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8
次編輯
變更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
,無編輯摘要
|}
中文名称: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著名景点: 石海景观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面积91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2万。邮政编码731700,县政府驻吹麻滩镇。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的小积石山东麓。东南面与临夏县接壤,西面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全 县总面积910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海拔1735—4309米。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全县共辖14个乡、4个镇,145个行政村,1296个合作社,总人口22.4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9万人,占总人口的96.5%,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维吾尔、羌、蒙古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其中:保安族属积石山县特有的少数民族,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2001年贫困面下降到4.4%。
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475万元,县财政收入6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4万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1%。耕地总面积27.18万亩,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83亿元,人口自增率为9.7‰。“三滩”总可开垦荒滩面积9452亩,水资源总量2285156.9万立方米,其中黄河流经县内7个乡约40公里,大河家关门处平均流量12亿立方米以上,石英石储量80万吨,但开采量相对较小。
天然景观、名胜古迹及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建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旅游、避暑场所——“积石民俗村”,还有香水坪天然牧场、吊水峡瀑布、盖新坪、石缸、鲁班石、天然油松林等自然景观,“彩陶王”出土地、禹王庙、古二十四关——第一关(积石关)遗址等。县北与闻名于世的黄河三峡相连,西与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天池毗邻。县内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水质甜美,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主要土特产有:蛋皮核桃、花椒、三二家串椒、皮革、保安腰刀、景泰蓝拐杖剑、花岗岩系列制品、双鹅牌系列保健品等。
积石山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民情淳朴。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境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县境内已探明的古文化遗址有140多处。据已经发现的石塬乡元山、安集乡三坪、银川乡新庄、别藏乡桥头等遗址出土的墓葬和陶器表明:在第四纪全新世时期,这里已具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
型、马厂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和辛店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国家邮电部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还有积石雄关、禹王庙遗址、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香水坪、盖新坪、吊水峡瀑布、积石民俗村等自然景观,“保安三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县北与著名的炳灵寺石窟隔黄河想望,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县内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2017年全县总人口26.68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常住人口24.46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人口出生率14.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5‰,死亡为 8.53‰,城镇人口4.60万人,城镇化率18.81%。在总人口中,汉族122844人,占46.04%,回族84658人,占31.73%,东乡族22611人,占8.47%,保安族18297人,占6.85%,撒拉族10307人,占3.86%,土族6419人,占2.4%,藏族1557人,占0.58%,其它少数民族107人,占0.04%。
综合
2017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25.1:7.8:67.1调整为2017年的23.2:5.3:71.5。第一产业比重减少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减少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
积石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大河家、四堡子的蛋皮核桃、冬果梨,安集、银川的花椒,石塬三二家的串椒等久负盛名。花岗岩、石英石、硅铁等储量丰富,民族工艺品保安腰刀闻名遐迩,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及皮革、牛绒、花岗岩制品初具规模。黄河在境内流程达40公里,水能蕴藏量丰富,还有大面积草场、宜林地,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7年,劳务输转6.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实现劳务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9.88%。
