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

增加 96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南联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校园内(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本部旧址所在地),为纪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而建,隶属于云南师范大学,属国家行业性博物馆。{|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西南联大博物馆|-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类别专题性博物 '''<big>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 </big> '''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本部|-
馆藏精品 | [[File:国立 西南联 展览资料学纪念馆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管理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目录1西南联大简介2纪念馆信息折叠编辑本段西南联大简介折叠简介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云南合组而成的一所与抗日战争相始终的综合性大学。八年间,在战时艰苦的环境中西南联大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名家荟萃,为当时国内教授阵容最强、学术水平最高的高等学府。陈省身、吴大猷、吴有训、华罗庚、叶企孙、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无数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至今,中国"两院"院士中有西南联大师生173位;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获得者中,西南联大师生有8 位(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大批人文社会科学的杰出人才及宋平、王汉斌、费孝通、彭佩云、周培源、朱光亚、钱伟长、孙孚凌等党和国家各级领导。|-
折叠历史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东部高校仓促内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乃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开学。因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其中有200余位师生从湖南步行至昆明,行程数千里,被誉为"文军长征"。1938年4月,学校定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复校北上;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在滇期间,西南联大还曾先后设蒙自分校和叙永分校。 | align= light|
折叠校务组织西南联大设有校务委员会,由3位校长任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实则始终由最年轻的梅贻琦主政。 中文名称; 西南联大 内部俊彦云集,巨擘济济。其中校内各院系和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亦均为一线名流,如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法商学院院长周炳琳、工学院院长施嘉炀、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等,皆一时之选。此外,校中的陈寅恪、刘文典、朱自清、沈从文、钱穆、金岳霖、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陈岱孙、张奚若、潘光旦等也久负盛名。博物馆
折叠编辑本段纪念馆信息折叠简介博物馆于1985年建馆,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2平方米,展厅面积1422平方米,馆藏文物1218件(套)。 类别;专题性 博物馆 内设2个展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及1个活动展厅,常设3个基本展览(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采用现代化声、光、电陈列布展方式布展,是目前全国有关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历史资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馆,年参观量约15万人次 。其中所提供的资料达10万字、图片1000余张,分别比原展览增加了70%和55.8%,其中,50%的图片是首次展出。选用的展柜实物和复制品76件,较原展览增加55%。 馆区内现存西南联大时期的遗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梅园"、"民主草坪"、李公朴先生衣冠冢、闻一多先生衣冠冢以及镌刻有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的石雕火炬纪念柱等。
折叠价值博物馆所辖景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 ,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 云南省 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昆明市 云南 省国防教育示 基地等。西南联 历史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 学本 分。作为我国近代经典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南联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必将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弘扬!
折叠 馆藏精品;西南联大展览资料 管理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联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校园内(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本部旧址所在地),为纪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而建,隶属于云南师范大学,属国家行业性[[博物馆]]。 ==序言介绍==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云南合组而成的一所与抗日战争相始终的综合性大学。八年间,在战时艰苦的环境中西南联大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名家荟萃,为当时国内教授阵容最强、学术水平最高的高等学府。陈省身、[[吴大猷]]、吴有训、[[华罗庚]]、叶企孙、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无数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至今,中国"两院"院士中有西南联大师生173位;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获得者中,西南联大师生有8 位(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大批人文社会科学的杰出人才及宋平、王汉斌、费孝通、彭佩云、周培源、朱光亚、钱伟长、孙孚凌等党和[[国家]]各级领导。 ===历史===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东部高校仓促内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乃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开学。因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其中有200余位师生从湖南步行至昆明,行程数千里,被誉为"文军长征"。1938年4月,学校定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复校北上;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在滇期间,西南联大还曾先后设蒙自分校和叙永分校。  ===校务组织===西南联大设有校务委员会,由3位校长任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实则始终由最年轻的梅贻琦主政。西南联大内部俊彦云集,巨擘济济。其中校内各院系和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亦均为一线名流,如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法商学院院长[[周炳琳]]、工学院院长施嘉炀、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等,皆一时之选。此外,校中的陈寅恪、刘文典、朱自清、沈从文、钱穆、金岳霖、[[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陈岱孙、张奚若、潘光旦等也久负盛名。 ==纪念馆信息=====简介===博物馆于1985年建馆,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2平方米,展厅[[面积]]1422平方米,馆藏文物1218件(套)。博物馆内设2个展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及1个活动展厅,常设3个基本展览(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采用现代化声、光、电陈列布展方式布展,是目前全国有关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历史资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馆,年参观量约15万人次 。其中所提供的资料达10万字、图片1000余张,分别比原展览增加了70%和55.8%,其中,50%的图片是首次展出。选用的展柜实物和复制品76件,较原展览增加55%。 馆区内现存西南联大时期的遗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梅园"、"民主草坪"、李公朴先生衣冠冢、闻一多先生衣冠冢以及镌刻有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的石雕[[火炬]]纪念柱等。 ===价值===博物馆所辖景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西南联大历史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近代经典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南联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必将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弘扬!<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41b72b1daf32557?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云体团学动态:参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特别主题团日活动] , 快资讯 2021-04-09 </ref> === 大事记===1939年10月4日,西南联大新校舍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西南联大 [[ 博物馆 ]] 馆区内至今仍保留着西南联大新校舍北区第19号教室。
