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坝镇

增加 13,43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坝镇'''位于巢湖市南端,与无为县庐江县、白湖农场相毗邻,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辖8个村(居…”

'''坝镇'''位于巢湖市南端,与[[无为县]]、[[庐江县]]、白湖农场相毗邻,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辖8个村(居)委会,人口3.8万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镇”。

2018年4月,入选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坝镇] </ref>

==基本内容==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千年魏家坝,百里关河街”,坝镇因魏家坝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30′40″~117°38′15″,北纬30°15′30″~30°20′10″。地处巢湖市南部,与无为县、庐江县、安徽省白湖农场相毗邻。人民政府驻坝镇街道社区,电话区号0551,邮政编码238056,距巢湖市区45公里,距合肥城区100公里。

政区沿革民国期间属湖东县。1949年5月湖东县撤销,坝镇划归巢县。1972年2月11日,坝镇公社分为坝镇、青山两公社;1984年,成立乡级镇坝镇;1991年撤区并乡设立坝镇至今。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姥山、青山、湖东、街道、石塘、夏店、联河、泉水等8个村(居)民委员会。<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基本内容] </ref>

==坝镇风貌==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785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113人,城镇化率32%。总人口中,男性19534人,占51.6%;女性18320人,占4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7210人,占98%;少数民族44人,占总人口的2%。辖区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7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坝镇人民获得新生,生产力大解放,生活水平大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坝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勤劳、智慧的坝镇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扩大开放、抢 抓南遇、加快发展。他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大镇,商贸流通强镇。在较短的时 间内,建起了富硒香大米、双低油料、无公害茶叶、三元杂交猪、良种鸡五个生产基地,建农业支柱产业,创 生态农业品牌,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农业大镇称号。

坝镇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十分注重民营经济发展。多年来,他们坚持利用当地民间资本和对外招商引资两手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一大批工业项目入驻镇工业集中区内。目前,已建成了针织、渔具、建材、水产、畜禽、塑化、茶叶、粮油加工八个支柱产业,带动了坝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道路建设和集镇建设得以同步发展。现在这里对外交通已建成了槐坝、沐坝、坝关、坝店、坝盲、坝青六条干道。镇内已实现了村村通工程,镇内外交通十分便捷通畅。集镇一改往日“丁”字街、断头路。如分,镇上“井”字街的建成和环镇路沟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镇区完善的功能设施,宽阔的水泥街道,整洁的商业铺面,美丽的景观花园,明亮的路灯装饰,现代气息的雕塑小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图,许多外地人来坝镇赞叹不已,说它不亚于一个小县城。当今,坝镇商贸流通更加繁荣,在居、无、庐三县菇寻中的商贸中的地位更加突出。<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坝镇风貌] </ref>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地形呈开口状,三面环山,地势均向白湖倾斜。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圩、冲相间,交错分布。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5℃,0℃以上活动积温5726℃,持续天数315天,10℃以上持续天数233天,积温5024.6℃。多年无霜期247天,年降水量1100-1200㎜。适宜粮油棉等多种作物生长。

'''水文'''

境内有兆河支流穿过,兆河自青山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白湖,流经东新河、老河道、西新河,境内河道长3公里。白湖位于境内西南,与庐江县交界。

'''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岩,地质储量30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龙王山、泉水沿山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00万立方米。

==经济发展==

'''基本情况'''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镇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建材加工、制鞋服装、渔网生产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至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2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多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增加值0.3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按行业划分:规模以上针织服饰企业1家,实现工业产值0.5亿元;建材加工企业1家,实现工业产值0.5亿元;粮食生产加工企业2家,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渔网生产企业1家,实现工业产值0.4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60%以上,成为促进我镇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主要特点'''

'''总量迅速增长'''

目前,全镇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今年1-9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工业增加值0.2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税0.2亿元,同比增长19%,综合效益指数27%,比去年提高60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量迅速扩张。   

'''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安徽省富硒香生物集团获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依托丰富的粮、棉、茶叶、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我镇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茶叶生产、服装、制鞋、渔网生产等一批支柱产业。   

'''园区发展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目前,镇工业集中区有两处,一处是田埠工业集中区,一处是联河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1家。带动就业1000多人。

'''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自“工业强镇”战略实施以来,我镇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先后培育都督名优茶、富硒香生物集团等“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个,市级“名牌产品3个,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经济发展] </ref>

==主要因素==

近年来,虽然我镇支柱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固,总体竞争力不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我镇工业企业主要是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初加工多,精加工少,附加值不高,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资源利用率低,企业竞争力弱,生存周期短,导致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项目用地储备不足'''   

工业用地难是当前制约我镇工业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全镇大部分企业没有存量土地,土地指标紧张,置换成本高,难度大,由此造成,即使是发展前景很好的工业项目,也无法征用到土地,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制约了一些工业基础较好工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形成缓慢'''   

近年来,我镇工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工业企业总体分布较散,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仍未形成,且存在产业链短,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镇域经济发展思路'''

坚持工业立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立足精深加工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不断推进支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壮大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骨干支撑作用。根据我镇工业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壮大建材加工、食品加工、渔网生产、制鞋服装四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至“十二五末”全镇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0%以上。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家。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年均递增2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年均递增20%;其中产值超1亿元企业2家,投资在1亿元以上项目5个。<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主要因素] </ref>

==发展对策==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   

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把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集聚,推动工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培育以富硒香生物集团、宏强粮油贸易、高路上食品、都督名优茶、厨刀食品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4亿元;二是培育壮大以安邦塑业科技、龙王山新型建材科技等为龙头的建材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亿元;三是培育壮大以宝盛针织服饰、鑫美针织服饰、金瑞鞋业、启好鞋业等制鞋服装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亿元;四是培育壮大以正泰渔具、杰成渔具、龙王渔具等为龙头的渔网渔具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亿元。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支柱产业发展积蓄后劲。坚持“东向发展战略”不动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抢抓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及支柱产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承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为目标,以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保障,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利用现有优势企业引进与之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强的项目,拉近与优势的产业相配套的相关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发挥现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条件,有选择地引进技术、产品、项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工业用地,坚持“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总体思路,实现产业集聚的更大突破。加大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我镇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偏小,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对镇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工作,形成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竣工一批、开工一批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力促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建成投产;其次引导安邦塑业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做大做强;再次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帮扶联系制,从全镇工业企业中筛选出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围绕企业上规模、做大做强、技术改造、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企业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镇域工业增添新的亮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集聚能力。一是产业政策支持,将重点产业集群列为工业优先发展目录,明确布局。切实做到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前期工作支持优先,投资项目审批优先,土地指标安排优先。二是规划建设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推动现有支柱产业集约化发展,向工业园区集中,从而带动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地发展。三是资金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土地政策支持方面,优先争取工业用地指标,优先帮助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对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支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发展对策] </ref>

==荣誉记录==

2018年4月,入选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5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