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亚历山大三世

增加 6,47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亚历山大三世 (俄罗斯帝国皇帝) 编辑''' </p>|-|<center><img src="https://tile.loc.gov/storage-services/service/pnp/cph/3c20000/3c20000/3c20600/3c20687v.jpg#h=1024&w=824"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loc.gov/item/98508495/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45年3月10日-1894年11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三世(英语:Alexander III),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在位),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1圖片來自loc]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1] </small> 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德意志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亚历山大在位期间,是俄罗斯工业|}
[[Category教宗]]'''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PP. III;{{bd|約1105年||1181年|8月30日}})本名'''羅蘭多·巴蒂內利'''(Orlando Bandinelli),1159年9月7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9月20日即位至1181年8月30日為止。<ref>{{cite web |title=Pontiffs |url=https://w2.vatican.va/content/vatican/en/holy-father.index.html |publisher=Holy See |accessdate=2019-09-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09162143/https: //w2.vatican.va/content/vatican/en/holy-father.index.html |archivedate=2019-09-09 |language=en}}</ref>從14世紀以來,他被認為是巴弟內利貴族家族中的成員,但這還沒有被證實。 ==生平==亞歷山大三世是神學及法律家。1140年他在[[博洛尼亚]]教書時,寫了一本法學大綱,而且為《[[格拉提安教令集]]》注釋,另外則寫有神學論文多篇。他在[[教宗恩仁三世]]時代被擢升為執事級樞機,在[[教宗亞德四世]]時為最得力的顧問。 [[腓特烈一世]]是中古世紀德國最偉大的皇帝,他夢想仿效[[查理曼]]能有效的統治義大利。亞德四世看出了他的野心,如果不抑制腓特烈的野心,他除了會成為全歐洲的主人外,連教會都會受他的控制。1159年,亞德死後,半數的[[樞機]]們選出了一位精通法典又意志堅強的卓越人物擔任教宗,就是亞歷山大三世。 餘的少數樞機們,得到羅馬教士及皇帝的支持,另選一人為教宗,稱對立教宗維篤四世 (1159年-1164年),雖然選舉具有合法性,但腓特烈對亞歷山大三世的堅強感到不安,所以 支持威克多,甚至召集一個教會會議,叫他們公開表示擁護威克多。但是亞歷山大三世受到[[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匈牙利]]及[[西西里]]的支持。 這種作法使得教會的自主性受到了威脅,亞歷山大三世不得不處理,他將腓特烈和對立教宗開除教籍。可是[[德 ]]大 已壓境,1167年他只好先放棄[[羅馬]]前往[[法國]]避難,聯合[[義大利]]各城作戰,雙方互有勝負,戰爭拖了17年,1176年腓特烈军在[[莱尼亚诺战役]]慘敗,腓特烈不得不認輸。1177年,亞歷山大三世當時在[[威尼斯]],腓特烈前去求饒,在[[聖馬爾谷]]大殿前跪伏亞歷山大三世腳下請求寬恕。亞歷山大三世把腓特烈拉起來,恢復了他的教籍,並賜他一個「平安之吻」(Kiss of Peace)<ref>祈柏爾,《基督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李林靜芝譯, (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86),147。</ref>,表示寬恕,因而签订了《威尼斯和约》,将对立教宗帕斯卡尔三世为腓特烈的妻子贝亚特丽丝主持的皇后加冕仪式视为无效,此后不得称贝亚特丽丝为皇后。和约还规定即使腓特烈驾崩,他的妻儿继承权力后也要遵守。至此,腓特烈企圖控制教宗的計畫破滅,他只能對德國境內各主教行使其威權。 在亞歷山大三世的任內,[[坎特伯雷大主教|坎特伯雷總教區總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和英王[[亨利二世 (英格兰)|亨利二世]]在教會法庭的獨立權力問題上發生嚴重爭論。