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228
次編輯
變更
上海财税
,無編輯摘要
《'''上海财税'''》是由 [[ 上海市财政局 ]] 、上海市税务局和上海市财政学会主办的经济类综合性学术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209775524_333993 学术期刊的几种分类方式],搜狐,2017-12-11 </ref>。
==简介==
财政、税收、财务与会计专业刊物。旨在宣传财税 [[ 政策 ]] ,探讨财税 [[ 理论 ]] ,介绍财税工作经验和有关知识,推动财政税收、财务体制的改革。
==概论==
上海作为我国嘴重要的经济中心 [[ 城市 ]] ,在人均GDP近5000美元迈向7500 [[ 美元 ]] 的新一轮发展中,“新教兴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更须实施“科教兴市”总战略,增加科技资金投入总量,改善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国际上一般认为, [[ 研究 ]] 与开发经费占FDP的比重在1%或以下时,时缺乏创新能力的;达到1~2%时,可以有所作为;达到2%以上时,就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上海2002年的GDP达到5408.8亿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89%。这一方面说明,还要继续加大对 [[ 科技 ]] 资金的投入。问题在于加大投入的钱从何来?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 [[ 市场 ]] 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政府调控,适时解决市场难以较快发挥作用的问题。在政府转向公共 [[ 政府 ]] 、财政转向公共财政的过程中,政府应量力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市场机制发挥,激活市场主体——企业来承担大部分科技投入。
目前,上海企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市场 [[ 意识 ]] 薄弱,依赖政府指挥是重要原因之一。千不久,市科委主持召开了一系列落实“科教兴市”总战略的座谈会,不少与会者都将话题围绕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上。当然,政策扶持导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争取财税政策支持是必须的,但过分强调支持而忽视 [[ 企业 ]] 的自身因素,固守对政府的依赖情节势必导致企业科技进步投入不足。
在科技投入上,政府也应有所作为。对此,著名 [[ 经济学家 ]] 吴敬琏先生有精辟的见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不是决定于政府给了多少钱,调动了多少人,研制出多少技术,而是决定于是否有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这正是“科教兴市”政策的聚焦点。就财税政策而言,一是要在制度安排上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企业积极大胆地加入科技投入。二是调整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之间地分配比例,以加快科技成果 [[ 产业 ]] 化地进程。有资料显示,上海在科学研究<ref>[https://www.sohu.com/a/123304882_465226 普通人如何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公民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搜狐,2017-01-03</ref>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地资源、资金配置比为8: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2。三是突出重点,高效运作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向关键项目投入启动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资的主体,辅之以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倾斜,相信 [[ 上海 ]] 的科技发展,包括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一定能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