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承贵

增加 1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81、《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 《[[福建论坛]]》2004年5期。
82、《西方宗教视野中的中国宗教》, 《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6年第2期。
83、《宗教与哲学的未来走向》, 《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6年第4期。
84、《张栻佛教观探微》,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2007年第3期。
85、《宋儒处理佛儒关系的策略》, 《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2008年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光明日报》转摘。
86、《叶适思想世界中的佛教》, 《 [[ 河北学刊 ]] 》2006年第4期。
87、《胡适认知老子"道"的三个向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
88、《"忠"之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 《探 [[ 索与争鸣 ]] 》1999年3期。
89、《论严复对中西政治文化的整合》, 《 [[ 福建论坛 ]] 》1999年2期。
90、《朱熹视野中的禅宗》 , 《华夏文化》2004年2期。
91、《杨简的儒学观》, 《 [[ 南昌大学学报 ]] 》1997年1期。
92、《〈老子〉"道"之境界论》, 《中国文化月刊》2002年8期。
93、《科学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 《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94、《儒学治理社会的三个环节》,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6期。
95、《中国传统道德结构发微》, 《孔孟月刊》(台)1999年8期。
96、《传统道德价值外倾之源探幽》 《孔孟学报》2000年9月。
97、《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三大变革走向》 《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 》2/02期
98、《论语》《道德经》相似项比较 《学术论丛》1997年3期
99、《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情结》 《 [[ 河北学刊 ]] 》2005年第2期
100、《严复中西比较与结合思想综论》 《 [[ 南昌大学学报 ]] 》1994年3期
101、《严复中西教育思想比较与结合》 《 [[ 江西教育科研 ]] 》1993年6期
102、《2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分合趋势及其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1期
10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 [[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 》2003年1期
104、《价值中立与社会科学研究关系讨论述评》 《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 》2001年1期
105、《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义》 《求实》2001年8期
106、《"法"何以辅"德"?》 《 [[ 探索与争鸣 ]] 》2001年7期
107、《文化视域中的慧远报应论》 《 [[ 燕山大学学报 ]] 》2002年3期
108、《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理论方法探索》,《 [[ 福建论坛 ]] 》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文化研究》1993年第4期)
109、《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 [[ 南昌大学学报 ]] 》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中国哲学》2002年第1期)
110、《价值主义的陷阱: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任务之检讨》,《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09年第9期。
== 获奖 ==
17、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
18、入选国家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
19、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
20、美国 [[ 西来大学 ]] 国际佛教研究荣誉奖"IABHonoree2005"(2005)
21、第十七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2003)
2.南昌大学优秀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严复文化观研究(1993-1996)
3. [[ 江西省教育厅 ]] 社科基金项目:明代江西哲学家研究(1996-999)
4.江西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1999-2002)
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研究(2005-2007)
10.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儒士佛教观研究(2005-2008)
11.国家教育部"985"二期子项目:宗教与哲学(2005-2008)
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2010JDXM008)。
== 主要学术主张和观点 ==
'''A、文化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方面'''
1、凡是文化都有价值,但其价值大小、正负,取决于主体的理解和应用。
5、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史上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的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
'''B、中国传统道德及其转型方面'''
1、中国传统道德存在一个由道德本体、道德范畴和道德实施途径所构造的有机系统。
4、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有三个来源:天道设教、性道设教、人道设教。
'''C、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
1、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历经了四次变迁。
2、人文社会科学方法既是20中国学术的晴雨表,也是影响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大要素之一。
3、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健康服务于学术必须正确解决:不同方法之间关系问题、方法与主体关系问题、方法与研究对象关系问题、方法与 [[ 政治意识形态 ]] 关系问题等四大问题。
'''D、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转型方面'''
1、中国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过程也是被理解、被解释的过程。
2、中国传统哲学近现代转型在学术层面主要通过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 [[ 自我认知 ]] 范式等五大范式而展开。
3、中国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之成果主要是积极的。
5、中国传统哲学近现代转型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哲学如何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使自身在哲学意义上获得进步仍然是个重大课题。
'''E、 [[ 儒家思想 ]] 及儒学研究方面'''
1、儒家思想最根本的特质是它的生命性、生态性。
2、 [[ 人文关怀 ]] 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儒家思想的义理需要做全面、深入的解析。
7、儒学的发展道路可以是多元的。
8、 [[ 儒家思想 ]] 主要是人文层面的义理,不是自然科学层面的义理。
'''F、儒佛关系方面'''
1、宋代儒士佛教观是考察、评估宋代儒佛关系的一个重要坐标。
2、宋儒对佛教存在大面积的误读误解。
3、宋儒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预制了宋代 [[ 新儒学 ]] 中儒佛关系基本格局。
4、宋儒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6、宋明新儒学中儒佛关系是"儒体佛用",非"佛体儒用",更非"阳儒阴释"。
'''G、其他'''
1、以自然科学方法评估人文学术成果或作品将导致人文学术成果假冒伪劣泛滥,将摧毁人文学术精神。
4、一个学术批判精神匮乏的民族,或者不能容忍学术批判的民族,永远不能健康成长。
5、中国的人文资源被当下的 [[ 政治体制 ]] 无情分割,造成古今中外少有的人文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可悲的是,无数人享受着这种浪费而毫无觉悟、不知廉耻。
6、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休闲路向,是中国古代思想主体回避时局的无奈选择,它虽然是开在中国思想文化大树上的花朵,但它无法代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根本精神,现代学者不应将这种路向作为自己的主要学术追求,若如此,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孝,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悲哀。
== 参考资料:==
1. [[ 简历 ]] . .南京大学 . 2013-01-05
29,4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