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悲慘世界曾被[[英國]][[BBC]]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ref>[http://www.bbc.co.uk/radio2/shows/paige/essentialvote.shtml Elaine Page] - [[BBC]] </ref>。2005年10月8日,該劇在[[倫敦]][[皇后劇場]]慶祝20週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經預訂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魯·洛伊·韋伯]]的《[[貓 (音樂劇)|貓]]》,成為[[西區 (倫敦)|倫敦西區]]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与《[[猫 (音乐剧)|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19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原著作者==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於[[法國]]的Besancon(但是他認為巴黎是他「靈魂的出生地」),父親曾經是[[拿破崙]]麾下的將軍。他從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時期,他的文學底子就相當厚實,對於各類學問也廣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決心要當文學家。他二十歲與青梅竹馬的女友Ad𥱥e Foucher結婚,同年發表第一本詩集「頌歌集」(Odes et po粃ies diverses),開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歲的雨果發表了「巴黎聖母院(又譯:鐘樓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這部小說生動地描繪了一四八二年法國的社會情形,也對人性的層面提出了嚴肅且深刻的問題。他接下來一部世界聞名的小說巨著,就是耗費十四年光陰,完成於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現在被改編為音樂劇,風靡全球數百萬音樂人口的-「悲慘世界」(Les Mis籄ables)。
成功的改編 「悲慘世界」是一部大部頭的小說,當年出版時厚達一千兩百頁,而依本地遠景出版社鐘文的譯本,更是厚達五冊共2119頁,一百二十萬字,這樣一部時空背景橫亙二十年的長篇小說,要將之改成三個多小時就演完的音樂劇,委實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䭰berg與Alain Boublil兩人卻做到了。這算是兩人第二次合作音樂劇,一九七三年他們曾經在巴黎推出「法國大革命」一劇,結果相當成功,一九八○年兩人再度推出「悲慘世界」,造成更大的轟動。倫敦[[音樂劇]]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認為這齣劇相當有潛力,於是請了Kretzmer、Fenton與兩位原作者合作,改編成倫敦與百老匯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慘世界」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舉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後佳評如潮,獲得觀眾極大的迴響,隨後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劇也獲得樂評青睞,奪得八項「[[東尼獎]]」,真可說是叫座又叫好了。
== 制作 ==
=== 背景 ===
同时,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和动力的冉阿让在修道院等待自己的死亡。芳汀的灵魂出现,感谢他抚养了自己的女儿,要带他进入天国。馬里斯和珂赛特冲进房间道别。冉阿让感谢上帝让他活着看到了这番景象。馬里斯感谢冉阿让救了他的命,把他称作圣人(“冉阿让之死”)。冉阿让给了珂赛特写在纸上的告解,说明了自己的过去和芳汀的故事,在芳汀和爱潘妮灵魂的陪伴下死去升入天国。在那里,革命中死去的亡魂唱起展望未来的天堂之歌(“你可听见人民在歌唱/尾声”)。
== 舞台剧版本 ==
===英国伦敦西区原版(1985)===
在1982年,英國的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開始製作[[英語]]版本,並由赫柏特·克雷茲莫(Herbert Kretzmer)填詞。英語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導演,於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Barbican Theatre開幕。[[百老匯]]的版本則在1987年開幕,並在[[東尼獎]]12項提名中奪得八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音樂,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匯歷史中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排行第三。
悲慘世界在2006年11月9日重回百老匯舞台,在Broadhurst Theatre開始限定期間的演出,於2008年1月6日結束復排演出。
==參見==
{{Reflis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