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斌魁

增加 7,57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朱斌魁(朱君毅)<br>(Jennings Pinkwei Chu)</h4>|image = |image size = |date of birth = 1895年|place of birth = [[大清]][[中国]][[浙江省]][[江山縣]]|date of death = 1963年11月|place of death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上海]]|educate =* [[中國]][[南京]][[北京]][[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生<br><span style="color: blue;">(1910年)</span>*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文學士|文學士學位]]<br><span style="color: blue;">(1918年)</spa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文學碩士|文學碩士學位]]<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0年)</spa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哲學博士|哲學博士學位]]<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2年)</span>|past = * [[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商學院]]中國語言課講師<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1年—1922年)</span>* [[清華大學]][[美國]]校友會主席<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1年—1922年)</span>*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系教授<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2年—1925年)</span>* 江蘇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長<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2年—1925年)</span>* [[清華大學]]教育學系、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5年—1928年)</span>*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國立師範大學]]兼任講師<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5年—1928年)</span>* [[廈門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8年—1932年)</span>* [[國民政府]][[考試院]]全國高等文官考試副考官<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0年—1932年)</span>* [[立法院]]編譯局主任<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2年6月—1933年1月)</span>* [[行政院主計總處|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主計官兼統計局副局長<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4年—1947年)</span>*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和統計學院教授<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4年—1947年)</span>*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府]]統計局副局長<br><span style="color: blue;">(1947年—1949年)</span>* 赴[[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統計學會<br><span style="color: blue;">(1947年8月)</span>* 參加[[聯合國]]召開的[[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社會經濟理事會]]<br><span style="color: blue;">(1948年)</span>* [[重慶]]正陽學院教授<br><span style="color: blue;">(1949年—1950年)</span>* [[杭州]][[之江大學]][[統計學]]教授<br><span style="color: blue;">(1950年—1952年)</span>* [[上海財經學院]]教授<br><span style="color: blue;">(1952年—1963年)</span>|occupation = [[教育家]]、[[統計學]][[學者]]}} '''朱斌魁'''(Jennings Pinkwei Chu, 1895年—1963年11月),字 ''' 君毅 ''' ,因此通常被稱為 ''' 朱君毅 ''' [[ 中國 ]][[ 浙江省 ]][[ 江山縣 ]] 人, [[ 中國 ]] 近代著名的 [[ 教育家 ]] [[ 統計學 ]] 學者。他一生從事統計行政與教學工作,並為此著書立作,付出重大貢獻。 他是 [[ 毛彥文 ]] 的初戀情人,也是他的表哥,初訂婚。後朱氏悔婚,讓毛彥文痛不欲生,後嫁給大她三十三歲的民國大老 [[ 熊希齡]]。 == 生平 ==朱君毅1895年於 [[ 国]][[ 浙江省 ]][[ 江山縣 ]] 出生。 [[ 朝|清]][[ 宣統 ]] 二年(1910年)考取 [[ 北京 ]][[ 清華學堂 ]] 留美預備生。1916年秋天,赴 [[ 美國 ]] 留學,考入 [[ 美國 ]][[ 霍普金斯大學 ]] 。1918年畢業獲 [[文學士| 文學士學位 ]] ,隨後留校進行研究工作一年。1918年,他轉到 [[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 ]]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學習 [[ 教育管理學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教育學| 教育 ]][[ 統計學 ]] (Educational statistics)。1920年,獲 [[文學碩士| 文學碩士學位 ]] 。1921年,他在該校擔任研究學者(Research Scholar)。1922年,朱君毅更以《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qua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success[1] <ref>{{cite thesis |author=Jennings Pinkwei Chu |date=1922 |title=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qua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success| url=https://pk.tc.columbia.edu/item/Chinese-Students-In-America:-Qualities-Associated-With-Their-Success-51172|type=Ph.D.