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31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规模==
传播与设计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台、港、澳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200人。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以知识面广、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著称,众多毕业生成为业界生力军。
传播与设计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名),讲师19人,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潘忠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卫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等)及业界人士为兼职教授。
自国际著名新闻人胡舒立女士担任我院院长以来,学院明确了以发展新媒体新闻传播为己任的学科[[方向]],目前正朝着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的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前进。现任院长为张志安教授。
==学院定位==
传播与[[设计]]学院建立了以全媒体传播为中心的学科群,重在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各系学科[[特色]]鲜明,学理逻辑清晰,课程设置合理,学系之间关联密切。学院设立“大类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特点在于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学校的通识课程与学院平台课程,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来最终确定所学专业或方向。
===实验室===
传播与设计学院拥有一栋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楼。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绘画/素描工作室、模型工作室、[[中山大学]]-HP动漫实验室、中山大学-HP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中山大学-APPLE联合实验室/苹果体验中心、演播实验室、流媒体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 音频制作室、媒体编辑室、影视艺术实验室、电视制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设计]]室、视觉设计工作室、中山大学-FOXDA音视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交互产品与内容服务可用性测试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交流合作==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分别来自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香港和内地。有若干学术研究机构: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沙飞暨影像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此外,学院还根据教学需要,定期聘请业界精英承担部分实践课程教学和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社会]]实践经验。学院重视与海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与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香港地区的多间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关系。学院每年均有本科生交换生到韩国、台湾及香港地区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均有国外学者应邀前来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同时学院教师也经常应邀赴海外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学院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科技设计学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国立伊帝斯考文大学]]、[[澳大利亚奥克兰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学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相关院系初步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等关系;与[[广东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厂]]、[[新华社]]、[[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香港沙龙电影公司]]、[[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建立了比较广泛的联系。其中,南方都市报和香港《南华早报》在学院设有奖学金,并为学院学生提供去香港实习的机会;《新快报》与学院合作共建“经济新闻班”,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此外,学院还与业界一些著名公司也有联系和项目合作。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办学规模==
传播与设计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台、港、澳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200人。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以知识面广、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著称,众多毕业生成为业界生力军。
传播与设计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名),讲师19人,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潘忠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卫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等)及业界人士为兼职教授。
自国际著名新闻人胡舒立女士担任我院院长以来,学院明确了以发展新媒体新闻传播为己任的学科[[方向]],目前正朝着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的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前进。现任院长为张志安教授。
==学院定位==
传播与[[设计]]学院建立了以全媒体传播为中心的学科群,重在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各系学科[[特色]]鲜明,学理逻辑清晰,课程设置合理,学系之间关联密切。学院设立“大类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特点在于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学校的通识课程与学院平台课程,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来最终确定所学专业或方向。
===实验室===
传播与设计学院拥有一栋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楼。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绘画/素描工作室、模型工作室、[[中山大学]]-HP动漫实验室、中山大学-HP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中山大学-APPLE联合实验室/苹果体验中心、演播实验室、流媒体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 音频制作室、媒体编辑室、影视艺术实验室、电视制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设计]]室、视觉设计工作室、中山大学-FOXDA音视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交互产品与内容服务可用性测试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交流合作==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分别来自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香港和内地。有若干学术研究机构: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沙飞暨影像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此外,学院还根据教学需要,定期聘请业界精英承担部分实践课程教学和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社会]]实践经验。学院重视与海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与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香港地区的多间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关系。学院每年均有本科生交换生到韩国、台湾及香港地区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均有国外学者应邀前来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同时学院教师也经常应邀赴海外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学院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科技设计学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国立伊帝斯考文大学]]、[[澳大利亚奥克兰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学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相关院系初步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等关系;与[[广东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厂]]、[[新华社]]、[[人民日报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香港沙龙电影公司]]、[[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建立了比较广泛的联系。其中,南方都市报和香港《南华早报》在学院设有奖学金,并为学院学生提供去香港实习的机会;《新快报》与学院合作共建“经济新闻班”,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此外,学院还与业界一些著名公司也有联系和项目合作。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