亨利二世在1164年《[[克拉伦敦法典]]》裡,禁止教會向羅馬上訴,衝突的結果,贝克特被放逐到[[法國]]。1170年聖誕,贝克特回到[[坎特伯里]],在他自己的祭壇前被殺害。基督徒震怒,立刻奉贝克特為殉道者。亞歷山大三世在1173年封贝克特為[[聖徒]],並訂立法規,規定以後一切敕封聖徒是[[教宗]]特定的權力。1179年,亞歷山大召開[[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為改革通過法案。亞歷山大三世死在羅馬近郊[[奇維塔卡斯泰拉納]],他的屍體安葬在[[拉特郎堂]]內。 === 治观点===亞歷山大三世是第一位直接關注波羅的海以東地區宣教活動的教宗,他可能於1164年在瑞典設立了[[烏普薩拉]]總主教,這件事是在他最親密的朋友[[隆德]]大主教埃斯基爾的建議下做成的。 埃斯基爾曾經任命一位[[本篤會]]的修士福克為[[愛沙尼亞]]的主教,但他因為和丹麥國王有衝突,而被流放到法國的克萊爾沃。1171年亞歷山大成為第一位解決芬蘭教會問題的[[教宗]],據稱芬蘭人騷擾神父並且只有在戰爭時期才倚靠上帝 亞歷山大不僅擊敗了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巴巴羅薩]],還因著1170年發生的[[托馬斯·貝克特]]謀殺案,使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屈服。他和貝克特的關係非同尋常,後來在1173年,貝克特被封為聖徒。<ref> Norton, Christopher (2006). St. William of York. Rochester, NY: Boydell Press. p. 193. ISBN 1-903153-17-4. </ref> <ref> St. Thomas Becket. Biography.com. Retrieved: 21 March 2013.</ref> 這是由亞歷山大封聖的第二位聖徒,而第一位是1161年的[[懺悔者愛德華]]。<ref> Norton, Christopher (2006). St. William of York. Rochester, NY: Boydell Press. p. 193. ISBN 1-903153-17-4.</ref> 不過,他在1172年確認了亨利愛爾蘭之領主的地位。 通過1179年5月23日簽發的[[教宗]]詔令,他承認了[[阿方索一世 (葡萄牙)|阿方索一世]]葡萄牙國王的權利,而這個國王的稱號是阿方索自封的。這在葡萄牙成為一個被世界承認的獨立王國的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阿方索從1139年開始就已經在使用國王的稱號。)<ref> Peter Linehan and Janet Laughland Nelson, The Medieval World, Vol.10, (Routledge, 2001), 524.</ref> ===改革成就===即使作為一名逃亡者,亞歷山大仍然受到法國[[路易七世 (法兰西)|路易七世]]的青睞和保護。1163年,他召集來自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神父與主教參加[[圖爾]]會議(Council of Tours),除其他事項外,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教會聖職的非法劃分、教會牧者放高利貸,占用十一奉獻。 1179年三月,亞歷山大三世召開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即[[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這是中世紀最重要的教會會議之一,天主教稱之為第十一次[[大公會議]]。這個法案包括了好幾個[[教宗]]為改善教會狀況而製定的計劃書,其中規定,如果未達到三分之二[[樞機]]的選票,沒有人可以被選為教宗。<ref> Joseph F. Kelly, The Ecumenical Council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 History, (Liturgical Press, 2009), 83.</ref>該規則於1996年略有改變,但2007年又恢復原狀。這次會議標誌著亞歷山大三世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然而,這次會議結束後不久,羅馬共和國就迫使亞歷山大三世離開[[羅馬]]這座城市,他從此就再也沒有重新回到羅馬。1179年9月29日,一些貴族建立了反亞歷山大三世聯盟。但教宗通過明智地使用金錢,仍然把握大權,控制局面,結果他在1180年1月被世俗權貴免職。1181年,亞歷山大三世開除了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 (苏格兰)|威廉一世]]的教籍,並且禁止他參加任何聖事活動。 他於1181年8月30日在[[奇維塔卡斯泰拉納]]去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人物]]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