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茅膏菜科

增加 13,04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茅膏菜科</big> ''' |- | File:T01b735e86eec332d2…”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茅膏菜科</big> '''

|-

|

[[File:T01b735e86eec332d2a.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b735e86eec332d2a.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5848497&sid=6061335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茅膏菜科(学名:Droseraceae),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食虫草本,稀亚灌木,多生于强酸性的湿地,惟貉藻浮生水中。叶互生(貉藻叶轮生),常基出成镶嵌式。

花两性,整齐,有限花序,但呈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萼片4~5,[[花瓣]]5,雄蕊常5,有时多至20;雌蕊1,由3~5 心皮合成,子房上位,有时近半下位,1室,有倒生胚珠数至多枚。有4属105种,其中茅膏菜属广布于全世界,其余3属均单种属。露叶花属产葡萄牙、西班牙南部及摩洛哥 ;捕蝇草属产美国东南部;貉藻属产欧洲东部、亚洲东部及北部、帝汶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中国产有茅膏菜属多种及貉藻。捕蝇草和貉藻直接用敏感的叶,茅膏菜属植物用叶面的粘液腺,猎取小虫。茅膏菜全草有毒,球形块根药用,称一粒金丹,和同属的锦地罗等,可供药用。捕蝇草供[[观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茅膏菜科

拼音;
máo gāo cài kē

学名;
Droseraceae Salisb. (1808)

界;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超目;
石竹超目

目;
石竹目

科;
茅膏菜科

分布区域;
其中茅膏菜属广布于全世界,其余3属均单种属,产区有局限性
==形态特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陆生或水生;茎的地下部位具不定根,常有退化叶,末端具或不具球茎,地上部位短或伸长。

叶互生,常莲座状密集,稀轮生,通常被头状粘腺毛,幼叶常拳卷;托叶存在或不存在,干膜质。花通常多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稀单生于叶腋,两性,辐射对称;萼通常5裂至近基部或基部,稀4或6~7裂,裂片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分离,具脉纹,宿存;雄蕊通常5,与[[花瓣]]互生,稀4或5基数的排成2~4轮,花丝分离,稀基部合生,花药2室,外向,纵裂;子房上位,有时半下位,1室,心皮2~5,侧膜胎座或基生胎座,胚珠多数,稀少数;花柱2~5,多呈各式分裂,少有不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多数,稀少数,胚乳丰富,胚直,小,基生。

本科模式属为:Drosera L.

本科4属中,除茅膏菜属Drosera外,其余3属均为单种属(Dionaea属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Drosophyllum属产地中海西部地区)。本科的主要特征为:侧膜胎座(茅膏菜属和貉藻属)或基生胎座(Dionaea属和Drosophyllum属);聚[[伞花序]];以及适应于捕食昆虫的叶结构。对本科的位置有多种见解:A. Engler将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猪笼草科和茅膏菜科三个科归纳成瓶子草目,认为该目衍生于毛茛目;Diels等较多作者根据茅膏菜属具侧膜胎座等,把本科放于侧膜胎座目内,认为与堇菜科和金莲木科(Ochnaceae)近缘,有的作者根据有限花序、雄蕊群、花被和胚珠等形态,把本科放于虎耳草科里面;也有的作者根据腺毛的形态等,认为与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相似。

本科植物在我国的分布,[[除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 和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 L. 分布于东北外,其余分布于长江以南;长叶茅膏菜Drosera indica L.、宽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 loureirii Y. Z. Ruan和长柱茅膏菜Drosera oblanceolata Y. Z.Ruan 等仅见于近海地带或海岛。

本科为我国三个食虫植物科之一。本科茅膏菜属植物,体表呈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结构复杂、内有维管束与植物体相通的头状粘腺毛,此腺毛的头状腺体能分泌透明、反光的粘液,使植物体格外鲜艳多彩,以引诱昆虫。当小虫停落叶面时,即被粘液粘住,并因昆虫挣扎,使全身粘满粘液而终被浆死,有的种,如茅膏菜 D. peltata Smith var. multisepala Y. Z. Ruan,其腺毛的头状体能感应机械刺激,当小虫在叶面爬动时,叶片能内曲成杯形,使叶缘腺毛拦压住小虫和汇集更多粘液粘住小虫,被浆死的小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分解,可溶性含氮物质被植物体吸收作养料,完成消化过程后,叶又恢复原状。本科貉藻属植物能以巧妙的方式在水中食虫,其叶面具结构复杂的感应刚毛,当硅藻或甲壳动物触动刚毛时,肾形叶片的两半以中肋为轴,互相靠合至外圈紧贴,将捕食物包于中间形成的膀胱状密封囊体内,中肋附近的腺毛逐步分泌蛋白质分解酶,将捕食物消化和吸收作养料。本科植物本身具叶绿体、能自营生活,但根系不发达或无根,捕食小动物是其获得或补充氮素养份的一种途径。