2017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215万元,比上年下降16.7%。
固定资产
2017年,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5项,计划总投资26.09亿元,其中新开工40项、续建5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646万元,同比增长-48.31% 。
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83.29万人次、增长41.17%,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2.86%。
2017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64.5万元,比上年增长8.9% 。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5% ,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业8578万元、零售贸易业40711.3万元、住宿业132.8万元,餐饮业9222.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5%、12.5%、11.6%、5.9%。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355.2万元,商品零售49309.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3%、9.22%。
2017年,全年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1859万元,比上年增长5.53%。公共预算收入15290万元,比上年增长8.19%,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38117万元,比上年增长20.55 %。有力支持了全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确保了全县的社会稳定。
2017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95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709万元,比上年增长3.88%,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2017年,共计完成各项税收收入664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87%。其中,增值税完成4311万元,企业所得税696万元,车购税完成1635万元,其它税收收入6万元。
交通
2017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0.1万元。
积石山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民情淳朴。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境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县境内已探明的古文化遗址有140多处。据已经发现的石塬乡元山、安集乡三坪、银川乡新庄、别藏乡桥头等遗址出土的墓葬和陶器表明:在第四纪全新世时期,这里已具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和辛店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国家邮电部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还有积石雄关、禹王庙遗址、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香水坪、盖新坪、吊水峡瀑布、积石民俗村等自然景观,“保安三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县北与著名的炳灵寺石窟隔黄河想望,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县内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积石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大河家、四堡子的蛋皮核桃、冬果梨,安集、银川的花椒,石塬三二家的串椒等久负盛名。花岗岩、石英石、硅铁等储量丰富,民族工艺品保安腰刀闻名遐迩,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及皮革、牛绒、花岗岩制品初具规模。黄河在境内流程达40公里,水能蕴藏量丰富,还有大面积草场、宜林地,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治县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县各族人民发扬“大禹治水,导河积石,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积石山精神,艰苦奋斗,苦干实干,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事业兴旺,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到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24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12亿元,财政收入达6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3元。
积石山是一片广袤的热土,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来这参观考察、观光旅游、洽谈生意、投资合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您会收获友谊与合作的累累硕果。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辖4个镇、14个乡:吹麻滩镇、大河家镇、居集镇、别藏镇、四堡子乡、刘集乡、石塬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安集乡、寨子沟乡、郭干乡、徐扈家乡、中咀岭乡、小关乡、铺川乡、银川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1693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吹麻滩镇16586、大河家镇12600、四堡子乡10991、刘集乡14927、石源乡10523、柳沟乡10770、关家川乡12230、胡林家乡12072、安集乡14087、寨子沟乡12454、居集乡12563、郭干乡6657、徐扈家乡8808、中咀岭乡10523、小关乡9560、自1藏乡13931、铺川乡10761、银川乡16896。
