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389
次編輯
變更
回回药方
,無編輯摘要
《'''回回药方'''》,元末回回人的[[医学]]著作。不著撰人,约成于元末,现存乃红格明抄本,约7万字,藏于北京图书馆珍善室书库。原书36卷,今残存4卷,即目录卷之下、卷12、卷30、卷34。全书基本用汉文写成,其间混有大量古阿拉伯文药物名称或其音译,并录有部分古阿拉伯医家的姓氏或其学术主张。通篇看不到阴阳五行、经络、六经辨证、脏腑学说等迹象。显然不同于中国固有的传统医学著作,是元末回回医家的遗著。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包括目录卷之下著录卷19—36的全部目录,计有咳嗽门、胸隔门、肠风肚腹门、泻痢门、呕吐门、众热门、众风门、黄病门、蛊症门、[[脚气]]门、肛肠痔漏门、妇人门、众疮门、金疮折伤门等。卷12为中风瘫痪病的脉因证治;卷30为内科杂病;卷34为折伤病。从本书所记载的“浊”、“湿”、“润”及“恶润凝聚”等有关病因学的内容不难看出,本书仍保持有体液病理学说的基本概念。治疗除广用香药外,较多地使用巴豆、芦荟、蜂蜜等具有泻下或缓泻作用的药物,无疑也是以排除体内过剩的或“腐败”的体液为目的的,而且多种露酒及浸膏制剂的应用,也屡见不鲜,显而易见本书所述的学术思想,基本上是以阿拉伯医学观点为滥觞的。但由于回回医家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也必然夹有部分[[中医]]学的成分。据文献报道,本书所记载治疗中风偏瘫及白癜风的方法,与现代维吾尔民族医学所持方法,有颇多相似之处,似源于同一学术源流。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当阿拉伯人经由中国“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的同时,阿拉伯所带来的医学经验,必然流传到中国的边陲,并为当地民族医家所接受而得以流传至今。引人注目的是,卷34所记载骨伤科内容相当丰富,众多的医论及整复手法比较古朴,且颇具特色,绝大部分内容是中国元以前文献中所没有的。但是有关肩关节脱位的“架梯整复法”和脊柱骨折的俯伏位“悬吊复位法”,却见于《永类钤方》和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且在手法技术上比《回回药方》的方法更完整和巧妙。按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后出现的通常是经过更多的再实践,不断改进、提高使之更加完善的结果,故元代正骨成就的空前发展,可能与当时的[[民族]]大交往密切相关,回回医家的正骨经验也会给元代伤科以影响。然因为书中录有相当数量的古阿伯文字,防碍了人们对其内容的进一步了解,亟待医药学家的开发与研究。
== 工具书的特点相关信息==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