本科某些种可作庭园的新奇观赏植物。本科植物含萘醌、多元酚和氰化物等类化学成分,一些种可作药用。我国远在公元739年《本草拾遗》一书中已有茅膏菜的药用记载,至今我国民间常用的茅膏菜属植物有: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i Vahl、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multisepala Y. Z. Ruan 和光萼茅膏菜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glabrata Y. Z. Ruan 等(药用资料见种的描述)。此外,据载圆叶茅膏菜 Drosera rotundifolia L. 全草可提制支气管炎祛痰药;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i Vahl 的干叶粉放入牙洞可治牙病。
==分布情况==
4属,100余种,主产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寒带。我国产2属,7种,3变种,多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沿海岛屿,少数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捕蝇草==
简介

捕蝇草(学名:Dionaea muscipula)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 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状的刺

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中文及日文对捕蝇草还有"苍蝇的地狱"(ハエジゴク)这个别名。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很迅速的关闭叶片捕食昆虫,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之一,在茅膏菜科捕蝇草属中仅此一种。

花市捕蝇草是典型的捕蝇草品种,叶片有两种[[形态]],夏天的叶片下部细长,并向空中伸展,其他季节的叶片下部又短又宽,并贴于地面;在光照充足时夹子的内侧呈现淡红色,入秋以后夹子呈红色,冬季休眠时大的叶片基本枯萎,剩下很小的不会捕食的夹子。

学名:Dionaea muscipula Typical

夹子直径:1.0~2.5厘米

生存温度:0~38℃

适宜温度:20~30℃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采收和储藏:夏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环境湿度:>50%

原产地:美国

成株尺寸:直径约15厘米(根据品种不同,略有出入)。
==特点==
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最受国内宠爱的食虫植物!
==消化与吸收==
当捕获到昆虫被两瓣叶片给夹住后而无法挣脱,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叶片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密闭的状态,这时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内腺体会分泌出消化液,利用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以氮、氧、碳、氢为主,还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并进行吸收。一般大约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份,之后再继续吸收剩余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毕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大约需花5~10天的程度,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骸。

不过捕蝇草并无法分辨出所捕获之物的大小,有时也可能捕获到与叶片大小差不多的获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长脚蜂之类。这时往往会造成来不及分解吸收,而获物自体就先腐败,所以叶片就会出现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渐渐枯萎。[3]
==栽培技术==
⑴ 温度控制:播种时最低温度要达到15℃以上,生长期越冬的最低温度,要在10℃以上,北方地区要在温室内越冬。

⑵育苗方式,需在育苗箱或穴盘内播种育苗,育苗箱或穴盘需放入温室或小弓棚内,不宜在露地育苗。

⑶基质的选择与配制:基质应选用比较疏松,持水能力较强的基行质,配制时宜有石,椰糠,泥炭等材料,也可用市售的育苗基质。

⑷基质消毒:播种时基质要进行消毒,以防病害,基质应晒干用,播种后用消毒剂将基质浸透。

⑸播种量:每穴1~2粒。

⑹播种方式:因种子细小,不便操作,特将种子固定在吸水纸上,一个红圈内有一粒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连同吸水纸一起剪下,用尖咀摄子夹住吸水纸,摆放在基质基质表面。

⑺ 覆盖:种子具有好光性,萌发需要适当的光照,播后不用覆盖。

⑻喷雾保湿:播后基质要经常保持湿润,可用细雾喷水,也可从盘底浸水,用水要经消毒,消毒剂可用强氯净或百毒杀,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⑼遮阳:播后和[[幼苗]]期都不宜强阳光照射,需用85~90%遮阳网遮阳。

⑽出苗:温湿度适宜时,出苗最快需25天左右,最慢的2个月后才出苗。

⑾苗期防病:幼苗生长较慢应注意防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定期喷雾。幼苗要防止雨淋。

⑿移苗:幼苗5公分高再移入盆内培养,移苗时一定要带上护根[[,栽植]]宜深一点,每次比原土面深埋一公分,最好经二次移栽后再上盆培养,苗健壮叶长美观。
==药用价值==
【异名】

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的全草。

【采集】

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4]

【药理作用】

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

【性味】

甘辛,平,有毒。

①《本草抬遗》:"味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

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②《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③《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吐血及胃气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调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将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丸子]]敷患处(痛点),外加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去。敷药后局部有轻微灼痛感,并可出现水泡,此为正常反应。曾治40例,均获一定效果。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取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灼痛为度,日1次(无鲜品可用干草加白酒适量捣烂)。治疗神经性皮炎8例,经3~4次治疗后,局部痒止,鳞屑脱落,收到疗效。<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a0932d3d15abe23482f4d90.html  认识茅膏菜 - 茅膏菜科(Droseraceae)中的茅膏菜属(Drosera) - 食虫植物资料],百度,2013-05-0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