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财政收入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财政收入.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gov.cn/xinwen/2018-06/15/5298833/images/d45d91ac473643c09db71f731b494807.jpg 原图链接]]]}}
==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据报道,2010年前五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结合下半年预期,全年可能将实现8万亿,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政府。
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ref name="东方财富网">{{cite web |url=http://data.eastmoney.com/cjsj/czsr.html |title=财政收入| accessdate=2019-08-30}}</ref>
==基本信息==
===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合理负担”原则====
“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国家政策==
[[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的7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50%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 )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ref name="E书联盟">{{cite web |ur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909/24951989.shtm |title=中国地方财政收入| accessdate=2019-08-30}}</ref>
==经济来源==
===构成关系===
C、V、M三部分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M构成财源主要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同财政收入的关系应着重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成本因素C和V的变化对M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ref name="豆丁网">{{cite web |url=http://www.docin.com/p-260817155.html |title=财政的定义| accessdate=2019-08-30}}</ref>
补偿价值C中的基本折旧基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一般已不适宜将折旧基金列为财政收入,但是,由于实行国民生产总值型的增值税,仍有一部分C通过增值税成为财政收入。
==体制划分==
另外,[[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独享收入。中央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企业、省级电力公司、高速公路以及卷烟厂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和省级分享收入。其他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省、市州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2002年分别为50%、15%、35%,2003年分别为60%,12%、28%。<ref name="道客巴巴">{{cite web |url=https://www.doc88.com/p-392940815367.html |title=财政与税收——财政收入| accessdate=2019-08-3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