积石山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大河家、四堡子的蛋皮核桃、冬果梨,安集、银川的花椒,石塬三二家的串椒等久负盛名。花岗岩、石英石、硅铁等贮量丰富,民族工艺品保安腰刀闻名遐迩,虫草系列产品及皮革、
花岗岩制品初具规模。黄河在境内流程达40多公里,水能蕴藏量丰富,还有大面积草场、宜林地,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积石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明的摇篮、开放的窗口、投资的热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石山,一定会成为您经商、投资、绘就宏图的理想之地,我们将敞开大门,张开双臂,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这里参观考察、观光旅游、洽谈生意、投资合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您会追溯黄河古文化的源远,领略西部独特的民族风情,收获友谊与合作的累累硕果。
农历正月十五,在甘肃省临夏的西部山区,老百姓有放天灯的习俗。年末岁首放天灯,把一年的瘟病邪气送得远远的。同时,寄托着盼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希冀。所以,天灯又叫太平灯。
当圆月从东山窝里探出头来,男女老少都涌到村里的打麦场上。麦场中央立着一个用纸糊的、圆鼓鼓好似大麻袋的天灯,天灯前面摆着一张供桌,供桌—亡陈列着油炸糕、冬果、面老鼠等供品。香烟缭绕,红烛通明,映照着一张张肃穆、庄重的脸。三声爆竹脆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汉,手持红蜡烛向天灯走去。两个少年男女早已高高举起天灯,等待老汉点燃。天灯捻点燃了,雪白的天灯顿时浑身通红透亮,不多会儿,仿佛从空中伸下一只看不见的神手,徐徐提起天灯。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大人们则满脸的虔诚,仿佛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什么。红彤彤的天灯如大彩球,被孩子们的声浪掀得更高了。颤悠悠飘向茫茫天宇,最后溶进那数不尽的星辰里。
宁河秧歌,它展示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的风貌。
吊水峡是小积石山中一条很长的峡谷,两边山势峻峭,林木繁茂,有诸多山泉汇集而成的河水翻着白浪,泄流而出,在较平坦的地方汇成清澈的深潭。在峡谷中逆流攀缘而上,不时会看到飞奔在山腰的獭兔,飞翔于林中的百鸟和野鸡,盘卧在石板上的蛇,翻起河边的石块,有时还能摸到娃娃鱼。清脆婉转的鸟鸣与哗哗的流水声,汇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在居集乡强滩村西南吊水峡峡谷中,有一处瀑布,俗称“吊水峡瀑布”,落差约十米,长期被水流冲击,已形成一个深洞,当地人称“滴水岩洞”,目前尚无人知其深度。这里地形险要,景观丰富,观赏性强,离民俗村较近,是瀑布观光、探险娱乐的好地方。
“石海”位于积石民俗村西南侧,这里自然景色奇特,河滩内磨圆度较好的大小石头遍布。据专家初步考察,这可能是第四纪冰川移动形成的冲击扇,在两万多亩的积石民俗村内连片成堆的石头,有若万羊云集,将地球演化时刻凝固在几亿年前的第四纪,似一本打开的书诉说着几亿年前的故事,演示着“天荒地老石不老”的历史见证。
石海中的“鲁班石”,体形巨大,造型奇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炳灵寺僧侣云集,香火鼎盛,驼队商贾,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但滔滔黄河隔断南北交通,要经过黄河天险,只能靠皮筏摆渡,筏翻人亡事故时有发生,鲁班得知,决心修建一座石拱桥,但黄河边造桥石料特别缺少,于是他骑着神兽,带着干粮到处寻找。一天他来到积石峡,发现满山都是造桥的好石料,便选好石头,择定黄道吉日,做好运石准备,于五月初五的午夜,左手拿着神斧,右手握着仙鞭,便用神功点石为羊,从积石峡深处赶运石料,拂晓行至吹麻滩,一眼望去羊群满滩。这情景恰好被一村妇看到,她大声惊呼“快来看呀,一滩石头在跑”,未等喊声落地,满滩羊群竟变成块块石头,这时鲁班一屁股坐在身边的巨石上,望着满滩的石头摇头惋惜。当他离去时,这块巨石上留下了深深地坐痕,而他的神兽和干粮也变成了石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初八,这里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附近歌手纷纷赶来,竟唱花儿,其景一年胜似一年。
积石民俗村占地2万多亩,集中展示保安、东乡、撒拉族民宅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是积石山县旅游的中心。
一座仿古的牌坊门和“积石民俗村”五个鎏金的题字在季节更替中守驻这方灵动山水的本色。游人眼中,青睐这方水土的季节莫过于夏季,沐浴积石山麓清凉的风,伴着忽远忽近的声声“花儿”,搭上几个伴,置身其中简直是人间天福。民俗村周围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麦田、美丽的草地、艳丽的山花、巍峨苍翠的山峰、幽深的峡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难怪广东卫视《生存大挑战》栏目组涉及此地,惊叹西北腹地竟有这样神奇的绿地。民俗村中央是几处与大自然相互映衬着的人文景点,较醒目的还是零星点缀于林间绿地上的蒙古包,还有造型迥异且极有风格的石堡。如果置身于其间,品茗、神聊或点一根人生旅途中的烟,生活的惬意会扑面而来。为你备份身边野坡上随处可见的山野小菜是自然的事了,这会让你吃透这份山川或人情。不远处,三座各自成院的建筑——保安族民宅、东乡族民宅、撒拉族民宅,将古朴而原始的民族建筑用现代的土建材料仿建而成,虽然有点现代,但有着鲜明和浓浓的民族特色与风情。除民宅外还有喷泉、鱼池、凉亭、石宫等设施。水是民俗村灵魂的经脉,四处涓涓流动而不加修饰的水,是源于抬头就能触摸到的积石群山的积雪融水,穿流亘古的峡谷,来到你的唇边,喝一口,沁人心脾,喝两口,百病皆消,心皈自然。就是这被城市人誉为的矿泉水,穿梭于景区之中,清凉着被生活烦躁的游人,与几处浑然天成而又稍加人工修饰的桥廊、溪瀑一道妆点着民俗村。村里还住着的居民,零星七八家,石砌的院墙,简陋的房屋,袅袅炊烟使你置身自然,而又不得不食人间烟火,偶入其家,纯朴眼神和来不及接迎的“赛俩目”,将生活的真善美诠释到极致。保安族住宅的屋顶是平顶;东乡族住宅的屋顶是卷棚顶,即屋面双坡;撒拉族住宅的屋顶是屋面单坡。
积石雄关:位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乡,距临夏市90公里。积石雄关为河州24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钥”),被列为河州大八景之首。史料记载,夏之前,沧海横流,洪水滔天,尧帝用鲧治水,劳而无功。舜继尧位,诛鲧,使鲧子禹续其父业治水。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息了水患,舜因禹功,传位于禹,禹建夏朝。
