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登泰山记

增加 4,70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center>登泰山记</center>
{{Cquote|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yǐng )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óu)。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市|桐城]]姚鼐记。
|[清朝]姚鼐}}

==艺术特色==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作者简介==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an),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清乾隆28年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视频==
===<center> 登泰山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部编版语文必修上7.31.2登泰山记</center>
<center>{{#iDisplay:u3252nbzqhj|560|390|qq}}</center>

<center>部编版语文必修上7.31.1登泰山记</center>
<center>{{#iDisplay:f32521wvv5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280,3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