|publisher=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ref> 》一文獲 [[ 哥倫比亞大學 ]][[ 教育學 ]][[哲學博士| 哲學博士學位 ]] ,此論文探討 [[ 美國 ]] [[ 国]][[ 留學生 ]] 表現卓越所需的素質[2] <ref>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中國學生博士論文分析(1914—1929)劉蔚之 教育研究集刊 第五十九輯第二期 2013年6月 頁1至48 http://web.cc.ntnu.edu.tw/~camino/columbia2013.pdf</ref> ,博士論文導師為愛德華·桑代克教授 (Edward ([[:en:Edward Thorndikeen|Edward Thorndike ]] ,1874.8.31—1949.8.9)。同年,他成為國際教育榮譽學會美國分會 (Kappa ([[:en:Kappa Delta Pi|Kappa Delta Pi National Educational Fraternity in America ]] )成員。另外,在1920年至1922年,他亦為 [[ 美國 ]][[ 紐約大學 ]][[ 中文 ]] 講師(Lecturer in Chinese in New York University,實為 [[史登商學院| 該校商學院 ]] 中國語言課講師)、 [[ 清華大學 ]][[ 美國 ]] 校友會(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 in America)主席[3] <ref>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1925</ref> 。其後,他與 [[ 梅貽琦 ]] 等人赴 [[ 歐洲 ]] 考察 [[ 教育 ]] ,並合寫《歐洲經驗談》,介紹 [[西歐| 西歐各國 ]] [[ 教育制度 ]]。 回國後,朱君毅獲委任為[[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系教授(Professor of Education at the National Southeastern University)、江蘇第一女子師範學校(Kiangsu First Girls Normal School)校長。1925年,出任[[清華大學]]教育學系、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Professor and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eking)、[[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國立師範大學]](Peking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兼任講師(Concurrently lecturer)。1928年至1932年,出任[[廈門大學]](舊稱 Amoy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Professor and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30年至1932年,朱君毅在[[國民政府]][[考試院]]兼職,出任全國高等文官考試副考官(Associate examiner of the National Highe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1932年6月至1933年1月,出任[[立法院]]編譯局主任(Director of the Bureau of Compil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uan)。自1934年,他一直岀任[[行政院主計總處|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主計官兼統計局副局長(Directors of the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s, Accounts and Statistics and concurrently Co-Director of the Directorate of Statistic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國立政治大學]](Central Political Institute,Nanking)會計和統計學院教授(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此外,他著有《教育統計學》(Eduational Statistics)、《教育測驗與統計》(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統計與測驗名詞英漢對照表》(Statistical and Measurement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中國歷代人物之地理的分佈》(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Personages)、《中國師範大學系統》(The Chinese Normal School System)、《初等教育心理學》(Element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譯著有路易·萊昂·瑟斯頓([[:en:Louis Leon Thurstone|Louis Leon Thurstone]],1887.5.29—1955.9.30)的《教育統計學綱要》(The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亨利·蓋瑞特([[:en:Henry Garrett|Henry Garrett]],1894.1.27—1973.6.26)的《心理學與教育之統計法》(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等。截至1936年,他的通訊地址為[[南京]]的[[國民政府]]統計局大樓<ref>Who's Who in China, 5th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36.</ref> 。 1947年,升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府]]統計局副局長。同年8月,以[[中華民國]]首席代表身份赴[[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統計學會([[:en: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ISI)及第二十五屆世界統計大會。會後又與[[蔣廷黻]]、[[張彭春]]赴[[美國]][[紐約]]近郊的成功湖([[:en:Lake Success, New York|Lake Success, New York]]),參加[[聯合國]]召開的[[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社會經濟理事會]]([[:en: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等會議。1949年2月,朱君毅辭去[[國民政府]]官職,拒絕[[香港]]高薪聘請,經[[廣州]]入[[四川]],任教於[[重慶]]正陽學院。1950年,出任[[杭州]][[之江大學]][[統計學]]教授。1952年,改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63年11月,朱君毅在[[上海市|上海]]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 思想 ==朱君毅教育思想上受[[美國]][[约翰·杜威|杜威]]思想影響極深,提倡[[實用主義]]教育學說,強調智力測驗,主張因材施教。 == 参考文献 =={{Reflist}}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