1946年3月17日,"一二·一"运动四烈士遗体被安葬在西南联大校园东北角,即"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所在地。
1946年5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其战时 [[ 历史 ]] 使命。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
1946年7月15日,西南联大教授 [[ 闻一多 ]] 先生遇害,其衣冠冢葬于"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前。
1946年8月,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建成,西南联大三常委之一、清华大学校长 [[ 梅贻琦 ]] 亲自为纪念柱题名。
1965年,"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含闻一多先生衣冠冢)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 [[ 单位 ]]
"文革"期间,"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前的石雕火炬柱被折断;烈士墓后的自由女神像浮雕石屏被损坏。烈士墓背后修了马厩、 [[ 豆腐 ]] 房、厕所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周围成了垃圾堆。
1979年,昆明师范学院以烈士墓为中心,修葺了围墙及大门,建成烈士陵园,将西南联大纪念碑,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闻一多衣冠冢保护起来,并派专人进行 [[ 管理 ]]
1980年,因"李闻事件"的特殊历史关系,经云南民盟省委提议和云南省 [[ 文物 ]] 部门同意,于3月26日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衣冠冢从昆明西山迁至"一二·一"运动烈士陵园所在地。李公朴先生于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大兴坡遇害。
1982年11月27日,经云南省委批准,在云南省 [[ 文化 ]] 、教育、旅游、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昆明师范学院筹集资金10万元,正式建成"一二·一"运动陈列室。陈列室占地275㎡,陈列展出大量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的史料。
1983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被列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纪念 ]] 碑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为土坯墙,铁皮顶,东西向,长条形,长16米,宽5.8米,是国立西南联合 [[ 大学 ]] 艰苦办学的历史见证。
1985年,经云南省委省政府 [[ 批准 ]] ,云南师范大学投资13万元扩建"一二·一"运动陈列室,占地324㎡。同年9月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一二·一"运动陈列室更名为"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邓颖超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正式作为西南联大旧址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扩建后的纪念馆分两个展室展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及"一二·一" [[ 运动 ]] 历史全貌。
1984年至1985年间,云南省、市文管部门先后拨款1.7万元维修了西南联大纪念碑、"一二·一"运动四 [[ 烈士 ]] 墓,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部分整治。
1985年, [[ 云南师范大学 ]] 找到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修复后立于西南联大纪念碑东则。
1985年,西南联大旧址"民主草坪"内立 [[ 闻一多]]"拍案而起"石雕塑像。
1988年,整修烈士陵园,并对西南联大旧址进行绿化整治。
1988年10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 [[ 纪念 ]] 亭在西南联大旧址内落成。
1989年,整治西南联大纪念碑周围环境。
1990年,云南省文化厅拨专款1.5万维修西南联大原教室,并制作西南联大旧址 [[ 文物 ]] 保护说明碑及扩充部分展览。
1992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列为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4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列为 [[ 云南 ]] 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拨专款16万元,用于文物的 [[ 维修 ]] 、保护。同年,云南师范大学重新绿化整治陵园环境。
1995年12月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 革命 ]] 烈士纪念碑于"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左侧落成。
1997年6月,"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被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 [[ 教育 ]] 示范基地。
1998年11月13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 [[ 保护 ]] 单位。
2000年,云南省文化厅拨5万元专款,对西南联大 [[ 纪念 ]] 碑及烈士墓进行维修。
2001年,云南师范大学成立西南联大 [[ 研究 ]] 所,加强对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的历史研究工作。
2003年6月2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被列为 [[ 昆明 ]] 市五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4月,云南师范大学启动"西南联大旧址保护及'一二·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全面整治联大旧址环境,新建国立西南联合 [[ 大学 ]] 纪念馆,同时,全面改版西南联大及"一二·一"运动的陈列布展,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展览手段进行布展施工。
2005年2月,"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 [[ 财政部 ]] 、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部委、局选定为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昆明-会理-攀枝花-冕宁-西昌",成为当时昆明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单位。
2006年5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 [[ 国务院 ]] 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0月,中宣部划拨专款资助建设的"一二·一"运动 [[ 纪念 ]] 标志广场落成。
2009年,"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含"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被列为 [[ 国家 ]] 免费开放单位。
2011年4月,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纳入全国红色 [[ 旅游 ]] 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
2011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为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加强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调整机构成立西南联大博物馆(正处级单位),下设 [[ 办公室 ]] 、西南联大研究所、社会教育部等职能科室,并与"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合并办公。
2013年1月,《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保护规划》由云南省人民 [[ 政府 ]] 正式公布实施。==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v0322m0ywfr|480|270|qq}}<center>国立西南联合大学</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