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66
次編輯
變更
彰化八堡圳
,無編輯摘要
相傳有一天,一位老翁前去指導,利用籐、鉛絲紮木或竹條做成像笱(一種捕魚的竹器)的籠子,再內填石塊,堆疊這些籠子,安置在河中成為水壩以引溪水入大圳。從此旱地變良田,農民收入大增。施世榜為感謝他的功勞,要贈以千金,但這位臺灣最早的水利工程師,拒絕受酬,也不願告知姓名,只自稱「林先生」而翩然離去。後人感念其恩德,在二水取水口附近建一廟宇以祭拜紀念,此廟稱為「林先生廟」。廟雖經過幾次翻修,但仍在原地,民國66年彰化水利會重修此廟,還立了紀念碑,除了讓後世「飲水思源」外,也讓人學習「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而彰化水利會的「彰化用水管裡中心」就在廟旁。<ref>[https://www.wra04.gov.tw/cp.aspx?n=11029 八堡圳,台灣最早的灌溉水路-水利署第四河川局</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八堡圳03.jpg|缩略图|二號 取 水口[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team2/eight.htm 照片來自]
四、八堡圳傳奇
[[File:八堡圳04.jpg|400px|缩略图|右|籠仔筍引水工法[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team2/ 照片來自]]]
已有280多年的彰化縣八堡圳,灌溉了彰化縣20,000多公頃的農田,彰化縣約佔全國1/5的稻穀,半數以上都引八堡圳水灌溉,所以有人稱八堡圳是「彰化之母」。現在的八堡圳水門,是在民國廿一年時做的,舊水門因年久損壞,為了做新八堡圳水門,在現在的倡和村內道路和堤防垂直相接的地方,做臨時導水路,而且為了引地勢較低的溪水到臨時導水路,還挖深村內的溝渠,使圳水能順利導流到當時稱為「埤寮」的林先生廟附近,注入八堡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