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古典文献学

增加 15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 [[ 文献 ]] 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 [[ 古典文献形态学 ]] [[ 古籍版本学 ]] [[ 古籍校勘学 ]] [[ 古籍目录学 ]] [[ 古籍注释学 ]] [[ 古籍考证学 ]] [[ 古籍辨伪学 ]] [[ 古籍辑佚学 ]] [[ 古籍编纂学 ]] [[ 古籍检索学 ]]
==学科起源==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 [[ 论语 ]] ·八佾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征训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玄和 [[ 朱熹 ]] 解释“文”为“文章(典籍)”,“献”为“贤”或“贤才”。元初 [[ 史学家 ]][[ 马端临 ]] 作《文献通考》,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他在本书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只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稍后,元代大 [[ 诗人 ]][[ 杨维恢 ]] 《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这门学问开创于 [[ 西汉 ]] 末年的刘向、 [[ 刘歆 ]] 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古文献学即目录、版本、校勘。广义的文献学则包括 [[ 辨伪 ]] 、辑佚、考证、 [[ 小学 ]] 等多方面。我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工作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由魏建功、张舜徽等老一辈 [[ 文献学 ]] 工作者倡导在 [[ 北京大学 ]] 开设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国学的基础,甚至与国学之间有着直系亲属的关系,随着国学的雄起,古典文献学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按载体分类==
中国古代书写载体(材料、质地),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各地相比,有异有同。根据现存的文献,在纸质文献之前,文献的书写载体有:甲骨、 [[ 金石 ]] 、简牍、缣帛等,并由此产生了 [[ 甲骨学 ]] [[ 金石学 ]] [[ 简牍学 ]] [[ 缣帛学 ]]
记录文献的载体,按着与之相应得记录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型:刻铸型(甲骨、金石),书写型(简牍、缣帛),书写兼印刷型(纸),感应型(胶片、磁带、光盘数据库)。 从文献的编纂形式上说,古典文献的题材至少可以分为文书、 [[ 档案 ]] 、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丛书、方志等十多类。[[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277,972
次編輯