积石峡内千岩壁立,有大禹开山辟石之痕迹;其间黄河排雪响雷,破关而出,奔腾东逝。销桐坡兀立一块高2.7米、宽2.3米、长3.3米的青石,相传为大禹导河憩息之处,人称“禹王石”,石上大禹憩息坐痕犹存,当地群众信为神石,百般保护。公路沿河岸凿石穿壁而过,再经盘山道即至积石山顶青海“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代朝廷官员和著名诗人,凡到甘肃都来此一游,留下了不少传世诗作,歌颂大禹导河治水的功德,赞美积石关的雄姿。
大禹广场
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哲理性、浪漫性于一体,在保安族中流传甚广。经文人加工整理的有20多篇,其代表作有:《神马》、《三邻舍》、《聪明的木匠》、《阿舅与外甥》等。
河州花儿
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哲理性浪漫性于一体,在保安族中流传甚广。经文人加工整理的有20多篇,其代表作有:《神马》、《三邻舍》、《聪明的木匠》、《阿舅与外甥》等。
三坪遗址
位于刘集乡陶家村,刘集河西岸台地上,东临尕沟,西临大沟,南至崖头沟,北至榻咀,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东部有大量陶器片。根据标本考证,分别为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在距地表30厘米的断崖面有大量马厂类型的陶片和灰层,陶器残片多饰网格纹、黑宽带纹、折线纹、弧线纹等。齐家文化的器物残片多饰兰纹、绳纹,陶质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粗陶两种,器形多为双腹罐。辛店文化的器物是典型的白色泥质,饰黑色直线纹。
手抓羊肉
临夏酿皮子享誉三陇,已成名小吃。积石酿皮和临夏酿皮是一样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选用优质面粉,用凉水调成面团,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适量水、盐、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锅蒸熟,上面擦上一层熟油,逐次将面浆蒸完为止。再把面筋上笼蒸熟。吃时将酿皮切成条,面筋切成片装盘,再调上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酱、精盐、香醋等佐料即可。上好的酿皮子色泽鲜亮,质地柔韧,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清爽适口,别具风味,特别是盛夏酷暑,一碗酿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凉,暑气顿消。
蕨菜
花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把花椒用作香料和药物了。如制成椒酒、椒浆用来祭神、馈赠等,用椒泥涂抹宫室称为椒宫、椒室等,有些官宦有钱人还建椒园。花椒既是经济林木,也是观赏花木。元代诗人马祖常有“椒花染紫风雨香”之诗句,明人林宗也咏诗花椒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圆,采处倒含秋白露,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束亦名加此味,莫教姜桔独成功。”对花椒成熟状态(欣欣笑口、喷出元珠),采晒情形、用途等写得非常优美。积石山的民歌“花儿”中也有生动的描述:“花椒树长哈的一啪嗒,尕刺刺把我的手扎;尕妹妹好比是海里的花,海宽水深摘不上她。”“花椒树开花叶叶儿麻,椒刺儿把我的手扎;人多眼杂搭不上话,漫一个花儿了走吧。”积石山栽培花椒也有悠久的历史了,地处黄河之滨的农村,很早以前就已经栽植花椒了。现在四堡子、石塬、柳沟、关家川、胡林家、安集、银川、铺川、郭干等乡更是大面积栽植,安集、银川的花椒以粒大、色艳、味醇、香浓而驰名省内外,并且栽植面积大,产量高。1981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有花椒树13万余株,年产量2.57万公斤。1988年,挂果花椒树达到284.36万株,产量达到7.11万公斤,纯收入113.76万元。近年来,积石山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扶持花椒栽植,建成一批大、中型花椒基地,全县花椒栽植面积迅速扩大,花椒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到2005年底,累计栽植花椒18万亩,产品远销兰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深受客商欢迎。由于品质优良,栽植面积大,2004年积石山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相信积石山的美丽的未来中,花椒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积石山富有勃勃生机的特色经济中,花椒必是重要的支柱特色产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结合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特点制定。
第二章 自治机关
第十条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章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十四条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自治县的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第四章 经济建设
第十六条 自治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在省计划内自治州名下单列的体制。
第五章 财政管理
第三十五条 自治县的财政是一级地方财政,是甘肃省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财政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第四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县的教育规划,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招生办法,发展本县教育事业。
第七章 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
第五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从各民族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注意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
第八章 民族关系和宗教事务
第五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教育各民族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每年9月30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