纹,此明显的面部花纹可与其他同域田鸡相区别。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

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

性羞怯。喜漫水草地、沼泽及稻田。通常成对活动。分布于东南亚的南部、

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及太平洋岛屿。

外文名White-Browed Crake

中文学名白眉田鸡

拉丁学名Porzana cinere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目鹤形目科秧鸡科属田鸡属种白眉田鸡

亚 种无亚种命名者及年代Vieillot, 1819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

==形态特征==
白眉田鸡成鸟两性相似。额灰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背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腰至尾上覆羽亦为橄榄褐色但无黑色斑点。

面及胸灰色,有白色眉纹及橄榄褐色穿眼纹,在穿眼纹下方也有一白色斑纹,形成的面部花纹较为醒目。颏、喉白色,

腹中央亦白色,腹以下皮黄色,两胁黄褐色。幼鸟白色眉纹不明显,头是褐色而不是灰色,颈、胸和两胁是皮黄至淡褐色而不是灰色。

虹膜褐色。[[虹膜]]红色。嘴黄色,基部有红斑。腿和脚橄榄绿色。

大小量度:全长18-21厘米;展翅长27厘米;体重50克;嘴峰17-23毫米;翅长91-98毫米;尾长45-51毫米;跗蹠长36-39毫米。

==栖息环境==
栖息于长有茂密植物的海岸和淡水或咸水湿地,如沼泽地、河流、湖泊、水塘、污水池,特别是有大量漂浮植物的湿地;

也见于草地和农田,包括放牧地、[[水稻田]]、灌丛、树林、棕榈林和红树林;主要在低地生活,其栖息地可能是季节性的或暂时性的。

==生活习性==
在分布区内为留鸟,但在某些地区可能为部分迁徙鸟。在澳大利亚北部为雨季候鸟,推测定期沿约克角海峡的湿地迁飞。

1975年11月和1976年6月之间有112只白眉田鸡在太平洋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的布比岛屿(Booby Island)撞上了灯塔。

全天活动,在清晨、傍晚和阴天更为活跃,善于游泳和潜水,常成对活动。杂食性,吃蚯蚓、蛞蝓、水蛭、水蜘蛛、

昆虫、蝌蚪和小鱼,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在泥地和水边觅食,常在漂浮植物上行走,以急行急止的方式捕捉猎物,

也捕捉飞行的昆虫。常在游泳时从水面探寻食物,也会漂在水面上静静地将颈伸直平行于水面,用喙突然啄住水生昆虫。

==分布范围==
可能灭绝:日本。

区域性灭绝:关岛。

流浪:香港、马绍尔群岛。

现存(繁殖):柬埔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菲律宾;新加坡。

现存(栖息):澳大利亚、[[文莱]]、斐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喀里多尼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泰国、东帝汶、瓦努阿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各地有所不同:加里曼丹岛是4-6月,[[菲律宾]]7-8月,10月出现雏鸟;澳大利亚1-5月,在昆士兰北部9-11月有幼鸟出现。

单配制,在非繁殖季节可能仍保持配对关系,可能永久具领域性。巢建在地面的草丛上,或建于沼泽植物中,

有时在水深1米的水草丛中,常将周围植物折弯用作巢的天篷,也有建在红树林的树叉上。巢松散扁平,外径约15厘米,

深约3.5厘米。通常每窝产卵4枚(范围3-7枚),每天产1枚卵,卵的大小为30毫米×23毫米,两性轮流孵卵,

孵化期18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和照顾约4周,在长出飞羽后很快开始换羽。

在澳大利亚每年可产1-2窝。 <ref>[https://www.birdnet.cn/thread-1895819-1-1.html 白眉田鸡],搜狗, 2016-11-12</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17,4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