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逃离德黑兰

增加 3,40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逃离德黑兰'''》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由本·阿弗莱克、布莱恩·科兰斯顿、艾伦·阿金、约翰·古德曼领衔…”
《'''逃离德黑兰'''》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由本·阿弗莱克、布莱恩·科兰斯顿、艾伦·阿金、约翰·古德曼领衔主演。

影片讲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团团包围,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期间,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

本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该影片于2012年10月12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达到顶峰,激进分子猛攻美国在德黑兰的驻伊大使馆,并抓走了52名人质。与此同时,6名美国人趁乱逃脱并躲到了[[加拿大]]驻伊大使馆中,不过以当时的局势,他们被找到甚至被处死都只是时间问题。为了营救这六名被困者,CIA任命一名精通伪装技巧的特工Tony Mendez(本·阿弗莱克 饰)负责人质营救事件。随后他设计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把自己伪装成一名[[电影]]制片人,被困的6名人质则谎称是与门德兹一起的剧组工作人员,而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名字正是本片的名字《逃离德黑兰》(Argo)。

==幕后花絮==

托尼在上[[飞机]]前给他妻子打电话无果,遂在小纸条上写下留言。但是在前后几个分镜头中,字条上字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观众表示这是导演故意做的蒙太奇手法,但是从字面上看内容并未发生改变。)

在最后阶段,飞机起飞的时候那架波音747的襟翼角度为0(没有放下襟翼)。而通常情况下,载重的747起飞时襟翼角度应该在10度,对于起飞距离有限或者载荷很大时,可能会使用到20度。

负载的747起飞速度(相对空气)大约在250-300km/h,空机都要200以上。满载甚至会达到320以上。以这个速度,叛军的警车根本就追不上,更别谈在跑道尽头停下来目送747了。另外以747满油滑行时的噪音,片中那几个[[角色]]不挂也晕,车也不会如此完好。

伊朗官方无权扣留美国人,但是却有权逮捕偷渡者。如果民兵真的在最后时刻发现计谋,只要给军方,或者[[警察]]一个电话,那架飞机就会被调回,飞机再怎么快也不可能一起飞就离开伊朗领空吧。

Tony接受任务后飞往德黑兰前,取下结婚戒指,露出的劳力士[[手表]]表扣是00年之后的新款表扣,不是七八十年代的表扣。

==影片评价==

《逃离德黑兰》是一部庄重大气且精雕细琢,并具有黑色幽默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称完美。(美国影视评论网站Metacritic评)

《逃离德黑兰》的[[剧本]]确实改编得很完美,有着标准的政治惊悚片的类型片结构,紧张刺激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道德上善恶分明的美式主旋律,在事件的取舍上也做着减法,让故事尽可能的简单直接。必要的背景铺垫和真实新闻素材的植入让影片的主题变得更加厚重,CIA、好莱坞工业以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问题的种种[[元素]]更为影片增添了话题性和可看性。(凤凰网评)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124,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