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2
次編輯
變更
龍目井龍泉宮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龍目井龍泉宮''' </p>
|-
|<center><img src="https://8.share.photo.xuite.net/sonarddg30751009/182ecf3/10614117/492146318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sonarddg30751009/twblog/brick-view/128874768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龍目井龍泉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青泉街106號,主祀[[天上聖母]]。平日[[香火]]鼎盛,是當地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主神天上聖母媽祖的聖誕千秋日。百年深根、慈悲濟世,舊城十三角落媽祖廟,龍目井龍泉宮,慈悲為懷龍泉媽<ref>[https://yawjong.pixnet.net/blog/post/39039055 龍目井龍泉宮],痞客邦,2012-0719</ref>
==建造歷史 ==
龍目井剛開拓之時,居民僅數十戶,大都以務農為業,生活儉樸,為求精神寄託,開墾順利,在今龍泉宮現址,蓋一座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
內惟龍泉宮開基二聖母渡臺之緣由,依本庄林氏家傳所記載,[[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廈門]]因沿海地區盜寇侵襲嚴重,[[福建]]旱災又起,尤其以[[同安]]地區特別嚴重,因粒米欠收,饑民遍地,導致[[福建]][[同安縣]]慶湖保方保社當地居民舉家遷移,先民林安靜攜眷準備臨走之時,見同安縣慶湖保之信仰「天妃廟」,廟宇經風雨催殘,已殘破不堪,[[香火]]不復以往,於是林氏心生不捨,便攜眷入廟祈求天上聖母保祐渡海順利,離開時見香案毫光閃閃,久久不散,先民林氏見此異像便擲茭請示聖母有何聖示,得知「天妃廟」開基天上二聖母願意一起隨行,保佑先民林氏渡台開墾,先民林氏歡喜,立即恭請開基天上二聖母神像並攜眷一同渡海來台。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林氏於[[鹿耳門]]溪口登台,沿岸往南步行數日,停於鳳邑城啟文門旁[[打鼓山]]腳下,見此處山脈如龍,泉出石罅,湧泉如噴雪翻花,景如故鄉,請示開基天上二聖母後便以茅搭屋定居於此發展,並將二聖母金身寶像供奉於家堂中。
因為二聖母神威顯赫,威名遠播,住在龍目井當地居民要求林氏家族將天上二聖母神尊歸公建[[廟]],向二聖母擲筊請示後,二聖母聖示時機已到並欣喜信眾有此虔敬之心,同意歸公奉祀但不需要另擇地建廟,因本庄「福德祠」所在位址乃為龍吐甘泉之吉穴,故聖示將二聖母及千順將軍神像.一起和福德正神奉祀在福德祠內。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爐下信眾發起福德祠重修,奉二聖母指示本廟位於龍吐甘泉之吉穴且位處「龍巖洌泉」之龍目井,故定廟名為「龍泉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增建兩廂廂房。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召開董事會採信徒之決議,成立修建委員會,是年開始動土重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完工入火安座,舉行慶成五朝祈安清醮大典。
內惟龍目井龍泉宮也是[[鳳邑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公廟之一。
== 祀神 ==
龍目井龍泉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湄洲[[媽祖]]、[[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文昌帝君]]、[[月老星君]]、[[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斗姥元君]]、[[太歲星君]]、[[虎爺]]。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龍目井龍泉宮''' </p>
|-
|<center><img src="https://8.share.photo.xuite.net/sonarddg30751009/182ecf3/10614117/492146318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sonarddg30751009/twblog/brick-view/128874768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龍目井龍泉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青泉街106號,主祀[[天上聖母]]。平日[[香火]]鼎盛,是當地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主神天上聖母媽祖的聖誕千秋日。百年深根、慈悲濟世,舊城十三角落媽祖廟,龍目井龍泉宮,慈悲為懷龍泉媽<ref>[https://yawjong.pixnet.net/blog/post/39039055 龍目井龍泉宮],痞客邦,2012-0719</ref>
==建造歷史 ==
龍目井剛開拓之時,居民僅數十戶,大都以務農為業,生活儉樸,為求精神寄託,開墾順利,在今龍泉宮現址,蓋一座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
內惟龍泉宮開基二聖母渡臺之緣由,依本庄林氏家傳所記載,[[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廈門]]因沿海地區盜寇侵襲嚴重,[[福建]]旱災又起,尤其以[[同安]]地區特別嚴重,因粒米欠收,饑民遍地,導致[[福建]][[同安縣]]慶湖保方保社當地居民舉家遷移,先民林安靜攜眷準備臨走之時,見同安縣慶湖保之信仰「天妃廟」,廟宇經風雨催殘,已殘破不堪,[[香火]]不復以往,於是林氏心生不捨,便攜眷入廟祈求天上聖母保祐渡海順利,離開時見香案毫光閃閃,久久不散,先民林氏見此異像便擲茭請示聖母有何聖示,得知「天妃廟」開基天上二聖母願意一起隨行,保佑先民林氏渡台開墾,先民林氏歡喜,立即恭請開基天上二聖母神像並攜眷一同渡海來台。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林氏於[[鹿耳門]]溪口登台,沿岸往南步行數日,停於鳳邑城啟文門旁[[打鼓山]]腳下,見此處山脈如龍,泉出石罅,湧泉如噴雪翻花,景如故鄉,請示開基天上二聖母後便以茅搭屋定居於此發展,並將二聖母金身寶像供奉於家堂中。
因為二聖母神威顯赫,威名遠播,住在龍目井當地居民要求林氏家族將天上二聖母神尊歸公建[[廟]],向二聖母擲筊請示後,二聖母聖示時機已到並欣喜信眾有此虔敬之心,同意歸公奉祀但不需要另擇地建廟,因本庄「福德祠」所在位址乃為龍吐甘泉之吉穴,故聖示將二聖母及千順將軍神像.一起和福德正神奉祀在福德祠內。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爐下信眾發起福德祠重修,奉二聖母指示本廟位於龍吐甘泉之吉穴且位處「龍巖洌泉」之龍目井,故定廟名為「龍泉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增建兩廂廂房。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召開董事會採信徒之決議,成立修建委員會,是年開始動土重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完工入火安座,舉行慶成五朝祈安清醮大典。
內惟龍目井龍泉宮也是[[鳳邑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公廟之一。
== 祀神 ==
龍目井龍泉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湄洲[[媽祖]]、[[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文昌帝君]]、[[月老星君]]、[[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斗姥元君]]、[[太歲星君]]、[[虎爺]]。
== 参考文献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