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韵薛秘书见遗玉臂格谢书则堂扁额

增加 3,82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魏了翁全身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魏了翁(全身像)</bi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402/ab160c…”
[[File:魏了翁全身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魏了翁(全身像)</bi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402/ab160cf487b345168d02cc546b3a768d.jpeg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305381926_12002554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次韵薛秘书见遗玉臂格谢书则堂扁额'''》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博极群书,推崇[[理学]]<ref>[http://www.qulishi.com/huati/songminglixue 宋明理学],趣历史</ref>,反对佛老学说。他师承朱熹学派的学术思想,后又受陆九渊派学说影响,终至"折衷朱陆"将两派学说融会变通,转到以心学为主的立场,成一家之言,与真德秀齐名。其学术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认为"心即天,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主张"尽心以求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为革除时弊,谋求改良服务。

<center>次韵薛秘书见遗玉臂格谢书则堂扁额</center>
{{Cquote|
人心之精微,未动孰为判。邪正介然形,君子小人断。

熙熙大雅歌,洋洋关雎乱。或觇时安乐,或识世屯难。

是惟言出口,矧复书脱腕。至著恢人文,至微极幽赞。

或者藏其心,外饰徒璀璨。谁知敬肆间,德之所聚散。

卓或符溪老,吾道资御捍。万殊错揉中,独识一理贯。

反躬事省察,愤世兴寤汉。揭堂阐斯则,绝识陋秦汉。

於余或有所,相谓画可玩。无物报琼瑶,作诗附笔谏。
|[南宋]魏了翁}}

==人物介绍==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八日(1178年6月25日),魏了翁出生。 其幼时聪颖绝悟,才几岁便跟随兄长一并进入学堂读书,俨然一副成人模样。年纪稍长,魏了翁便已能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魏了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颇有作者之风。

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ref>[http://www.52shijing.com/lsjm/79243.html 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吾爱诗经网,2019-06-10</ref>,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

嘉泰二年(1202年),魏了翁被召为[[国子监]]<ref>[https://www.sohu.com/a/229578224_811481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搜狐,2018-04-26</ref>国子正。 次年,魏了翁改任国子监武学博士。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c10e9bc0102yrts.html 【历史的记载】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都是管什么的?],新浪博客,2019-06-20 </ref>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视频==
===<center> 次韵薛秘书见遗玉臂格谢书则堂扁额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话说蒲江06期-走进魏了翁</center>
<center>{{#iDisplay:v0541go6kj7|560|390|qq}}</center>

<center>魏了翁修塔子</center>
<center>{{#iDisplay:f0190999z8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64,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